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健康教育共享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08-23 14:59于胜男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教育

何 峰,于胜男

(1.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31;2.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健康根基[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坚持健康优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健康不仅是医学研究的目的,更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个体期望维持的状态。除了向健康专家咨询或到医院就诊,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需要靠自己去实现自身健康的维护。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对其进行维护的技能。而接受科学的健康教育是维持身体良好机能、保证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3]。基于多年的线下教学基础,我们在智慧树网建设并运行了线上共享健康教育课程——《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旨在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加深对健康维护的理解,强化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对探索适用于高校青年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就整个社会而言,一方面,科学的健康教育能使非医学专业人群掌握必要的健康维护知识和技能;从源头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健康教育还有助于患者——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的角色,至少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配合医生有效应对自身罹患的病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慢病年轻化、中青年群体“过劳死”、医患矛盾以及学生“亚健康”等健康相关问题频频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5-9],凸显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就教育的时机而言,高等教育阶段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首先,大学生心智逐渐成熟——能够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并有求知的欲望;其次,对尚未遭遇重大健康问题的青年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防患于未然”。据调查,“亚健康”问题在学生中并不少见[9]。由于青年阶段机体代偿能力强、临床表现不明显,健康问题易于被忽视。及时的科学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水平,而尚未形成疾病的“亚健康”状态在早期进行维护则易于得到调整。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高效率学习和优质生活的保障。高校健康通识课程的建设,立足于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健康状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自2012年以来面向非医学专业的高校学生开设了健康通识课程——《人体结构功能和健康》,旨在从人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结入手,阐释身心健康或者疾病的发展,继而理解健康维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意识层面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和健康理念,自觉践行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线上共享课程,希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使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向自助性学习、互助性学习、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模态转变,从而提升课程学习的便捷性,扩大健康通识教育的受众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健康通识课程成为真正有益于个体健康维护的有效教育实践。

二、《人体结构功能和健康》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的体系建构

目前高校中非专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其课时总量一般限定在24~36个学时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使教学能够体现出“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需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地建构。构建课程体系必须着眼于教学对象。本课程的受众主要是高校在校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和思维能力,当下处于人生健康的巅峰时期,也是能对诸多慢性疾病进行有效预防的早期阶段。我们针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的课程体系建构,其特征主要包括讲授逻辑、课程内容和表达风格等方面。

(一)课程讲授的核心逻辑:“结构—功能—障碍—调整”

健康教育的内容,几乎都来自于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我们的教学队伍中,大部分老师都有医学院校教育背景,部分老师具有多年三甲医院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课程教学中,权衡好专业性和普及性是决定课程质量和被接受程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面对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具有适当的深度,不能仅仅是日常健康常识的宣讲;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受众是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来学习,也不能照搬医学相关专业的以培养医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选取有关医学教材(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内科学》等临床学科教材)的内容,按照“结构—功能—障碍—调整”的逻辑进行整合,并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贯穿这一讲授逻辑。以“循环系统和健康”一章为例,我们将“心脏的结构、心泵的功能、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作为一个教学板块,将“血管的结构、血压的形成、高血压及其预防”作为一个教学板块。这种讲述逻辑能让学生对人体结构、功能和相关的健康问题产生有效的知识连结;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提出的健康维护方案,从而建立获得科学而系统的健康知识体系。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取舍:“面面俱到”和“以点代面”

作为一门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具备一定的系统性,所以本课程除了绪论部分,设置了9个章节,内容涉及人体结构的全部九个系统,可谓“面面俱到”。但因为课时有限,相关的解剖、生理和临床医学问题涉及面太广,所以在按照“结构—功能—障碍—调整”的逻辑思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选取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众所周知,当代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10],以前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能够迅速播散的各种传染病,随着药物的研发、医疗防御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有效地控制了,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却在迅速上升,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以及精神或心理疾病等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围绕这些疾病的相关结构的功能和维护是课程内容编排的重点。

第二,与美有关的健康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年人。美和健康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与美有关的元素却可能成为健康的隐患,比如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各类减肥产品、高跟鞋以及盲目选择的美容手术等等。因此,围绕青年群体的这些兴趣点,我们在外皮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章节编排了相关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以科学的、健康的方式实现美的追求。

第三、与强壮有关的健康教育。对于青年人来说,强壮的体魄是健康个体的必然要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和体育锻炼情况,曾多次引用毛泽东主席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所述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鼓励青少年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11]。因此,除了在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编排了相关内容,作为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各种“运动处方”作为健康维护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也是本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体现。

(三)课程内容的呈现风格: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一门成功的健康通识课程,除了科学、丰富的内容,其表现形式也非常重要。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尽可能地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和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 “外皮系统和健康”章节中,在讲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从明星代言的社会热门话题进行导入,介绍2013年著名歌手林志颖代言的“爱碧丽”胶原蛋白饮料被举报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案例,引导大家思考:口服保健品中添加的胶原蛋白,为什么对补充皮肤中因衰老引起的胶原蛋白流失没有特异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介绍科学内容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满口术语、机械照搬专业课本中的描述,多采用比喻和打比方的表达方法,利用生动、形象、口语化的语言进行讲述。比如,在外皮系统中讲解表皮的特征时,除了用具体的数字进行描述以外,用“相当于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来形容身体大部分表皮的厚度;用“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厚度”来形容手掌和脚底局部较厚表皮的厚度,这样就让学生瞬间产生了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除了语言表达的处理,还大量运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采用直观化教学,力求深入浅出,使得课程内容易于被理解接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持续性和效果。

