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激活训练配合点穴推拿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8-20 07:11王丽丽许莹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点穴肌群治疗师

王丽丽,许莹君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脑性瘫痪是一种中枢性运动及姿势发育障碍性综合征,是因胎儿或婴幼儿在发育期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引起,调查[1]显示我国脑性瘫痪患儿发病率在1.8%~4.0%。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性瘫痪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躯干训练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躯干训练对患儿的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的训练存在不足[2]。核心肌群激活训练为针对核心肌群稳定性及平衡性的激活,在神经系统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3]。随着传统中医的应用,点穴推拿等中医疗法在康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疏通机体经络、平衡机体阴阳[4]。本研究探讨核心肌群激活训练配合点穴推拿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10个月~5岁,平均(3.24±1.03)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疾病类型:痉挛型22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混合型3例。对照组年龄9个月~5岁,平均(3.20±1.11)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疾病类型:痉挛型24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混合型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脑性瘫痪;②年龄9个月~5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②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重度智力障碍;④癫痫频繁发作;⑤生长发育迟缓;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⑦参与其他研究;⑧解释后拒绝参与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Ⅰ、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指导患儿进行俯卧位训练,教导患儿学习利用手掌、肘部支撑身体,控制双肩;仰卧位,以手掌内侧朝患儿肢侧骨盆练习推上、举下等动作,指导患儿自主翻身练习;坐位,将患儿摆放为跨坐在治疗师大腿,背朝治疗师,保持患儿头、躯干在一条直线;膝立位,患儿跪坐在桌子上,治疗时坐于其后,练习上肢外旋动作。Ⅱ、观察组采用核心肌群激活训练配合点穴推拿。(1)核心肌群训练:①仰卧位,患儿保持仰卧位在治疗床上,治疗师对患儿腹部进行激活训练,对腹横肌、多裂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进行激活;②呼吸训练,患儿保持仰卧位,治疗师激活患儿腹部肌肉时,鼓励患儿用鼻子吸气,再鼓起嘴巴缓慢向外呼吸;③俯卧位,治疗师用食指及中指由上到下、由浅入深,有节律地按压脊柱两侧竖脊肌;④坐位,患儿保持端坐在治疗师前,治疗师双手置于患儿肩膀向下按压,按压过程小范围前后摇晃,挤压2次放松1次;⑤站立位,患儿双脚分开,治疗师双手置于骨盆两侧,双手向中心轻柔挤压并前后、左右摇晃,进一步使患儿取得站立平衡。上述训练5次/周,30 min/次,连续12周。(2)点穴推拿:选穴为曲池、合谷、指关节、环跳、肩髃穴、足三里、丘墟、承山、委中、跟腱、大趾间、承扶、趾甲根等,配穴为百会、风池、颈后、哑门、大椎、迎香、地仓、廉泉、承浆、翳风、夹脊、腰眼。30 min/次,1次/d,连续5 d,休息2 d,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利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CMFM)D区(0~39分)评估患儿站立功能,E区(0~72分)评估行走、跑、跳功能,分值越高,功能越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儿平衡能力,0~64分,分值越高则平衡能力越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儿的运动能力,0~100分,分值越高则运动能力越好。②利用Gesell发育量表(DQ)评估患儿智力情况,包括静息运动、言语、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分值越高则智力发育越理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MFM D区、CMFME区、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CMFM D区评分CMFM E区评分 BBS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观察组 30 23.14±3.05 23.16±3.20 17.42±3.22 62.34±5.44对照组 30 22.97±3.06 22.98±3.10 17.56±2.64 63.21±5.40 t 0.215 0.221 0.184 0.621 P 0.830 0.826 0.855 0.537治疗后 观察组 30 36.22±2.54 35.36±2.76 40.08±2.44 89.42±7.33对照组 30 34.29±2.30 29.41±2.60 30.45±3.15 71.26±6.45 t 3.085 8.595 13.238 10.187 P 0.003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的DQ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DQ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DQ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64.21±3.56 90.23±3.67 27.874 <0.001对照组 30 64.18±3.45 82.16±3.57 19.837 <0.001 t 0.033 8.633 P 0.974 <0.001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给患儿的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5]。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方式较多,其中康复运动最为常用,科学的康复运动可提高患儿的生活及运动能力,进而促进患儿智力水平及认知能力的发展[6]。日常的康复锻炼注重患儿肢体功能的锻炼,但缺乏躯干训练。躯干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灵活性及体位反应性,通过锻炼可使患儿有效控制自身躯干动作,维持机体平衡及稳定,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及自理能力[7]。然而躯干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的腹部、背部核心肌群无明显作用,对机体的稳定性及协调性改善作用不大,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8]。因此,需结合其他训练,增强核心肌群的功能,促进患儿机体的稳定性及协调性,提高其行走能力。

核心肌群激活训练主要针对机体的呼吸肌群、躯干与骨盆连接的肌群,发挥稳定机体的作用。核心肌群刺激训练可通过本体刺激,提高深层核心肌群的平衡及稳定,促进患儿的感觉,增强患儿自主调整姿势的能力,增强腹部核心肌群的协调性[9]。点穴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本研究中选穴为阳明经穴位,配合四肢及大脑穴位,通过点穴及推拿手法使“力” “气”沿经络走向渗入脏腑,冲开机体瘀滞的气血,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已有报道[10]表明点穴推拿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肢体的屈曲及内收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将核心肌群激活训练配合点穴推拿应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在减少感觉刺激的情况下激活患儿的核心,保证其接受该种刺激及强度。核心肌群激活的条件下可诱发患儿的主动活动,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改善肢体的稳定性,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核心肌群激活配合点穴推拿治疗可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示在临床中将核心肌群激活训练与点穴推拿结合,可增强患儿的自主控制及反应机制,促进患儿控制姿势的反应时间,控制机体的肌肉及动作肌肉,恢复自身合理的运动,进而控制身体的重心。

综上所述,核心肌群激活训练配合点穴推拿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猜你喜欢
点穴肌群治疗师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葵花点穴手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