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红,李丙田,张 磊
(1.临沂市交通医院 山东临沂276002;2.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
脑梗死是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密切相关,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随着医学发展,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和技术不断更新,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的应用,使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由于就医时间推迟、就诊医院条件限制、自身合并症等因素,错过最佳溶栓及介入治疗时机,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情志改变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2]。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和工作,住院期间患者在康复医生的指导及护理人员的督促下,康复效果较好、出院后康复中断,往往有病情反复的现象。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我们对143例脑梗死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出院的2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者;②在住院期间未完全康复,仍有后遗症状者;③肝、肾功能正常者;④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重度心、肺功能不全者;②恶性肿瘤者;③严重营养不良者;④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按照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男103例、女40例,年龄68~82(72.3±3.6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7例,高中及以上46例。观察组男106例、女37例,年龄66~84(73.1±3.04)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5例,高中及以上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包括出院后当天随访患者安全到家、情绪变化、疲劳程度,再次交代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分别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5个月进行4次电话随访,包括询问病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等,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并在出院6个月指导患者回院复查,再次评估。
1.2.2 观察组 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延续性康复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3名主管护师、 1名临床医生、1名康复医师组成康复护理小组,其中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召集小组会议,制订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分工明确,建立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档案。②健康教育:在出院前由家属与患者共同听取健康讲解,向其介绍脑梗死的发病原因、高危因素,坚持康复重要性,树立患者及家属坚持康复的信心。③脑功能康复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但出院后,需要依靠家属监督及有力支持,故对家属展开积极的康复训练技能知识教育,制订并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着重强调正确的训练措施,教给患者及家属步态训练、关节活动、肌肉功能恢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等,训练次数和强度循序渐进,必须鼓励持之以恒,在训练期间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跌倒;定期指导患者和家属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平衡训练、被动活动关节及语言训练等,采取物理治疗及理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功能,提升生活能力。④沟通与访视:通过微信、门诊交流、电话随访、上门访视4种方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出院前使其进入微信群,随时在微信群里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利用每天打卡方式激励患者完成当天康复任务。在出院前15天,由康复医师及1名护士上门访视,每个月门诊复诊1次,复诊时临床医生、康复医师及1名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定和下一步康复指导。电话随访与对照组相同。⑤指导患者出院后6个月回院复查并进行评估。
1.3 评价指标 ①生活方式:采用脑梗死行为改变问卷评估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正确服药、控制脂肪摄入、定期血压监测、定期血糖监测、压力控制及适当锻炼身体7 项,采用1~5分的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遵医行为越好[3]。②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估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认知功能,总分115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分值越低表示认知障碍越严重[4]。③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肢体运动功能,上肢、下肢评分分别为 66分、3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恢复状态越佳[5]。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MBI)评估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⑤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量表(QLI)评价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生活质量,共5个方面,分值为0~2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
2.1 两组不同时间生活方式行为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生活方式行为改善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不同时间LOTCA、FMA评分比较 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LOTCA、FM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MBI、QLI评分比较 见表 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MBI、QLI评分比较(分,
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等后遗症状,康复期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终生需要康复[7]。由于医疗资源、医保费用、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患者住院康复15~30 d,很少能完全康复,大部分需院外继续康复训练[8]。但患者及家属的医学知识有限,家庭康复方法错误,康复锻炼自律性、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康复效果[9]。另外,出院后环境变化往往导致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也是影响脑梗死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10]。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积极干预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及时指导患者锻炼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康复积极性和依从性,达到尽快康复的效果。
以往医院对脑梗死出院患者采取电话随访,参与随访为本科室医护人员,无患者详细的档案资料,随访者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随访时通话时间短、内容少、随访间隔周期长,对患者起不到督促作用,指导性不强、康复效果不佳。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实施干预措施前,首先进行集中、统一的专业培训,小组成员均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康复方法。各成员分工明确,制订实施步骤清晰,每例患者均有详细的康复档案,让小组成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从而在电话及微信沟通时有针对性,极大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11]。延续性康复护理采取的形式多样化,微信除具有文字功能,还具有图片、视频传送功能,更方便患者及时反馈自己的行为功能障碍,医护人员能及时掌握和指导康复方法。微信群友互相鼓励,能促进康复效果[12]。延续性康复护理电话随访的频次高,内容详细,可以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信念。延续性康复护理包含出院15 d上门访视,医护人员面对面地沟通交流、鼓励、康复指导,可以让患者及家属树立康复信念、掌握正确康复方式。延续性康复护理的门诊复诊打破了常规门诊复诊的模式,复诊频次增加为每个月1次,不断强化患者康复信心,复诊时由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患者的评定,相对于常规复诊时接诊医生的随机性,小组成员对患者的档案更加熟悉,病情更加了解,有利于正确决策下一步康复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出院6个月生活方式行为改变、LOTCA、FMA、MBI、QLI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行为改变、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是出于研究为目的,尚未普及。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益处,无论从研究结果还是从理论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规模化开展尚需更加规范的流程、收费政策的制订及相应部门的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