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琼,刘彦妍,何 飞,刘 蕊,李星锐,任永朋,于国俊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疾病导致患者肾脏损伤程度达到终末期,已不具有自主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的能力,进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1]。目前,临床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将该病分为1~5期,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率[2]。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3]。该病已成为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之后的第四大慢性疾病,且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4]。研究[5]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以肾功能减退、代谢紊乱、机体代谢毒素蓄积等为表现,患者一旦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会逐渐伴随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既往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性药物控制为主,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干预,但疗效一般,且长时间治疗仍会对患者的身体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身体负担[6]。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代谢疾病,微炎症状态贯穿病程始末,炎性反应是推动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肾脏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7]。中医学认为,微炎症状态是“瘀血”“浊毒”的重要表现,可采用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的方法进行干预。隔姜灸是在神阙、关元及双侧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灸法,通过艾灸作用于穴位的补益作用及热力作用达到调血、活血、养血的功效,因此,隔姜灸具有较好的舒经活络作用[8]。2020年7月—2021年7月,笔者采用隔姜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68例,观察隔姜灸的辅助治疗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8例,采用摸球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8~67岁,平均(57.55±2.47)岁;病程1.6~7.5年,平均(4.51±1.34)年;原发性疾病为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肾衰竭7例,多囊肾4例,痛风性肾病2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4~69岁,平均(57.48±2.41)岁;病程1.5~7.6年,平均(4.50±1.33)年;原发性疾病为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高血压肾衰竭8例,多囊肾5例,痛风性肾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7]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8]相关标准,辨证为脾肾阳虚型。主症:畏寒肢冷,气短懒言,乏力,食少纳呆,腰部冷痛,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②经检查提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5~60 mL/min者;③入组前后2个月内均无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计划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过敏者;⑤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
①正在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的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肝脏或血液系统出现异常者;⑥无自理能力者;⑦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⑧入组前正在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①主动要求退出本次研究者;②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要求实施操作者;④不能进行随访或失访者。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①合理控制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质原则的饮食。②给予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③口服碳酸氢钠片(由福州海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121,每片0.5 g),1次1 g,1 d 3次;硫酸亚铁片(由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10601,每片0.3 g),1次0.3 g,1 d 3次;叶酸片(由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10814,每片5 mg),1次5 mg,1 d 3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治疗。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双侧)。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将鲜生姜切为长4 cm、厚0.2 cm的薄片,在生姜片上针刺小孔,小孔数量在30~50个,放置于艾灸盒底部;将点燃的艾炷置于灸盒内,并将灸盒盖紧,分别置于神阙、关元及双侧足三里穴,固定;在第一壮艾炷燃尽后,再重新点燃一壮,以患者局部皮肤微红但不起泡为宜,1次2~3壮,2 d 1次。
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
①中医症状评分:采用中医证候量表[9]进行评分,症状包括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脉沉弱6项。0分提示无症状;≤2分提示轻度症状;>2~4分提示中度症状;>4~6分提示重度症状。②血清CRP、Hb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③肾功能指标: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eGFR、尿酸(uric acid,UA)、24 h尿蛋白水平。④免疫功能指标: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3+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水平。⑤电解质指标: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以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测定血钾、血钠、血钙水平。⑥炎性因子: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补体C3水平。⑦不良反应:如激素性肥胖、焦虑烦躁、尿频等。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判定疗效。显效:畏寒肢冷、食少、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畏寒肢冷、食少、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无效:畏寒肢冷、食少、腰膝酸软等症状无改变甚或严重,24 h尿蛋白未增多,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对比 例
治疗后,两组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脉沉弱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分,
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H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血清Hb水平虽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Hb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水平明显降低,eGFR和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Scr、BUN、eGFR、UA和24 h尿蛋白水平改善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3+和NK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CD3+、CD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CD3+、CD4+、CD8+、CD4+/CD3+和NK水平改善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5。
表5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钙、血钠水平均明显升高,血钾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6。
表6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NF-α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7。
表7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0.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8。
表8 两组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中医学无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溺毒”“虚劳”范畴,该病致病因素相对复杂,病位会涉及多个脏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西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多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终末端,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多系统功能失调,出现贫血、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11]。本次研究基于中医学理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辅助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保障治疗安全性的目的[12]。
研究证实,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在患者自身出现肾功能损伤的基础上,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免疫性、炎性应答反应,是导致机体呈现微炎症状态的根本原因[13]。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脂肪、糖、蛋白质代谢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反复存在的隐匿性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均会加重患者微炎症状态[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和补体C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提示加用隔姜灸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其原因可能为,中医学将微炎症状态定义为机体经络瘀堵、血瘀等所致,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应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为主,而隔姜灸能够发挥艾灸、热力的双重作用,通过穴位作用于机体,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程度与肾功能指标变化呈现负相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Scr、BUN、eGFR、UA和24 h尿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表明隔姜灸在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对微炎症状态的病理产物性质进行分析,可将其归为“瘀血”范畴[15]。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大多存在先天禀赋不足,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七情内伤,病情日久迁延导致机体损耗过度,脾肾两虚,产生毒瘀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脉沉弱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说明隔姜灸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效果尚佳,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姜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不仅能够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还能够扶正祛邪。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3+、NK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说明加用隔姜灸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原因是神阙穴具有健脾益肾、调和气血的作用,能够强化先天之本;足三里穴属于强身健体的保健要穴,艾灸之能够起到补气养血、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增强后天之本;关元穴自古为男子的命门穴位,是藏精、养血之处,艾灸关元能够补益下焦,使患者的命门之火充盛,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达到补气、补血的双重作用[16]。
有学者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机体营养状态存在密切联系,主要是因为红细胞生成素的活性受到抑制、红细胞的清除速度上升以及铁的利用障碍导致患者出现贫血[1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Hb及血钙、血钾、血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提示隔姜灸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方面有较好效果,且能提高机体血红蛋白水平,减轻贫血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中药以及中医治疗方法均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此与刘学伟等[18]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隔姜灸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其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今后可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大数据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参考、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