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振 济宁市圣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000
关银平 梁山县建设工程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000
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影响因素较多等特点,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为了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就要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风险。当前虽然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在管理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对此,应该正确的看待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各方面的管理,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
首先,可以降低施工风险。基于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基于落实好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检查项目计划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项目计划的有效落实。另外,可以给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减少施工中的风险。其次,可以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工程管理中包含较多的人力资源及沟通管理措施,能够提升各方施工单位的合作意识,促进施工的高效开展。再次,可以减少施工成本。通过运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可以对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有效的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减少建设成本。第四,可以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安全管理属于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工程设施检测,能够保证设施安全性,及时排查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的安全性。
管理体系就是对工程项目各阶段运转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组成的管理体系,包含项目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监督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对建设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系构建效果关系到工程管理的效果。管理体系风险主要体现在:第一,体系构建中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体系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受到了消极影响,无法为管理工作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而且还会限制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管理的效果。第二,体系构建水平不足,无法有效地指导管理,只是建设了宽泛性的管理制度,无法给具体的管理提供依据,导致应用体系并未促进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管理体系的落实需要依靠人员,因此,人员的专业性会影响到体系的应用效果,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及能力表现。立足于掌握知识程度角度而言,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是否丰富、知识范围是否较为广泛,关系到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及合理性。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并未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就会影响到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容易出现纰漏和问题,无法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对于管理带去的影响,进而不能合理的判断管理工作。其次,立足于能力表现层面而言,相同的制度下,不同能力的人员落实制度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若是落实人员缺乏较强的能力,就会无法深入的理解制度,不利于制度的落实效果,容易产生偏差问题,而且无法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对于工程管理效果具有消极影响。且各环节落实质量的情况,同样会影响到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人员是落实工程管理工作的主体,人员管理渗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中,人员因素对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部分企业出于提高利益的目的,一般在招标以及投标中采取各种方法获得施工权。在招投标市场中,很多企业为了提升中标的成功率,纷纷降低成本,如果企业中标价格很低,那么在建设中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施工及建设企业在合作中会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这种方式会提升企业的风险,这也让一些企业由于利益因素,产生违反规定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减少造价,留下风险隐患。
单位在合作之前都会签署合同,在签合同中若是有数据记录错误、项目建设信息不全面、权责不清的情况,就会导致合同风险。若是建设和施工企业均没有清楚的划分职责,施工单位资质有限,可能会出现无法及时支付工程款的问题,限制了合同的履行;在分包施工时,出于选择优质的分包商的目的,工程并未被分包出去,导致建设时间受到影响,存在经济浪费问题;业主工作效率不高,工程建设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快速的解决,使得产生其他无法控制的问题。因此,合同管理问题会让工程产生风险。
工程的安全施工,可以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建设任务,还能提升工程总体效益,是后续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在风险管理中,应该规避安全风险。一般工程项目都是在室外建设,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和安全隐患,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工作,综合的排查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若是发现安全问题,就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免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这是风险管理中的一部分,同样是基础内容,有关管理人员收集各项资料并进行整理后,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地识别项目中的风险。但是因为工程项目和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导致风险识别工作的难度较大。对此,在风险识别中,管理人员就要结合流程开展,进而全面的识别出风险,以免产生遗漏问题。另外,在实践中还要依据有关的原则,主要包括:第一,个别性原则。在工程建设中,虽然一些风险存在相似性,但是没有一样的风险。在识别中需要注重风险间的不同。第二,主观性原则。虽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识别中因为需要人员参与其中,使得风险识别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加上每个人均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在风险识别中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对此,在工作中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影响,尽可能提升风险识别的客观性及准确性。第三,复杂性原则。工程存在较多的风险,而且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一些风险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交错的关系,导致人员在识别中要先处理风险间的关系网,为识别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风险分析是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应该组合应用多元化的分析技术,全面地分析工程中的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风险存在于各个阶段和环节,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给项目带去了消极影响,风险分析旨在分析不确定因素对工程带去的影响,明确影响的性质,即负面影响或正面影响,进而为之后的决策提供依据。