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 朱晓玲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的习作单元,其体例安排基本相同,包括单元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读写结合、指向写作”的教材特点十分明显,突出重点能力训练,既有精读课文的导向,又有习作例文的典范引路,还有初试身手的小台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习作训练体系。因此,紧扣语文要素,立足阅读教学,统整整个单元的教学资源,研究读写训练点,将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的统编教材编排作用,实现“培养习作素养”的目的。
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专题单元,围绕“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个读写训练点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颐和园》《七月的天山》。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皆与普通单元“阅读理解、方法习得、情感体会”等目标不同,其主要目的是“直接指向表达,突出从阅读中学表达”这一特点。
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已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景点介绍,努力扩大学生习作内容选择空间,引导学生把观察、选材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解决学生习作“没内容可写”的问题。而本单元是紧紧围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展开,要求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这既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和学习经验,也要继续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除了识字学词等基本目标外,还可以拟定以下的“读写融通”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圈画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梳理、交流按游览顺序、景物变化顺序写出景物。
2.品读相关词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3.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学习画游览路线图,并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
4.能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描写景物,尝试过渡句的使用,让景物勾连起来,然后生动有趣地介绍景点。
5.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并善意提出修改意见。
6.感受自然之美,有探索和欣赏自然美景和奇观的愿望。
本单元的六大板块清晰体现了训练任务:整个单元聚焦学生习作中的关键问题,围绕单元主题“游__________”,从选材、组材、表达几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每个部分的习作资源都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明确了“指向习作表达”的阅读教学定位,立足本单元的阅读材料,可以梳理出以下的“读写”任务框架。
读写任务框架一览表
通过以上的“读写任务框架一览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整合精读课的课后练习题,通过对比悟写作方法:一是对比感悟并仿写;二是联系生活经验仿写;三是梳理游览顺序,提炼写作支架。
“交流平台”梳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回顾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1.按游览顺序或景物变化顺序;2.有重点地写。
“初试身手”以思维导图方式,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虚”与“实”结合起来,初步尝试按游览顺序或景物变化顺序,把观察景物所得写下来。
进一步研读习作例文的课后练习:《颐和园》抓住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学习借助过渡句梳理游览路线图的方法,继续模仿借鉴写作技巧;《七月的天山》抓住写天山景物的关键词,学习从不同角度点明按顺序写景物的要点,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运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描写重点景物,借助表示地点转换的语句理清写景物的顺序。
单元习作“游______”,读懂习作要求,分步推进:第一步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第二步让学生回顾游览过哪些地方;第三步让学生说印象最深的地方。第四步让学生按一定写顺序把游览的过程说清楚;第五步让学生把景物的特点说出来;第六步学习使用过渡句。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习作单元的阅读直指学生习作能力的习得与培养,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要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始终。二是各部分的教学呈现梯度性和勾连性:精读课文为“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奠定基础,它们又互为交织;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丰富经验。
1.从阅读材料中学表达
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各自承担不同的训练任务。《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其中恰当的时间词、准确的动词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值得学生仿写练笔。《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圈画出文中的关键句子,梳理脉络,探秘表达,总结提炼出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则继续为学生提供范例,体会写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一步一景,顺序清晰。课后习题中除了继续训练学生练习补充游览路线,还引导学生关注过渡句的使用。《七月的天山》引导学生除了继续学习移步换景的方法,还需要写清楚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尤其是体会运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等较高要求。可见,习作单元的阅读教学既有各自明确的训练侧重点,又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互为一体,前后交织、螺旋上升。
2.从读与写的交互中搭支架
从课程视角出发,单元资源是需要适度调整,紧扣“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习作要求,梳理课文重点内容,安排有梯度的训练。在读与写的交互训练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形成贯穿始终的单元读写训练支架
3.从精妙的表达中练仿写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皆是经典的写景文章,无论是表达顺序、结构特征,还是语言形式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上,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洞察,品悟语言的特点。
先看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里,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描写。作者抓住“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等短语表现太阳的位置变化。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贴切的拟人,描绘出了如同定格动画般的画面感。《金华的双龙洞》第5自然段中为了突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既有“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对比式描写,也有“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样将实际情况与自己感受结合描写的方法,都值得引导孩子们细品仿写。
两篇习作例文同样要充分发挥其读文仿写的作用。《颐和园》中最值得孩子仿写的,是过渡作用的句子,可以引导孩子模仿甚至直接引用其中灵活多样的连接词写过渡语,将其迁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七月的天山》文笔极为优美。所写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其中第4自然段中天山深处美景中的“野花”可谓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对象。这一段也是重点写某处景物的典型片段,其中连续性比喻的语句可以引导孩子们仿写训练。
习作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整体回顾单元所习得的习作能力的过程。那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评什么?怎么评?改什么?怎么改?这个过程,是需要老师提供具体的评价支架,引导学生“按图索骥”的。笔者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结合“读写结合”目标,将目标与评价互为关联,研发了以下评价表格。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师生评价表
这份评价表力图引导学生再次提升三个方面的习作能力:一是抓住顺序去描写游览的过程;二是有重点地描写景物的特点;三是逐步养成规范的习作习惯。以生为本,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同伴互评、互学共进,这样更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促进合作探究,激发内动力,增强其自信心。科学的评价标准一定是能充分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发展性和个性差异性等特点。“自评——互评——师评”的习作讲评过程实则是二次作文指导的过程。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对单元习作要素会有更深的理解,习作素养在实践中将逐步养成。
综上所述,习作单元的教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整合单元资源,要认真探究读写内在的联系与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有序精准教学,站在学生立场,搭建习作教学的框架,激活学生乐于习作的表达热情,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