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教材之活,创设计之新
——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

2022-08-26 00:46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王晓婷
华夏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部编新教材环节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 王晓婷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编写的语文教材暴露出不少问题,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教育部便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重新统一编写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作为教师,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理应善于发现新教材中的新要求,并且依据变化,对教材进行全新设计,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为此,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优化预习作业,助力文本解读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较之原教材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在每篇教读文章开篇前增加了预习这个助读形式。

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也都布置预习作业,且以口头形式为主。比如教授《秋天的怀念》一文时,首先口头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回去标好段落、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等。然而上课时却发现,这样的预习方式收效甚微。而新教材中新添的预习环节,给我以很大的启示。预习提示提醒我可让学生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以此作为学生体会文本的前提,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悟出本文所含的情感。鉴于新教材特别重视生字语积累,预习环节也应该将基础知识的积累包含其中。结合以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书面预习题。

分别是:

(1)①疑难生字词 ②生动传神的词语。

(2)自读课文,完成读书卡片。

篇名 美好的人物温情的事件(细节)真挚的情感秋天的怀念

上课之初,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我针对疑难字音,如“鲜血”,为学生理清关于“血”这个多音字在不同情况下的读音,以期夯实学生基础;针对学生疑难字义,如“瘫痪” “诀别”等,我结合字形进行特别强调,并且借此提醒学生应学会借助字典等方法进行自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预习作业交流时的发现,学生能够很容易说出文中美好人物,而温情的事件也只需稍作点拨即可回答。但是,在情感的把握这一版块上大多数学生只能够初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爱,而儿子对母亲的情感却往往被学生们忽略。此时,我就能够很清楚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最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通过借助新教材的预习提示设置书面预习题,教师可以很好地掌握学情,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更可以知晓学生的存疑部分。同时,可逐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看来,增加书面预习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二、强化诵读训练,丰富情感体验

部编新教材第二单元导语部分特别强调在感受情感的同时应继续重视学生朗读情况,并且注意朗读语气、语调、重读方面的指导。

通过上述预习环节发现本堂课中应集中解决学生对于情感的体会这一部分。如何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去感悟母亲当时的情感呢?通过思考,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即是以目标为轴心,以朗读为抓手。

譬如在分析《秋天的怀念》第三段时,我采用了多种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分角色朗读。此时,男生扮演文中的“我”,母亲则由女生们扮演。由于大家对母亲心情变化掌握不准确,故而朗读时的语速和语气方面几乎前后无变化。此时,我进行适当点拨。随机点名让学生分析几处关键语句,以此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等,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在“央求般”“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忽然”几处应重读。当学生体会到母亲心情变化之后,我再进行范读,并让学生留意,教师范读时语气及语速的变化情况。范读结束之后,让学生口头交流心得,之后再次分角色朗读。等学生的语速语气都有了起色,男女生交则换角色再读。当大家对情感的把握在语速语气语调上已有很好体现时,全班再一起齐读。我希望通过如此多样反复的朗读方式,层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之于学生的重要性不用赘述,而在现行部编新教材要求下,如何教学生朗读,教学生如何朗读才是提高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最迫切的需求。

三、巧用插图资源,形成教学合力

部编新教材相较于原教材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几乎每篇文章都增加并且优化了插图部分,希望以此更好地帮助教学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一线执教者,我们则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插图的有效作用,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于是,在教授部编版《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我就借助了插图这样一个辅助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进行到第三大环节第二小部分理解作者是否真正“好好儿活”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表达。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们一起先关注书上的插图。我问学生:“如果同学们没有学这篇文章,也不知道作者的现实情况,当大家第一眼看到这张图时,你认为这是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几乎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此人性格非常开朗。为什么呢?因为他笑得非常灿烂。接着,我再问:“那么结合他的现实情况,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此时,绝大多数学生不再觉得这个人仅仅是性格开朗,而是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便上升一个层次,同时也借机引导学生在形容人物形象时要考虑用词是否贴切。接着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段,并且用课件出示作者的相关成就,此时关于是否“好好儿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对第一次教授此课,进行此环节时花的时间更少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由于插图相对于其他教学资源具有可视性、直观性的特点,能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拓展学生的思维,故而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人物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借用插图这一辅助教学资源,并与其他资源相互整合,从而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

四、注重能力迁移,实现三位一体

我们都知道,新教材特别注重阅读教学,并且饶有新意地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借此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从而逐步改变现在学生普遍读书太少的不良现象。

鉴于此,教授《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我分别从三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首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时进行适时引导。比如当学生对于文中的“我”对母亲的情感掌握不是很全面时,我则考虑运用补写这一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如“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即在这句话后面进行补充:现在想起,我……。此处的补写意在让学生通过第一人称的运用,以一种角色代入式的体验切身完整体会作者写下这句话时的情感。之后,教师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在今后自读的过程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更好更全的情感体验。最后,我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新增了推荐阅读作为作业布置环节。经过筛选,我向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合欢树》。我推荐这两篇是因为它们与《秋天的怀念》同是散文,同是史铁生所写,文中同有母亲,同样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并且文章不是很长,适合初中生进行阅读。推荐阅读篇目的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以所学文章的作者为核心,找出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也能以相同题材或者相同情感为出发点去寻找课外读物。

以此来看,推荐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能够加大学生阅读量,扩大其阅读面,对于情感有更完整更自然的体验,也能更好地形成部编新教材提出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最终使学生掌握更高的语文审美探究能力。

随着部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发现,如果一味地将之前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复制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了。换个角度说,教师应当顺应形势变化,依据部编新教材的变化及时有效地改变教学设计。因此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探究新教材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逐步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部编新教材环节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科学、合理、创新使用“部编”教材之我见
大还是小?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