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改革策略探讨

2022-08-24 14:29李雯王协强通讯作者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培训班双减体育锻炼

文 / 李雯,王协强(通讯作者)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即“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中小学生文化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的同时,也强调了要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政策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了严格管控,把体育划分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意味着体育将会被重视起来。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2](以下简称《纲要》),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水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深远,2021年10月2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中也提到:在“双减”落实的同时,其实也在推动“双增”。一增是学生在减轻了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就腾出了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另一增是“双减”政策提出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在这次校外培训机构认定里面,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以在溧阳市上沛中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发放问卷,每个班40名学生,共计9个班,共发放360份,回收问卷360份,回收率100%。

1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1.1 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

中小学生在校内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运动会、社团等形式,学习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繁、浅、偏、断的现象,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参与度不够,得知其原因主要有课业负担重、枯燥无味、太累怕吃苦等,见表1。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由表2得知,低年级学生存在体育课被其他学科老师占用的情况较少,从四年级开始,这种情况就逐渐增多,中小学生体育课从一周3节变成一周2节,甚至没有。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积极报名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展现自己的运动风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有学校社团活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和学科类相关的社团,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4],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充分调动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中小学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黄金时期。

表1 中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原因(N=360)

表2 “双减”提出前体育课被占课情况(N=360)

1.2 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学生不仅在校内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在校外也可以通过个人锻炼活动和体育类培训班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家长、社会三者共同配合旨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外体育锻炼场所主要有社区、公共体育馆、公共体育场地等,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体育锻炼,但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这类公共体育锻炼场所没有充分被利用,对学生开放时间安排不合理,另外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是较重的,一方面家长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给他们报很多学科类的培训班来提高成绩,很少会考虑非学科类的培训班;另一方面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放学时间比家长下班时间早,可能每天放学之后家长会让孩子去补习班,这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的影响,学生缺少了锻炼放松时间,缺乏劳逸结合,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体育类培训机构逐渐增多,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可选择性就增多,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2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发展趋势的具体实施

2.1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的改革策略

①鼓励校内体育课时的增加,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规定学科类老师不允许占用体育课,保障低年级学生每周4节体育课,三年级到初中学生每周3节体育课。在此基础上,《纲要》明确提出要鼓励各中小学适当增加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可每天1节体育课。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放学较早,为了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各中小学开始实行课后延时服务,除了第一节课完成家庭作业外,第二节课非学科类老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劳动等活动,充分利用课后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满足自身多样化需求[5]。

②强化体育师资队伍,配备更齐全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

一个学校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这对于学校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强化师资队伍,可以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每年进行两次培训和考核,定期查验教师的能力,不能只会说不会做;在每年毕业季,多引进一些高水平运动员或者优秀退役运动员来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各中小学可以根据自己地方的特色或者习俗来配备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开展一些独特一格的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也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化差异来配备器材。

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质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

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消除在体育课中出现的低级重复、蜻蜓点水的现象,根据中小学生体育考试文件制定教学内容,学生该学什么就教什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游戏和教学相结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步步深入直至掌握一个运动技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家长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学校要建立家庭学校联合机制,可以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领悟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关系,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配合,共同的目标则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实施策略

①增加校外公共体育场地、社区、体育馆的开放

“双减”提出的同时,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也进行了严格管理,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时间在体育方面将会有大大的增加,中小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就意味着校外公共体育场地资源不够,为了更多中小学生积极主动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有场地运动,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发社会资源,鼓励增加校外公共体育场地、社区的开放,例如,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下午三点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学生开放,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②)鼓励中小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中小学生在减轻了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中小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不仅是学校要利用校内的体育课、大课间、社团活动来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家长也要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校外的时候,家长就是学生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并带动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是自主的锻炼活动,也可以是体育培训班,让孩子学习更正规的运动技能,让孩子从“学会体育”向“会学体育”的方向前进。

③正确引导依法依规体育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

在这次校外培训机构认定里面,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意味着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时间在体育和美育方面将会有大大的增加,中小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类培训机构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机构在以合法合规开展为前提下,积极展开培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更加丰富的发展空间,多在学校附近进行宣传,例如让家长带孩子去上免费体验课,吸引更多的学生在周末、寒暑假多参加体育锻炼。

3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3.1 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参与度的提高

体育课受“双减”政策的影响,得到更好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学校抓住这次机会实施了详细的策略,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表3可知“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为了家校配合,学校制定了一些对策,每班选出家长代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再通过他们传达给每一位家长,密切家校联系。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引导家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一些学校每年开始都会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融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提高,校内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得到增加,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大力提升了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由表4可知,体育课被占课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增加了一些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了“一校一品”。小学1~3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为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小学4~6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必修课内容之外,根据学校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适当由浅入深地学习;初中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中考体育的技能之后,学校专门安排时间进行体育特色项目的学习,最好能在进入高中之后掌握1~2项运动技能[6],建立青少年运动愉悦信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表3 中小学生参与度提高的原因(N=360)

表4 “双减”提出后体育课被占课情况

3.2 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机会的增多

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可以分为很多种:有自主锻炼的,有通过体育培训机构进行锻炼的等等。“双减”提出之后,公共体育场所延长了开放时间,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放学更早了,针对这一情况,公共体育场馆在工作日及周末针对中小学生开放了专属的免费场地,为的就是让学生们在课外时间能够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社会发挥了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减少,意味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增多,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机会增多。家长不会再强制性把孩子送去学科类培训班,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家长逐渐开始询问孩子的喜好,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培训班,例如:篮球、足球、武术、钢琴等培训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在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小,反而更有兴趣、精力去学习文化知识。

4 结语

“双减”政策提出之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面临的问题依然有很多,还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深远,“双减”带动“双增”,推动了体育的发展。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被更加重视,学校对体育课、大课间、社团的教学管理更加严格;中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增多,主要体现在个人体育锻炼和体育培训班,体育培训班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旨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训班双减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培训班组图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