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助力“双减”课堂提质增效

2022-08-23 09:15李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
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双减成果文本

李华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

课堂的提质增效是“双减”背景下的目标要求,其着眼点在于减少校外培训的机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以教材课文为媒介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发现学习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取向语文实践转变,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融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策划语文实践活动,构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体系,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习目标整合,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是助力“双减”课堂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一、着眼“双减”目标:语文实践活动策划的要点

建立“因需而教、因人而育、因文而学”的“双减”课堂,成了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策划“分层次、促合作、提素养、增质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助力“双减”课堂提质增效的落实。

(一)分层次:创设主体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的本质目标是培育学生的素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情况,破解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流程的“一盘棋”尴尬教学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教学转型的关键。在目标统领下,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层级,策划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维发展,是提质增效的具体内涵。语文实践活动以语言为内容,以活动为载体,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针对目标任务自主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主动学习,积蓄能量,获得体验,提升能力,形成素养。

(二)促合作:策划时空开放路径的多元化

“减负”课堂,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减缓学习压力。在40 分钟的课堂里,受学习时空、学习内容与目标的“唯知识”教学影响,学生往往是处在被接受或独立学习状态,负担在所难免。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实践能力的同时凸显合作互助精神的培育,在既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引领下,通过阶梯式实践活动,利用家庭、社区、大自然等开放的学习时空,进行调查、搜集、整理、访问、分享等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展开深度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合作化、多维目标的归整化,达到殊途同归的学习效果。

(三)提素质:拟定趣味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语文实践活动,对具有相似性、相关性的知识点进行主题化的串联,实现知识的整合,使之承载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训练,这也为主题化的实践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更丰实的组织形式,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探索和实践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促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学生在观察、调查、探究、表达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合理、有效、灵活地利用课本资源、生活资源,解决实践过程的问题任务,培养和发展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增质量:制定目标实施过程的精准性

追求高质量的课堂学习生态,是“双减”课堂的目标追求,通过将知识的梳理和精准把握,设计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增强知识的适用性和实践性,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语文学习不仅是着眼于知识的课堂学习,还是将知识进行内化、转化的实践活动。策划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目标实施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参与,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主动搜集和整理资料,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地获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语文实践活动在关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中,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开辟多渠道的学习路径,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庞杂而零散的形式化和符号化的惰性知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进行更高层次的迁移、整体的建构,最大程度满足“双减”背景下高质量学习的课堂需求。

二、系统规划课程: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但统编教材中编写的主题活动有限,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努力探索和积极开发一些操作性强、活动内容丰富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语文素养形成的系统性设计。从课程建构的意义上说,语文实践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单元设计与课程统筹。”那么,我们如何在各单元的文本教学中,进行设计策划呢?

(一)从“教学文本”的角度系统规划课程

“教学文本”是语文课程实践的重要凭借,是系统规划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支点,以“教学文本”为支点,科学有效、生动巧妙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撬动语文课程这个“地球”,提高教学质量。

一篇文本中或语言优美,或表达独特,或情节波折,或感悟深刻。我们可以在“读一读、诵一诵”的课堂实践后,设计美文诵读比赛实践活动,如《匆匆》《观潮》等散文类文本,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的积累;可以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课堂实践中,设计课本剧表演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对文本人物、情节的感知、理解、运用,如《自相矛盾》《陶罐和铁罐》等故事性文本;可以在“议一议、辩一辩”的思辨活动中,开展辩论赛,提升学生的材料搜集能力和思维品质,如《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号》这类观点鲜明的文章。那么具体如何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程呢?下面以《自相矛盾》课本剧为例。

首先了解课本剧剧本的基本要素。一是戏剧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二是了解舞台剧本的开端、结尾及过渡的旁白说明,以及人物表、时间、地点和服装、道具、布景的安排等。

其次,创编课本剧的文字脚本。运用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分清故事情节幕场,细化场景布置,设置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提示性用语。学生在各自创编后进行小组讨论、取舍,整理一份完整的剧本。

最后,选择人物角色编排剧本。通过招募演员、记诵台词、策划表情动作,一边排练,一边修改补充,不断完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能力,养成团队合作习惯,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这样一次创编课本剧的实践活动,构建了学习剧本、创编剧本、表演剧本等系统课程,将静态的课本知识转换成情境化的活动能力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渗透,培养了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现能力。例如,在了解课本剧要素时,学生可以提升搜集整理能力;在招募演员时,学生可以学会写通知等社会交往技能;在表演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

语文教学不止于单篇课文、单个点的教学,更应以此为支点往外延伸,形成“课文+”的文本信息交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探索相关联的读思议写说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选择,相互协商,共同探究,让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围绕主题任务群进行有效联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从“单元任务”的角度全面策划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因此,从“单元任务”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化、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凝聚起来,让原本教材板块内容成为学本教材的学习支架范本,是全面策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策略。

