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祝志鹏 于成勇 元 琳 冷雪娇
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1.检验科;2.胃肠外科,山东威海 264400
纹带棒杆菌属于棒状杆菌属,正常情况下寄生于人体皮肤及鼻咽黏膜等部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实验室中许多检验人员经常将其认为是污染菌,不进行药敏试验。临床医生也容易认为其为非致病菌。本院检出1例由纹带棒杆菌导致的颅内感染,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以期引起实验室人员及临床医生的重视,同时对临床治疗感染时有所帮助。
患者男,62岁,2021年12月7日因“突发肢体活动不灵意识不清2 h“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肢体活动不灵,后意识不清,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行头部CT 显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既往有10年高血压病病史,血压控制尚可。入院后评估各种情况后行全麻下脑室外引流术。胸部CT显示双肺坠积性肺炎。给予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及甘露醇降颅压,尼卡地平、硝普钠控制血压镇静镇痛,补液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5 天,患者发热,体温最高为38.1 ℃。查体意识模糊、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12月15 日送检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多核细胞比例升高,葡萄糖、氯降低,结合血象提示存在感染,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期间间断发热。12月23日复查脑脊液各项检验仍提示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效果不佳,更换抗生素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同时送检脑脊液细菌培养寻找致病菌,继续复查脑脊液检验、血液感染指标项目变化见表1 ~3。12月25日培养仪器报需氧瓶及厌氧瓶脑脊液均阳性,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阳性杆菌。转种于血平板,24 h后培养皿上长出白色突起光滑、不溶血的菌落,见图1。由VITEKCOMPACT 仪器鉴定为纹带棒杆菌,KB 法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无抑菌圈;环丙沙星抑菌圈为10 mm;万古霉素抑菌圈最大为30 mm。联系临床医生排除了采样污染,询问得知已经使用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检验科建议继续使用万古霉素,停用美罗培南。各检验指标提示感染症状逐渐减轻,12月31日,1月1日,1月2日连续3天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且未再发热,患者神志清,精神好,办理出院。
图1 1例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纹带棒杆菌患者的血培养皿菌落生长形态
表1 1例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纹带棒杆菌患者的脑脊液常规项目变化
表2 1例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纹带棒杆菌患者的脑脊液生化项目变化(mmol/L)
表3 1例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纹带棒杆菌患者的血象及炎症指标变化
纹带棒杆菌以往被认为是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发现,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中容易发生感染[1],有报道指出,纹带棒杆菌可引起伤口、呼吸道、血流导管、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2-5]。纹带棒杆菌是革兰阳性棒状杆菌的一种,菌体细长成棒状,排列不规则,可成栅栏状排列,在血平板上为光滑的白色不溶血菌落,致病性较弱。在临床与检验工作中由其引起的感染较为少见,容易被忽略,本例患者因纹带棒杆菌出现在脑脊液中且高度怀疑由此引起感染,故引起重视。纹带棒杆菌导致颅内感染的病例比较少见。研究发现,179 例纹带棒杆菌感染中只有1 例是分离自脑脊液[6]。通过分析多例国内外颅内感染纹带棒杆菌的病例发现,患者几乎均为外源性感染,均发生在术后或是因为外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之后,因而手术和外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是感染的源头和高危因素[7-12]。本研究中患者因脑出血住院,活动不便,长期卧床,且有坠积性肺炎,造成了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纹带棒杆菌感染。该病例与既往报道的多例感染的高危因素类似,如同为中老年患者且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长期应用抗生素[10]。该患者血培养阴性,不考虑血源性感染。患者感染前行脑室外引流术,可能因手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或是因皮肤黏膜破损导致纹带棒杆菌进入体内造成的感染。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检测出纹带棒杆菌要高度重视。
在检验工作中,纹带棒杆菌的检出,尤其是从无菌部位或充分消毒的部位检出不能经验性的认为是污染菌,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排除采样问题后及时进行鉴定药敏,必要时还需要多次送检排除污染。本例患者实验室多次与临床医生沟通,表明取材标准且抗感染治疗有效,故认定为致病菌。纹带棒杆菌在血培养基上的形态同小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有相似之处,这就要求在检验工作中认真细致,结合涂片,不可尽信经验。本例纹带棒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与其他报道[10]不同,因此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停用,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不同病例不同地区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但几乎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都敏感[6]。本研究中患者对万古霉素敏感,经临床使用有效,与其他报道一致。
纹带棒杆菌的感染并不少见,近年来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而目前没有统一的药敏标准,对临床工作造成一定不便。因为纹带棒杆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要加强对纹带棒杆菌的认识,及时送检培养找出原发致病菌,避免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病程的迁延和院内感染问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