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评价实践与探究

2022-08-23 09:49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刘文龙
广东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训中职信息化

文/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 刘文龙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导向,以推进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学校着力构建“一主线三程式多元评价模式”,在课前规划预期性评价、课中强化过程性评价、课后改进结果性评价和课堂探索增值性评价方面,运用信息化技术革新传统评价,提高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从而推动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为深入推进学校评价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在数控教研组开展了实训教学评价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通过清远市级课题“中职数控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的开展,针对评价主体、内容、策略等问题透彻分析,大力推进信息化实训教学“建、用、评”改革实践,教学评价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开展了课前、课中、课后包括评价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提升了实训教学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课前规划预期性评价

加强实训项目及考核指标设计。课前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组织中,精选实训项目应突出教学实际、学生兴趣和就业岗位三个“需要”,通过学习平台布置课堂前测,学生可进行认知评价、预习评价,教师则进行知识评价、目标评价、情感评价、教材评价等。

(二)课中强化过程性评价

在课中加强过程评价理念、运用信息化工具和重视评价主体。在项目讲授中力求内容精简、方式精彩和语言精练三个“精”,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强调德技并修,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设多个分组任务和评价环节,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等,改变单一评价。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全面动态图,关注优等生、待进生的知识技能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三)课后改进结果性评价

改进结果性评价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有科学的认识,改变分数贴标签做法,注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训任务完成所获得的“实际结果”,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意志品质、职业素养等精神。强化教师重育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四)课堂探索增值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以职业道德、技能学习为主,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创设中职教育学习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际增长”。对教师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德技并修为主线,重视职业素养养成、自身进步等,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

以数控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将实训考核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对每个项目教学的学生职业素质、学习过程表现和专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都进行评价。教学项目的考核分值比例依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度的高低而各有不同;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职业素质占20%、学习过程表现占40%、专业核心能力占30%、拓展能力占10%,考核分值比例保持一致。考核成绩评定在实训项目完成的基础上,注重项目成果及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最终评定为各项目的加权得分总和。职业素质、学习过程表现和专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是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以下再细分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以便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便于操作,具体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围绕某一个真实性生产项目展开教学活动,所有教学活动都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学生通过完成相关岗位的各种实际任务,培养必需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时进行初次评价、增益评价和信息回馈的增值评价,主要体现中职学生观念的改变、知识的拓展、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等4个方面,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表1 考核指标体系及具体分值表举例

三、成果创新点

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主线,注重两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课程反馈(确定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学习收获(确定学生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行为变化(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行为改进程度,可通过正式测评或非正式方式观察进行)和工作绩效(了解因学习而带来的企业绩效改变)四个环节进行。紧扣课前、课中、课后,通过一主线三程式多元评价模式进行有效评价,如图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给教师备课和授课提供参考。

图1 一主线三程式多元评价模式

以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运用G71指令加工简单轴类零件”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组织教学,课中分任务导入、任务分发、教师演示、模拟仿真、学生操作、小组互评、教师总结七个步骤实施,学生完成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方案、编写加工程序、模拟仿真加工、机床实操加工、质量检测及工艺改进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四、主要成效

(一)学生成绩稳步上升

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查找相关资源、参与主题讨论、测试等完成课前预习;在课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扫码观看相关的微视频,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超星学习通APP上传完成的任务及进行任务展示;课后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复习、课堂评价、反馈等,如图2。学生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在实施前后明显不同,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以信息化为辅助手段,学生在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阶段性训练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力与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图2 运用学习通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

以“全面参与”为保障,拓展专业发展内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全程、全面参与资源设计、使用和改进的机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专门的培训支持。教师历经了前期培训、中期实践、后期反馈等多个环节,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从“站在知识和学生之间”转变为“走到学生中、融入课堂中”,教师的综合运用能力大幅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三)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联动,始终发挥积极作用,使校企深度融合有更广阔的空间,校校协同发展有更深远的意义,引领示范及推广作用更加明显。以数控教研组为例,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其中信息化公开课“运用G71指令加工简单轴类零件”获清远市优秀奖,典型案例“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案例(以中职数控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为例)”获省级一等奖,课例教学设计“融入工匠精神的信息化教学创新与实践”获市级课例教学设计优秀奖。

猜你喜欢
实训中职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