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彩云追月》创作分析与研究

2022-08-26 09:50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八度音阶乐句

李 萌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930 年左右,一首“广东音乐”风格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开来,名为《彩云追月》。其原始曲调是为民间乐队——百代国乐队创作的,由作曲家任光先生所写,这首作品吸收了江南竹笛的民间曲调,旋律优美舒缓,整首作品都是由乐队演奏,节奏型以典型的探戈为主,它也被收录在早期的探戈民谣中,被认为是具有探戈风格的中国轻音乐代表作品。乐队版《彩云追月》的曲调极具中国江南音乐风格,像是美丽而又愉快的低声耳语,同时,它增加了西方音乐“探戈”的节奏,实现了中西音乐的融合。

后来,这首民间音乐被众人改编,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包括歌曲、独奏曲、重奏曲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75 年王建中先生创作的《彩云追月》钢琴改编版,这一版本轰动一时,成为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典范。钢琴改编版《彩云追月》不仅保留了原作品本身的民族特性,还从音色、织体、模式等不同方面角度做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使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声变化等音乐元素,并且用钢琴再现了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旋律不仅保持了中国音乐的“线性思考”,还结合了西方音乐的立体和声,使旋律优美流畅的同时,音响效果和谐丰富且独特别致。

一、钢琴改编作品《彩云追月》的乐曲特点

《彩云追月》的整体旋律选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五声调音阶模式,具有非常优美的旋律,生动地展现了夜空和繁星的迷人景色。原版《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A 乐段由具有6+4 不对称结构的两个乐句组成。B 部分不再出现,而是自由延伸并发展了A 部分的优美旋律,结构比较规则,呈对称模式,最后一个音符在主音宫音上面。王建中先生改编版的《彩云追月》维持了原有歌曲的旋律,但将其整体结构尺寸扩展到72 小节,添加了辉煌的引子、连接、尾声、华彩,改变了织体结构,在不同的旋律上重复B段落,同时,重复展示A 段落音乐的主题,并做出丰富的和声,将整个作品变成一个丰满的三部曲,因此,这首改编曲在演奏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艺术观念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钢琴改编版《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引子部分为1-9 小节,其结构为2+2+5 的3 个乐节。A 部分包括10 到19 小节,其组成与原始歌曲的主题音相同。第20-21 节为过渡。B 部分的乐句1 为22-29 小节,B 部分的乐句2 是30-37 小节。第二个乐句的旋律再次回到顶部。第38-47 节为连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乐段。在连接中不仅出现了新素材,而且还引入了一些引子素材,逐渐引入第三部分——A1 乐段。48-57 小节对A1 乐段的概括是整个作品的高潮。主题音未发生变化,旋律的质感增加,和声效果增厚,形成华丽而明亮的音响效果。58-72 小节为尾声,包含了所有先前的材料,华丽收尾。

在改编中,王建中先生不仅保留了原始的民族音乐风格,同时,结合了钢琴的优势,使音乐听起来平和安静,仿佛展现出,在美丽的夜空下,月光迷人地照亮了周围的云,塑造出一幅优美典雅的场景。引子部分塑造了民族管弦乐中弹拨乐器的音色和琵琶的音色,例如,在前5 小节中,左手重复5 个音阶演奏,右手使用像托卡塔一样的交替八度的技术。呈示部采用了中国音乐的民族和声,由徵音逐渐上升的5 个音阶在第二句的高处加上装饰音模仿长笛的音色。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形,旋律声部以八度音程的形式进行,强化旋律走向。音色一直模仿民族乐器的拨弦,左手的伴奏为五声音阶。后续进行交替,左手的八度音程为旋律,右手的八度音程变为五声音阶,好像是乐器之间的对话。

二、钢琴改编作品《彩云追月》的演奏要点

好的演奏要建立在对作品结构、织体、和声、音乐素材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钢琴演奏者是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因此,演奏者拿到一首作品后,不可仅仅停留在谱面盲目练习,而应该深入分析演奏曲目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音乐风格,这些研究学习对演奏者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作品背景,了解演奏曲目创作特点,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理念,进而才能运用演奏技巧,更加准确地向听众传递音乐的内涵。钢琴版《彩云追月》运用了大量颤音、琶音、和弦、八度、音阶跑动等技术技巧,以下逐一分析。

本曲引子部分的材料非常有特色,模仿民间弹拨乐器,构建了整首歌的基调。演奏时要明白,此处以颤音引入故事情节,颤音要弹得均匀,触键要灵活,下键要平稳。然后,作品进入伦巴节奏模式,从属持续音开始,其织体和声增厚,第二个小节顶部的属持续音时值得到扩展,底部变为五音和弦琶音模式,最后在高音区的主颤音上结束,从而建立了朦胧而空灵的奇妙艺术色彩。第二个乐句是上一个乐句的四度模进。第三部分以托卡塔式的风格写成,两只手八度相互响应,逐渐下移,形成了非常生动的画面。18 小节在主和弦上结束,然后,通过两个小节来回顾主题。演奏此声部时务必注意踏板,踏板不能太厚而出现浑浊的音响。旋律演奏不可以过于僵硬,伴奏要有生动活泼的感觉。下键要贴近琴键,将音符快速、平稳地连接起来,并不断增加上升的力度。

