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谊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建 厦门 361003)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治疗期间比较普遍的一种病症,属于临床中的良性实体肿瘤,带有生长速度缓慢的体征,临床中的疾病群体主要为40岁左右的未生育女性,临床中无典型特异性疾病表现,癌变进展风险相对较低[1]。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感染类病症,临床中如果疾病没有及时控制会发展成为盆腔炎、子宫肌炎,对于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存在明显的影响[2]。子宫肌瘤的疾病发生部位在女性隐私部位,因为病症的持续性会对患者的身心形成严重影响,若病情没有得到控制会进一步恶化,大多数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较差,所以自我护理能力不足,这也是疾病反复与加重的主要原因[3-4]。随着临床医护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临床中如何保障子宫肌瘤患者预后水平便成为了临床中的重要研究话题,近些年有研究认为在子宫肌瘤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整体生活水平以及疾病的康复效果[5]。对此,为了保障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住院治疗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护理服务模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66.34±3.24)岁,肌壁间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颈肌瘤8例、浆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径(3.81±0.56)cm。接受手术类型子宫全切21例、肌瘤剥除术11例、全切+单侧切除3例;常规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65.80±3.80)岁,肌壁间肌瘤14例、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颈肌瘤9例、浆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径(3.79±0.60)cm。接受手术类型子宫全切20例、肌瘤剥除术12例、全切+单侧切除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技术被确诊为子宫肌瘤;满足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疾病检查资料完整并且接受相关手术治疗;在入选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有腹腔其他病症;患者具有一定的精神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伤;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选后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由同一组术者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明确具体的腹腔镜手术方案,在手术开始之前针对性做好常规准备工作。维持仰卧位,基于常规组应用麻醉方式,在常规气管插管之后于脐部位置做切口,采用气腹针构建稳定气腹压力,并采用三孔法实现对腹部和子宫肌瘤大小、位置的评价,在浆膜层之下按照己留位置进行结缔扎套,对于扎套现在距离0.5 cm位置进行切除,在切除后应用电凝和缝合方式达到术中止血处理,并用可吸收线实现对腹部的缝合,基于创面采用透明质酸达到粘连预防。采用电凝止血干预措施逐层进行缝合并完成手术,术后提供常规补液治疗,必要时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按照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特殊护理内容做好相应的处理,在围手术期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
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做好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相对应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基于朋友或家人等身份做好对患者的关心,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采取对应护理,如患者治疗积极性较差,则提供相应的安抚支持,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②病情护理。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期间提供全程化的病情动态观察护理,针对异常进展应当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病情的控制,针对病情缓解状况及时反馈给患者,从而保障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信任。③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做好手术肠道与阴道准备。备皮准备时应当做好对患者皮肤破损问题的预防,做好感染的预防。子宫肌瘤手术之前3 d做好饮食护理,基于容易消化且少渣食物,同时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高纤维素的饮食[6]。子宫肌瘤手术之前1 d晚餐选取半流质食物,对于手术之前8 h禁食、6 h进水。子宫肌瘤手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在手术当天应用2%肥皂水进行灌肠。阴道准备时应当在手术前做好阴道冲洗,并保障患者阴道清洁。医护人员需要应用碘酒、酒精做好消毒并常规留置导尿管。④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在麻醉之前,再次提供心理层面上的疏导,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并做好情绪稳定,在手术期间注重对患者情绪的关注,及时做好压力排泄并规避焦虑、紧张以及恐惧心态,规避呼吸加速与肌肉紧张等情绪,规避手术中麻醉操作遭受影响。放松训练时护士指导患者采取放松松弛训练,协助患者适应手术环境,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与心理情况的观察,确保手术可以顺利开展。在手术中明确手术注意事项、手术环境、手术成功案例,并为患者提供安抚与鼓励,同时需要注重注意力的转移,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7]。治疗期间需要注重患者的保暖与遮盖,确保手术期间手术室温湿度的适宜程度,加强生命体征观察。⑤饮食教育。基于患者的营养需求采取相应的饮食护理服务,保持营养摄入充足,同时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针对性的进行方案调整,基于膳食纤维丰富与清淡易消化原则为主,在饮食调整时需要为患者介绍饮食营养摄入对于子宫肌瘤的关联性,鼓励患者保持多样化饮食。⑥疾病教育。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在患者住院康复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介绍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在护理期间应当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提高训练重要性教育,认真倾听患者的疑问,同时保障患者可以及时掌握相应的知识,降低患者因为对未知状况而导致的烦躁、不安等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8]。在术后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子宫肌瘤疾病的相关教育,主要是借助视频资料、图片手册等多种途径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借助家庭随访教育结合电话监督教育的方式,在医院内、小区内定期开展各种关于疾病的讲座活动,提升患者对于子宫肌瘤的疾病认知,在教育和行为双方面提供指导,强化患者治疗积极性与配合依从性。⑦引流管护理。在手术治疗后为了规避并发症等风险,在临床中需要观察患者的引流管状况,确保患者的引流管通畅并观察患者的引流管颜色、状况,同时定时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在患者翻身时应当在翻身后检查引流管情况,规避翻身动作而导致引流管位移问题的发生。⑧康复训练。