功能康复疗法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08-26 08:29李莉华高杏莲邓秋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疗法

李莉华,高杏莲,邓秋菊,林 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东广州510095)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致死率、反复出血者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胁人类健康[1-2]。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术发展,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存率有所升高,但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3]。有研究显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通过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系统重建,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4]。功能康复疗法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回归社会及家庭为最终目的的康复训练疗法,其主张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目前,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肌肉萎缩、关节脱位等废用综合征发生风险。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实施功能康复疗法,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经颅内CT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顺利完成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医生判断可接受量表评估;患者首次发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排除标准: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病史(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术前因意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因其他因素导致沟通障碍;患者存在视听障碍;患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2.36±5.4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12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1例;家庭人均月收入(4271.28±367.41)元。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1.96±5.4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10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4198.54±351.29)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事项、目的及意义。②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③引流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在搬运患者前夹闭引流管,避免发生逆行感染,若出现引流不畅,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④术后康复:鼓励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功能康复疗法。

1.2.2.1 卧床期(术后1~5 d) ①早期肢体功能位摆放:患者取平卧位,头部下方垫软枕,胸椎禁止屈曲;上肢垫枕,肘部和腕部外展,前臂外旋,手掌向上;肩部垫枕,预防肩胛骨内收或后缩;臀部垫软枕,预防骨盆后缩和下肢外旋;足下垫软枕,踝关节保持90°。②关节活动能力训练:a.肩关节行屈曲、伸展、水平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训练;b.肘关节行屈曲、伸展、旋前、旋后训练;c.腕关节行屈曲、伸展训练;d.手指关节行屈曲、伸展训练;e.髋关节行屈曲、伸展、内外旋、外展、内收训练;f.踝关节行背屈、内翻、外翻训练。③肢体关节按摩:按摩顺序为近端关节-远端关节,依次为肩部、肘部、腕部、腰部、臀部、足部,每个关节按摩3~5次,5~8次/d。④翻身训练: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手臂支撑床护栏进行翻身训练,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

1.2.2.2 坐位期(术后6~8 d) ①坐位训练:抬高床头,患者取头高足低位,完成坐位训练,15~20 min/次,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延长坐位训练时间。②肢体主动训练:a.指导患者行肩上举、后伸牵伸练习,完成训练后,护士帮助患者做好肌肉放松按摩。b.患者取坐位,单手扶住床护栏,在不同角度下完成接收物、弯腰等取物动作练习。

1.2.2.3 行走期(术后2周) ①重点训练患者独立行走能力,督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翻身、吃饭、梳头、洗澡等日常活动。②步态练习:患者可由小步原地踏步练习,逐渐改为缓慢行走和高抬腿练习。医护人员积极引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使患者逐步从双人扶助走路-单人扶助走路-拄拐步行-弃拐行走-独立行走-上下台阶训练过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强烈局部刺激、语言、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9个部分,总分50分,≤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中重度、>45分为重度。②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0~100分,100分为优,患者可完全自理;61~99分为良,大部分可自己解决,少部分需他人协助完成;41~60分为中,大部分需要他人帮助;≤40分为差,完全需要他人帮助。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包括角色功能(2个条目)、认知功能(2个条目)、情绪功能(4个条目)、躯体功能(5个条目)、社会功能(2个条目),共5个维度,由15个条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0~3分)评价,总分0~45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F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F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由颅内动脉血管异常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有较大提升。但受疾病影响,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风险较高,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5]。有研究表明,大脑具有可塑性,科学的训练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导冲动,促进患者功能恢复[6]。因此,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有重要价值。

功能康复疗法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回归社会和家庭为最终目的的康复训练疗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一对一指导,实现从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过渡,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早期良肢摆放有利于大脑中枢神经功能恢复,且可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患侧肢体按摩和肢体被动训练,刺激中枢突触增强与重建,提高神经功能的修复能力。在上肢功能训练中,利用大脑的可塑性,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轴突的发育,从而恢复脑神经功能。且反复的肢体康复训练能提高控制训练部位大脑皮层活动能力,有助于非损伤的相邻部位神经组织功能的重建与再生,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吴春花等[7]研究中,对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基于时间理念的康复训练,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简明健康问卷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王娟莉等[8]研究中,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NF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Q-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功能康复疗法可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实施功能康复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疗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