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以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22-08-25 13:33:34于业栓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一带一带一路

□于业栓

“一带一路”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统揽国内外大局、顺应全球发展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布置和决策,是在我国接近传统工业化后期,各种产能相对过剩,国内远期消化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提出的,是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战略[1]。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在基本建设领域的管理与技术优势,不仅为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将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适应国家战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给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2019年,中国粗钢累计产量9.96亿吨,全球各国粗钢总产量18.7亿吨[2],中国产量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根据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未来10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将占全球市场份额三成以上,到2040年,亚洲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预计占全球投资比例约为54%,其中仅中国就占全球基础设施需求的30%[3];202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26759.19万平方米[4]。持续数年来基本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做出巨大贡献,我国基础设施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领域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巨大,但后续持续高位运行、高速增长乏力,必然产生建筑业产能过剩问题,这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2020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1414.6亿美元[5]。基本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将推动产业的转移及承接,以央企为龙头的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赴海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必然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新变化,这对我国传统的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对以“一带一路”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调整和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二、“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企业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实施主体,人力资源是企业从事“一带一路”经济活动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侧的供给,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有效供给是“一带一路”建设成败重要因素[6]。

探索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要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高等教育认证标准,对接国际化;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现有软硬件办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尽可能提供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国际化的办学条件,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接触和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培养精技术、强专业、懂外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一)更新培养目标。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下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OBE),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面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线,具有一定国际工程视野、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突出国际化要求。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及国际视野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课程属性不同,把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创新创业课、美育必修课和美育选修课。

为满足“新工科”培养要求,适应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在行业中推广应用趋势,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人工智能基础》,在学科基础课中增加《先进成图技术》,在专业必选课中增加《BIM技术应用》课程。该类课程的开设,契合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交通土建类行业的应用要求,让课程体系对接行业发展需求。

表1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增加专业课程双语授课要求,授课课时数占专业课程课时数量的20%;在专业限选课中增加《国际工程招投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两门课程;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专业规范标准体系,让学生能够系统地认知沿线主要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在美育必修课中增加《一代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文化》课程,让学生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政治、经济、宗教、地理、人文、道德等方面知识。

通过课程体系的梳理和重构,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培养具有“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强能力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转变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为教育赋能。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依托智慧树等平台建设了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5门。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补充了大量“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案例、专业规范标准等课程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放化、共享化的特征,为学生推荐一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历史、文化类等网络开放课程,为达成培养目标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撑。根据课程特点,部分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大增加了课程容量和外延,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学目标达成赋能。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切实履行高等教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使命担当。

以企业订单班为依托,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校企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平台,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已与中交三航局、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的相关交通行业企业举办多个校企联合培养订单班,深入推进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根据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业务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订单班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共建共享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各环节中,确保人才培养满足行业、产业需求。通过组织企业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背景的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对接将来工作岗位需求,在学习上做到有的放矢。

(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本科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立足学校“立足交通、突出特色、强化素能”的办学方针和“培养面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线,具有一定国际工程视野、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专业培养目标,把课程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及专业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通过思政引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把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建设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明确政治方向,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三、改革成效

通过几年的改革尝试,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依托土木工程专业改革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生获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专业就业率高,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中在中央企业就业比例达到60%以上。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一带一带一路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