在手术后5 d开展盆底肌锻炼,基于康复专人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促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深呼吸并保持放松后,在呼气同时适当提高臀部的位置,按照阴道、尿道进行主观性的收缩并憋尿然后放松肌肉,基于10~15次的循环,并保持连贯性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多次训练。在患者尿管拔除后则可以开展下床活动。在拔出尿管之前应当需要注重每日饮水量,并维持膀胱充盈,整个训练过程需要保持循序渐进原则。⑨出院教育。在出院时为了突出人性化护理一方面帮助其办理手续,建立联系卡并交代出院时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在出院之后维持积极的康复心态[9]。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医嘱规范用药,同时做好家属教育,杜绝患者出现擅自停用或调整用药、错误饮食(杜绝咖啡、浓茶、烟酒),并让患者出院之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复查,规避疾病复发的风险,保障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3.1 对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3.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情绪评估,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情绪评估,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
1.3.3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OL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4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量表评价,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划分为3个级别,即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不到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用(±s)和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s)
2.2 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在SAS和SD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分,±s)
注:与干预前相比,a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2.4 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71.4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子宫肌瘤属于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高发的良性肿瘤,其主要是因为子宫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增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中的疾病表现包含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白带增多。有研究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和性激素、生长因子指标水平有密切关联,但是疾病的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明确。
子宫肌瘤剔除术属于子宫肌瘤的常规治疗方案,其主要手术形式是按照子宫肌瘤提出操作并实现对子宫的缝合与修复,这一种治疗方式可以保障便捷性操作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修复患者的生育功能[10]。近些年伴随着无创手术理念、无创技术和器械方面的持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技术不断成熟,同时微创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康复效率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能够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在微创手术基础上展现精细化特征,其能够有效规避周边脏器功能损伤,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效果。但是从临床经验来看,想要更好的保障子宫肌瘤患者的早期预后水平,除了需要确保腹腔镜手术质量,还需要从护理角度为患者提供多方面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身心状态以及术后康复质量。
基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最为明显的作用与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与治疗意识,能够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做到积极、规范正确用药,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效率,并且对于心功能、症状控制等方面均可以发挥显著的干预作用,整体护理成本较低但收益显著,尤其是远期收益明显,可以作为临床中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11-12]。基于围手术期提供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康复意识,确保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的同时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如在术后可以保障患者定期复查以及规范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有着相当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以基于生理与心理层面上提供可靠的护理支持,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和危害,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干预效果,如基于心理护理,能够实现对患者情绪状态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以及预后康复期间的护理配合主动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13]。提供饮食护理,能够有效强化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免疫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效果,从而促使患者治疗期间更快康复。在护理服务期间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充分展现人性化护理,护理服务内容主要是基于患者的基础特征所决定,构建优质性护理方案可以应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实现对医护服务内容以及患者个体行为的约束,可以更好的保障护理服务质量[14]。另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保持密切沟通交流,一方面引导患者构建了疾病治疗与康复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为临床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在SAS和SDS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4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基于优质护理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前提下有利于情绪状态地改善,可以促使患者心理舒适性得以优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疾病综合防控质量,增强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为患者出院后的远期生活质量、疾病防控稳定性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