主题段的伴奏织体延续了引子部分的节奏感,优雅、安静、温柔。而且,在下部增加了一些子旋律,具有一定的复调因素,使音乐更加丰满。第一个乐句可以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通过鱼咬尾巴的方式进行连接。中间部分是同一部分的两个重复,在角音上有15 个小节。第二个乐句继续前一个音调,是前部材料的下行模进。演奏此声部时,应该稍微强调旋律的伴奏,以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彩而不单调。在钢琴琴键上演奏干净利落的快速琶音有一定难度,演奏者应想象长笛快速、轻松的声音效果。B 部分的第一个乐句将旋律提高一个八度,以渐弱烘托幻影空远的气氛。这两个乐句的结尾音符与A 的结尾音符相同,前面的乐句落在角音,后一个乐句以宫音结束。与此同时,伴奏织体发生变化,采用大量八分音符时值的琶音。应当注意的是,本段中的演奏与先前部分的情绪力量和表达形成明显对比,以便观众能听到并感觉到明显的色彩变化。在B 段的第二个乐句中,旋律降低八度,这与第一个乐句在音色和强度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对比,就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在讲着人生哲学,演奏者可以想象大提琴的音响效果。演奏此句子时,左手应饱满有力,而右手应均匀、颗粒、连贯地演奏,必须与节奏的自然起伏一致。以下乐句就像是对比的副本,旋律又回到了上半部分,其创作技巧和演奏与第一个陈述相似。通过声音部分、音调区域和质感的变化和返回,生动地呈现出“彩云”和“明月”的形象。

38-47 连接段可以分为两部分。前6 个小节是第一部分,前2 个小节用连续的高音颤音装饰效果,并降低强度。在低声部,属和弦的和弦音在高音部分形成旋律,同时,逐步增强主音伦巴的节奏,演奏这一部分应特别注意演奏的力度和音色的调整。接下来的四个小节是两个变化的重复,内部和声走向是由高及低变化形成的,这种特殊的创作和表达技巧给听众带来一种平静而悠闲的直观感受。在重新出现的A1 段中,旋律通常采用八度音阶叠加和弦的形式填充内部结构,从而使音色更为厚重。伴奏织体还引入了五声琶音形式,与旋律形成对比,从而产生更为紧凑的戏剧效果。每次停顿时,左手会形成一个模仿的八度音阶叠加,与右手相呼应。右手用五音阶的琶音从低到高运行,使音乐充满动感。就像在夜晚的背景下,云层和月亮相互玩耍、互相嬉闹,充满乐趣。在本部分的演奏中,音色要辉煌、光亮,以表现出器乐合奏的效果。八度演奏要准确、有力,随着旋律的逐步推进,声音要变得更强。在右手的跑动音符之下,准确地演奏左手的五连音节奏,这是本曲的练习难点,也是练习重点之一。

结束段的音乐素材与引子类似,前后形成呼应。乐曲的最后用左手交叉过来弹奏高音区,像月光渐渐消失、不愿散开,更像山寺间缠绵的钟声一样连绵不断。练习连奏演奏时要注意,要有从内部慢慢弹出拉出的感觉,突出主要旋律的同时,左右手交替要自然,不能让观众听出来换手,要像一个手在弹奏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本曲有大量弱音处理的快速跑动音组,基本要求是,在跑动的过程中,每个音都清晰、均匀、灵活、明亮,富有颗粒性,但难点是,在完成上述基本要求的同时做出弱处理中的力度变化。这就要求演奏者加强手指控制练习,并且,在演奏之前整体把握乐曲结构,了解清楚乐曲最强音在哪里,强到什么地步;最弱音在哪里,弱到什么地步。然后,对力度变化进行规划,将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力度变化和尺度极限平均分配,思考清楚每一个力度表情术语想要达到的表现效果。只有突出力度的戏剧性对比,才能演奏好这首乐曲,弹出音乐的张力。

三、结语

《彩云追月》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的中国传统钢琴音乐作品,曲目篇幅不长,却将聂耳、任光、王建中三位音乐泰斗的音乐创作特点融为一体。尤其是王建中先生,他将中国民间作品的特有风情与西方乐器之王——钢琴结合在一起,碰撞出别样的美感。通过对王建中先生编曲的这首钢琴版本彩云追月的分析,笔者发现,此作品彰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魅力,符合传统的中国美学,不仅如此,此作品还通过大量独特的创作技巧充分展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魅力,是利用西洋乐器表达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独特探索,具有里程碑式的创新价值,达到了高雅的艺术境界,堪称中国钢琴音乐宝库中的精品。

猜你喜欢
八度音阶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