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动态与热点分析

2022-08-23 07:45兰顺领周明志江杭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者应用型校企

兰顺领,周明志,江杭生

2021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14.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1]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了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 专业技术人才是先进技术掌握和应用的主要群体,而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地方应用型高校承载了更多的责任.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实践教育基地是应用技术掌握的实操平台. 实践教育基地是众多高校在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具有“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教育教学特征”[2],也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创新能力得以激发的学习平台. 我国学者对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3]、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想研究[4-5]、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法研究[6]、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机制体制研究[7]等基础理论方面,后期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8]、产教融合[9]、长效发展机制[10]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Cite Space 软件,厘清实践教育基地发展脉络,捕捉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热点,从而为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数据

以CNKI 数据库为检索资源,分别选择主题词“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并包含“高校”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21 年4 月10 日,共检索到文献173 篇. 剔除会议通知、征稿、简介等非学术文献,最终确定有效文献149 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Cite Space 软件(Cite Space 5.7R5 版本)作为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分析工具,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Cite Space 软件通过节点、连线、标签等元素将知识图谱可视化,可直观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将149 篇有效文献的Refworks 文本导入该软件,设置Time Scaling 时间跨度为2000 年至2021年,单位时间切片长度为“1”,分析数据抽取对象为top 30,调节阈值为(2,2,30)(3,2,30)(2,2,30). 依据分析内容选择节点绘制图谱,以此梳理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时间分布特征

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是“ 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11],通过对2000—2021 年间CNKI 数据统计(图1),发现根据设置的检索条件,没有检索到2005前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相关文献,再通过放宽检索条件限制,选择主题词“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去除主题词“高校”,发现2000—2004 年间关于“教师实践教育”[12]研究的发文量比较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文献为0,但关于“教师实践教育”的研究为后期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1 实践教育基地相关研究发文量

通过图1 发现,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3 个阶段的波浪递增趋势,2012 年《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16 号)的出台,是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节点.

第一阶段为“ 初探”期(2005—2011 年),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 号)的颁布强调了职业教育要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13],但并没有引起学者对“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重视.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的颁布,强调了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14],自此“ 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才逐步引起学者的关注,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拉开了帷幕,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只占总发文量的5.3%.

第二阶段为“ 广探”期(2012—2016 年),这一阶段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成果比较丰富.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7 号),首次强调了实践教育基地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并作出了宏观部署[15],在此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备受重视,从发文来看,学者已开始关注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对于大学生应用技能掌握的重要性,但受到高校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错位”现象[16]的影响,校内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学者对于校内实习、实训、实践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而实践教育基地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共鸣. 从这一阶段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发文占总发文量的49.1%,实践教育研究第一次迎来关注高点,但是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第三阶段为“深探”期(2017 至今),2017到2021 年这段时间发文量处于上升阶段,学者的发文量占比达到了45.6%(截止2021 年4月份).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展现了党中央对实践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次激发了学者对实践教育基地关注. 同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强调“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要求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17]. 从这一阶段的发文来看,学者比较关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 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研究[18]、校企加强全面深度合作研究[19]、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研究等. 在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下,学者对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相比较第二阶段更注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 可以看出,学者对实践教育基地的关注点已从校内走向校外,更关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

2.2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学术论文中关键词或主题词往往是“ 文章主题的概括和凝练,通过统计关键词或主题词可以判别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趋势”[20]. 运行Cite Space V 软件,生成实 践 教 育基地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 聚类结果显示关键词总数为242 个,关键词间连线443 条.关键词网络共现结构虽然显著(Q=0.767 3>0.5),但其聚类结果信度为0.015 2,属于信度较弱级别,表示实践教育基地研究范围比较广,内部联系不够紧密. 近5 年关于实践教育的各类政策出台较为集中,对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影响比较大,导致内部关联相对偏弱.

图2 2000—2021 年我国实践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2 显示,关键词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聚类. 通过对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文献关键词值的中心性检测,共有41 个高频关键词具有中介中心性(表1),说明有41 个关注点,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献是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表明其内部联系较强,这类文献是实践教育基地后继研究不断深入和全面拓展的重要文献索引.

表1 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高频关键词(前20)

为深入理解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和内容,在共现图谱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自动聚类提取出8 个标签词(表2). 各聚类的平均轮廓值S均处于0.789~0.992,即S值大于0.7 被认为聚类结果可信,符合关键词作聚类分析,各聚类内容也紧扣实践教育基地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聚类结果满足实践教育基地热点研究. 而聚类的平均年份与当前越近,则越能体现当前的研究热点,“平均年份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热点的演进及预测研究趋 势”[21]. 平 均年 份是2015 年 和2016 年 各 有2个,结合表2 可以清晰地看出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表2 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分析汇总

根据关键词聚类所提取的8 个标签词,再归类为5 个方面的研究,即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实践教育路径研究、应用型本科研究.

