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展,徐彦龙,张星华,赵爱玲,张洪涛
(甘肃省中医院针灸一科,甘肃 兰州730050)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大量“低头族”使颈椎病患者数量急剧增长且越来越年轻化[1-2]。长期的低头、头部过屈等会牵拉项韧带,导致其疲劳、损伤,日久可引起项韧带钙化[3]。研究[4-5]报道,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刺可加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激活相关受体从而实现外周镇痛,具有与药物治疗相同的镇痛效果,是一种可接受的、安全的镇痛方法。但颈椎病迁延日久常伴有相应椎体项韧带钙化,增加了本病的难治程度。前期研究[6]表明,矩阵针灸较常规普通针刺对难治性、顽固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018年1月—2020年6月,笔者采用矩阵针灸治疗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6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甘肃省中医院针灸一科收治的120例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平均(41.9±12.0)岁;病程平均(26.3±13.9)月。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平均(40.5±13.2)岁;病程平均(29.3±16.3)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7]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且颈椎DR或X线片提示有项韧带钙化。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舌苔、脉象等作为诊断依据。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者;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颈椎病合并有重度骨质疏松、颈椎骨折及外伤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严重的心脏病,重度肝、肺、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较差、肿瘤、艾滋病患者;④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者;⑤有酒精及药物滥用病史者;⑥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
治疗组给予矩阵针灸治疗,取穴:双侧风池、肩井、合谷、外关、夹脊穴、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所选穴位用750 mL/L酒精常规消毒,除阿是穴外,其余腧穴选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 mm毫针(由青阳县东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80325)针刺,进针得气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拈针柄(180~360°),以手下有轻微滞针感为度。阿是穴采用矩阵针法,操作方法:以痉挛肌肉的中点为靶点刺入一针“针1”,然后以“针1”为中心,在距其前后左右等距离的位置各刺入一针,一般上下相邻的针刺位置尽量选痉挛肌肉起点的周边,同时补足四角的空缺,使施针之处排列成矩形方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针1”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及四角刺入的毫针针尖要朝向“针1”的方向或与“针1”方向一致;②“针1”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及四角刺入的毫针的针刺深度和刺激量与“针1”一致;③如果同时有2~3块肌肉发生病变,则以发生病变的2~3块肌肉各自起点为中心刺入相应的毫针,同时前后左右及四角刺入的毫针所遵循的规则与前面一致;④进针得气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拈针柄(180~360°),以手下有轻微滞针感为度。
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所选穴位用750 mL/L酒精常规消毒,所有腧穴选用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 mm毫针(由青阳县东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80325)针刺,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均匀拈转(180~360°)。
两组患者均1 d 1次,每次留针30 min,1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1 d,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颈肩部疼痛程度。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最严重的疼痛。用一个长度为10 cm的标有刻度的卡尺,最左端到最右端分别标为0~10分,患者根据疼痛程度移动标尺来进行疼痛评分[9]。
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情况。NDI评定内容包括10个项目:①疼痛强度;②头痛;③集中注意力;④睡眠;⑤个人护理;⑥提起重物;⑦阅读;⑧工作;⑨驾驶;⑩娱乐。每项最低0分,最高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颈部功能障碍越严重[10-11]。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肌力及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及参加活动。好转:症状改善,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7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疗效对比 例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VAS评分对比 分,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N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N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两组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患者NDI评分对比 分,
项韧带钙化常与颈椎病发生、发展相互影响,颈部发生外力损伤、劳损及退变均可促进项韧带碳酸盐、磷酸钙盐的沉积,从而发生项韧带钙化[12-13]。研究[14-15]认为,颈椎项韧带退行变同时会增加失稳及序列紊乱的风险,进一步使颈椎骨骼-肌肉系统发生退变,项韧带钙化和黄韧带退变有关联性。王长峰等[16]已证实了黄韧带退变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项韧带的钙化反映了颈椎生物力学已经超出了局部软组织代偿能力,而生物力学的失衡是颈椎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17-18]。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属于中医学“项痹”“项强”等范畴,颈部的长期劳损、外伤等均可导致气血失和,久之损伤正气,风寒湿邪气趁虚侵袭机体,寒湿之气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甚至局部出现结节状、条索样硬结。《素问·痿论篇》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灵枢·刺节真邪》曰:“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吴军尚等[19]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手三阳经筋“筋结”“横络”的产生导致,治疗当松筋解结,行气活血。本研究在颈肩部风池穴、颈夹脊及肌肉痉挛的阿是穴等腧穴上采用矩阵针法进行调治,可达到行气活血、松筋解结、通则不痛的目的。
矩阵针灸是由全国知名针灸专家金安德教授积累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查阅《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大量中医针灸典籍,根据《素问·八正神明论篇》记载“圆者天之象,方者地之象”的“时空方圆理论”并结合数学矩阵、力学矩阵、阴阳八卦等知识总结创立的新的针灸方法。它是以矩形列阵的法则,把病变部位搁置于由穴位处方组成的三维空间的框架结构的矩形阵地内,以点角定位的格局配以相应针刺补泻手法进行合理针灸调治的方法。“矩阵”是指在病变损伤部位的前和后的上下左右,或上和下的前后左右点角定位,可用4点对称排列为平面矩阵,但更多是以8点对称排列为立体矩阵[20-24]。相较于子午流注针灸用“圆”的原理,矩阵针灸则是用“方”的原理,两者分别从时间、空间进行调治。目前历代医家从阳(圆)论治较多,如对子午流注针法研究较多,其对多种常见病疗效较好,而对沉疴痼疾却疗效甚微。《针灸甲乙经·阴阳大论》曰:“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者则灾害至矣。”又曰:“求阳(圆)不得,求之于阴(方)。”指出针灸治疗不仅要“法天之纪”,还得“用地之理”,从阳(圆)论治无效时应从阴(方)治之[6,20-23]。本研究选取风池穴、颈夹脊及颈肩部肌肉痉挛的阿是穴等组成立体矩阵,用穴方包围颈肩部病损部位,运用点角定位进行合理的针灸调治,从而达到围歼病灶的目的。相关研究证实了颈椎病模型大鼠的痛阈值会明显降低[24-26],而针灸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提高痛阈[27]。另外,大量学者从生物力学、生化、血液供应等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如针灸可通过调治局部组织生物力学而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28],针灸可对化学神经递质及神经电生理等产生影响[29-30],这些都可能是针灸镇痛的机制之一。前期研究[6]表明,矩阵针灸可以提高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这可能是矩阵针灸治疗疼痛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本研究采用了公认的VAS及NDI作为研究指标。NDI是Vernon H等学者在1991 年最早报道使用,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已被广泛运用于全世界多个国家[10-11,3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N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矩阵针灸治疗颈椎病伴项韧带钙化疗效更好,能明显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提高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