1.聚焦要素,建构学习者的模型与支架

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投入实践活动之中,形成高质量的参与探索发现过程,指导学生在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寻找与新的学习主题之间的学习支架,引导其在实践中建构新的经验,是实现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关键。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策略要素选编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和“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的习作要素,从“体验”这一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竹节人》是童年玩游戏的体验,《宇宙生命之谜》是探究科学的体验,《故宫博物院》是故宫游览的体验,单元习作是《___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感悟的体验。围绕着这一个个“体验”,以单元习作为目标,确立“敞开体验的心扉,触摸美好的生活”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收集与之相关“体验”的生活经验,进行个人与小组的交流,丰富“体验”感知,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实现“单元任务”的整体达成。

在以上“单元任务”驱动下,共同商讨实践活动开展的支架。(1)阅读《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文本,学习表达“体验”的基本方法。(2)共同设计寻找体验的基本方法,如游戏体验法、玩陀螺、放风筝等创意玩法;探究发现法,如探究树叶为什么会落地;旅行体验法,如设计某处景点线路图,介绍一两个最喜欢的景点等等。(3)制定活动的基本方案,比如游戏类的,如玩具的历史来源,如何制作及游戏玩法;探究类的,如查阅、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旅游类的,如家乡文化遗产调查、介绍,围绕主题,规划活动的进程与方式。(4)现场考察与资料查询,小组合力完成问卷、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分析、完成实践活动成果初稿。(5)交流成果,共同评估,分享体验。(6)整理活动成果,结集交流。

2.长程学习,规划学习者的过程与成果

语文实践活动,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综合性、实践性学习,着眼于真实的情境和任务,培养学习者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程的学习实践过程,合理规划实践过程和成果展示方式是保证活动实践得以进行的有效策略。

(1)合理规划实践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是基于语文学习基础上的活动,是基于对单元学习内容的一次拓展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遇见和迁移的发展过程,开阔认识视野,走出教材文本的局限性学习。其切入点在单元学习内容,终点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活动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去进行积极的学习体验,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以“敞开体验的心扉,触摸美好的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为例,其实践过程策划基本如下:

阅读文本,获得任务。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本,寻找与儿童生活相映照的情感体验,形成基于读者(学生)的问题意识,将真实的问题化作学生可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任务导向。这一阶段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前后勾连,概览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有目的阅读”要素进行文本梳理,发现作者体验;二是徜徉体验,浸润美好,关注作者体验语言,感受游戏、探究旅行带来的美好,并以此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唤醒任务;三是明确任务、选择分组,从儿童游戏、科学探秘、旅游发现等角度探寻不同的体验感受,激活实践兴趣。

规划活动,制定方案。根据自主选择体验探究目标,启动学习任务,组建体验探究学习小组,可选择语文素养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招募组员,分配任务。如儿童游戏组,在先选定游戏内容的基础上安排游戏溯源员,查找游戏的历史文化;游戏道具制作员,备好游戏材料进行制作,展示制作过程;游戏讲解员,讲述游戏方法、传递游戏乐趣。

盘点收获,分享成果。根据在实践过程中的发现、体验,形成小报告、小作品、小视频,进行组内分享,互助提能,形成小组实践研究成果。

(2)策划成果展示方案

语文实践活动除了具有听说读写等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过程,其实践过程本身就是成果之外,更多地需要调查访问、资料搜集整理、活动感悟等物化的成果进行展示,激活学生成功的喜悦、启迪活动的智慧,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策划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物化成果展示。如“敞开体验的心扉,触摸美好的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中调查童年的游戏报告、制作游戏的步骤、探究科学秘密的综述、介绍家乡景点的导游词等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以手抄报的方式直接展示,也可以通过图片分享、导游式讲解等方式。

演绎成果展示。通过物化展示,可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为表现成果。比如说推介童年玩具、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科学探秘演示比赛等,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体悟美好生活情趣。

总结成果展示。这是对学习成果过程的一个呈现,讲述自己在实践过程的发现、感受、启发,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寻找家乡最美的景点中,通过小组分享、比较、争论而最后形成一致观点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故事比学习结果来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学生不仅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还培育了理解、谦让、包容的学习品质,将这样的总结性成果进行分享展示,形成了实践活动的附加效应。

不管哪一种成果展示方案,根据活动的进程,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有效开展,有效避免了活动实践时长的缺陷,保持了学生活动实践的热情。

语文实践活动是基于单元学习的有效拓展延伸,是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路径,更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健康成长的保障,研究和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双减”课堂落实与推进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索适合儿童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双减成果文本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工大成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