(1)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部评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实践教学是学者早期研究所关注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22],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23],从宏观角度看主要由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实践科研活动等要素构成[24],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二是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递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主流模式[25],是“教、学、做”为一体的程序模式. 但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需求层次的提高,学者注意到了这种模式所存在的诸多弊端[26]. 因此学者对教学模式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27]“立体化教学模式”[28]“混合式教学模式”[29]等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凸显了实践教学研究的价值. 三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效果是需要通过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检验的,“ 教学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正相关”[22],从文献检索来看,学者投入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已经注意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具有同样的价值[30],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2)实践教育基地研究. 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是构建实践教育基地的初衷. 学生是实践教育的主体,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从文献检索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教育基地对学生的影响.实践教育基地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演练场所[31],在“转化过程”中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学者研究的热点. 二是实践教育基地的发展环境研究. 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学者已然注意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对学生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认识到“ 校企合作”[8]“产教融合”[9]是解决这一影响因素的有效方式. 三是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学者已经注意到学生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依靠学校一方很难去实现,需要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方能达到对学生的培养. 多方参与构成的实践教育体系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三位一体”[32]“分层递阶式”[33]等不同类型实践教育体系的提出,提升了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3)校企合作研究.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的“双赢”互利模式,是当前应用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增强人才战略储备的必然路径. 校企合作是学者当前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经常出现合作主体积极性不足,“一头热”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与高校合作的企业经常变化,校企双方缺少长效的合作保障机制有关. 多方共赢、共生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0]是学者学术研究的兴趣点. 二是校企合作的动力创新研究. 学者注意到“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模式被高度认同,“1+X 证书制度”蕴含了实践教育整体生态优化的诉求,改变了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及其作用方式,释放了企业办学情怀,激发了参与校企合作的新动能[34-35],推动了实践教育的高速发展. 三是产教融合研究.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学者对于产教融合中的人才培养动力机制[36]、供需结构性矛盾[37]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产教融合的实操化运作更受关注.

(4)实践教育路径研究. 在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实践教育改革及其新路径的探索是此背景下亟待完成的任务. 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教育模式研究.“厦门模式”[38]注意到了实践教育运营机构为教育系统提供专业内容和专业服务的重要性,在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育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在考虑到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时,可以通过“三层培养对象”与“三级锻炼平台”等模式进行因材施教[39],进一步夯实规模效应. 二是多维实践教育平台研究. 学者注意到不论是横向平台还是纵向平台[40],通过这些平台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单一的实践教育平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 学者主要从人才结构、专业结构、院校结构等层面来评价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认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研究更需要关注宏大叙事和顶层设计[41]. 根据我国“十四五”人才需求现状,在国家结构性人才需求的全局调整下,需推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应用型本科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而言的”[42]. 在国家结构性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学者对于应用型本科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应用型本科建设动因.当前我国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新时代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同领域生产技术含量逐渐增高,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服务技能更趋人性化,应用型本科是解决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矛盾的主要手段[26]. 二是应用型本科定位. 在社会发展和不同结构人才需求矛盾尚未解决的现状下,“应用型”不再是层次的高低了,而是应用类型的不同. 因此,应用型本科如何定位决定了人才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三是应用型本科发展模式. 学者注意到,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建立校内的实践教育基地,更要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共同推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化发展[37],适应国家对结构性人才的调整.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培养,与国外大学建立学生交流制度,拓宽应用型本科的发展.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1)从发文量来看,自2005 年以来,我国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性政策的颁布是影响发文量的直接因素. 以《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政策颁布为拐点,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正式拉开帷幕.

(2)从研究时间来看,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探”期学者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育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广探”期学者的关注点在校内实践教育基地研究上,校内的实习、实训、实践等教学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深探”期学者比较关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是热点.

(3)从研究范围来看,实践教育基地研究逐渐从学校走向企业和社会,研究热点也从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研究走向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研究,再从校外需求回归到学校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其中对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研究的焦点,与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人才有更高需求密切相关.

(4)从研究领域来看,通过对具有中心性关键词的提取,发现学者对于实践教育研究领域关注越来越广泛. 通过关键词聚类,实践教育基地研究主要集中在5 个方面,分别为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究、校企合作研究、实践教育路径研究、应用型本科研究.

3.2 启示

(1)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已经跳出了学校范畴,更多地面向社会.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其办学过程中须多方协同,首先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既要寻求学校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又要与政府的招商引资产生共鸣;其次是与企业的长效合作,企业因盈利而生存,学校因人才培养而延续,职业技能的需求维系了多方协同发展.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具有技术实用性与社会适应性.

(2)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校更要有适应这种需求的转变能力,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 因此,应用型高校要把握国家人才结构需求调整的态势,实时调整实践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策略,从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3)高职院校对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重任,尤其是“实践教育基地”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在当今被学者高度关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学者应用型校企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学者介绍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者介绍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