三、《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线上共享课的具体实施

2019年,本课程在线下运行了7年之后,与智慧树平台进行合作,尝试探索 “互联网+健康通识教育”模式。希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的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学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创造新的教、学、研生态,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目前,《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作为线上共享课(课程链接: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100489#onlineCourse)已在智慧树平台运行了7个教学周期。具体的课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如下。

(一)线上共享课资源建设

《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的线上课程设计为32学时,2学分。MOOC课程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学习参考资料和试题库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资源。线上课程的建设体系与线下教学保持一致,为线上共享课程,基于移动互联场景下的学习需求[12],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高水准的线上微课教学视频。全部47个微课专题涵盖人体八大系统(表1),每个微课视频长度8-15min,符合移动互联场景下的“碎片化”学习需求。课程的拍摄、剪辑及合成均由高水平的课程制作团队完成,包括教师出镜、课件嵌入、设置弹题在内的多种要素致力为学习者提供真实、便捷、高效、交互式的学习体验。与课程配套的各类学习资料齐全,可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表1 《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线上共享课微课主题(47节)

(二)线上教学模式

本课程每年在线运行2个周期,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线注册选课后,需在课程时间表的限定时间段内自主完成相关章节的微课视频学习,视频播放中设置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不定时弹题,学习者需手动完成回答后,视频方可继续播放。如需获得学分,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章节作业并参与课程线上考试。除了学生自主学习,智慧树提供“课程问答”平台供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到讨论平台,老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在此发起话题供同学们进行讨论。本校的选课学生还通过不定期的“见面课”进行线下讨论,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台为课程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可以实时记录和更新学生的学习进度、测试成绩等状况,并在教师的客户端上提供统计数据(图1),供教师总体把握学习情况以进行动态调整。平台设有“成绩管理”和“课程事务”等板块对教学进行管理。共享课的线上教学由智慧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图1 《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学生在线学习进度查询

(三)课程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模式。课程考核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考核成绩涉及学习进度、学习行为(包括学习习惯、平台互动和见面课等)、章测试和期末考试等4个部分,最终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章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三部分组成(表2)。其中,平时成绩权重为50%,包括学习进度分(权重为15%)和学习行为分(权重为35%)两部分,由智慧树平台监测、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计算评分;章测验成绩为九个课程章节测验成绩折算而成,权重为10%;期末考试采用线上考试的形式,试卷由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组成,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为40%。

表2 《人体结构功能与健康》成绩评定构成

(四)课程应用和评价情况

本课程自2012年首次在山东师范大学作为健康通识类公选课教学,线下开课共计5个学期、9个班次,选课学生1132人。2019年秋季建设完成线上共享课后,已完成7个期次的线上运行,第8期次课程正在运行中。截至目前,累计有24所高校参与选课学习,选课的学生总数共计17100余人。以第2运行期次为例,实际入班人数比例为96.4%,实际学习人数比例为93.2%,累计互动7679次,最终课程成绩合格者比例为85.6%,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极大的学习自由度,选课不受线下选课常见的时间限制;讨论平台提供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学习体验很好。2018年,本课程入选山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立项;2019年,本课程入选山东师范大学首批“金课”建设课程。

除了主要面向关注健康的高校学生,本课程线上资源也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学习,响应了与社会共享校园资源的号召。目前已运行的期次中,社会公众的学习人数达到1741人,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一流线上课程的申报过程中,有关专家对本课程评价如下:课程内容紧扣日常生活实际,并从专业角度进行科学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制方法与课程内容结合得当,表现手法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教学表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启发性、感染力强。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能提高学习者的健康素养,有助于学习者践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掌握初步的健康维护技能。

在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指导下开展的 “疫情防控期间优秀共享课程与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本课程荣获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2020年春季学期优秀共享课程二等奖。2021年,本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四、展望

本课程2012年线下运行、2019年线上运行以来,结合教学期间不断获得的学生反馈和教师团队的教学体会,我们一直在运行间期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更新和调整。今后5年,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在不改变学分和学时的前提下,提供可选择性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我们拟将目前的47个教学微视频扩展到70个左右,时长由目前的519min增加到750min左右,并分为“必选”和“可选”两类学习内容,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学校“课栈”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我们将陆续增设直播课程,以增强外校学习者的参与体验。

另外,本课程继续通过智慧树平台面向社会人员开放学习。考虑到社会学习人员来源多样,学习时间比较分散,不容易统一,拟在开放期次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不固定期次”的运行方式。借助运行平台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有需求的社会学习人员提供类似“随到随学、学完即止”的更加自由的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借助“互联网+”实现健康教育的普及。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建设,使本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更有吸引力。从高校的健康通识教育入手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规划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