在风险分析中,第一,人员需要先采集相关的数据,这就要求从不同的途径采集风险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合理的进行分析,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及客观性。如果客观数据信息不足,可以选择主观信息补充。第二,结合获得的客观数据信息,利用概率法,对风险可能给工程造成的结果进行量化,构建不确定模型。第三,对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影响做出评价,同时将不确定性和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结合,为之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就是运用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减少工程中的风险损失和消除风险隐患,增加企业的效益。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有:第一,回避风险。规避风险就是中断工程的风险源头,避免产生风险。适合在项目计划阶段应用,要求企业放弃效益低、风险高的工程项目,进而回避没有必要的风险;也适合在项目建设阶段,尽量规避高风险的施工方法。第二,控制损失。在控制风险中,主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控制,基于研究和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其导致的损失。在控制损失时,要落实好损失预防和遏制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增加企业的效益。第三,转移风险。通过签署合同,将风险转移到具有较高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可以改变风险承受的主体,帮助企业减少没有必要的损失。
体系中包含较多的制度,如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等。不同的管理制度将相应的工作加入到对应的制度管理框架中,把各项工作制度化,避免由于某个或者是几个人缺位而出现严重的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合同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合同内容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同时为合同的执行提供指导,促进合同履约;质量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施工中的行为,确保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成本管理制度可以节省工程建设中没有必要的支出,进而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进度管理可以为工程建设进度提供依据,避免出现赶工、延期的问题,按照既定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还能减少建设成本。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中的相关制度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促进以及协调的,可以防范和减少风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
管理人员是落实工程管理工作的主体,其专业性关系到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会影响到风险防控的效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注重管理人员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其专业性,促进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落实,并且对体系进行完善。具体来说,第一,提高管理人员聘用标准。在聘用人员时,应该全面地评价其各方面情况,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素质水平。第二,组织现有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明确操作流程,积极地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补充专业理论知识,跟随发展要求,学习和了解新的管理制度及要求,在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完善制度内容,进而为管理工作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应该注重风险评估工作,这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基础。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经常出现的风险和管理控制需求,进而建设风险评估模型,坚持对模型进行优化。在评估模型中需要包含各方面的评估要素,如项目效率、成本等等。选择技术规程时,应该先考虑弹性大、风险抵抗力高的方案,同时分析施工阶段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对这些环节的管理和控制,针对不能有效规避的风险要素,应该转移风险,通过购买保险,减少企业的损失。
第一,构建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要求具备健全的信息数据库,数据来源是对有关的信息进行的相关操作,如收集、统计、整理及发布,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及时性及准确性。第二,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以及预判系统。其是预警机制中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数据库信息具备应用价值,同时可以评判信息。第三,构建对策系统。就是指结合事前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对风险预定判断系统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工程项目实施事前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第四,构建风险信息反馈系统。定期更新收集到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同时还要分析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反馈,促进风险预警机制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当工程项目中产生风险,而且无法有效地进行规避,管理人员可以合理的进行转移。企业应当把握合理的风险转移方法,利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在风险转移时,业主方可选择资质较好的承包商,这属于常见的转移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签订保险合同,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如果工程项目中出现风险,可以让保险公司索赔,减少企业因为风险带来的损失。
第一,在草拟合同时,人员应该依据标准规范制定条款内容,保证合同格式符合要求,预先考察承包方的资质情况,确保承包方的专业能力符合标准。第二,人员要反复的审核合同条款,确保主客体的准确性,各项条款都要严格对照,确定合同范围和责任制度,在制定合同时需要综合的考虑双方的利益。除此之外,合同签订时需要在第三方的监督下开展,确保其法律效应,维护好双方的合法权益。合同签订之后,若是需要更改条款,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落实好变更记录,防止因为合同失误而导致工程受到影响。
政策会影响到工程管理的范围以及内容,工程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于政策中新加入的管理内容,应该及时地组织人员学习及掌握,针对陌生的内容,可以邀请专家组织讲座,或是安排有关人员参与培训学习,确保人员准确、全面地理解管理流程及方法,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
还要和其他的管理单位加强沟通,不断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有需要时,可以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随着管理体制的发展,相信各种不良行为会逐渐消失,市场竞争环境也会变得公正、公平及公开。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注重服务、诚信和发展。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事实,说话有道理。提出的各项指令和判断都要建立在事实依据基础上,具备证明和检验资料,这样才能提升说服力。由于相关因素影响,比如认知水平差异或是经济利润等,有关管理者与承包商可能会在一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时管理人员就要以理服人,不要用权势压人,否则只会起到反作用。一般管理者要多些耐心及包容,给承包商提供纠正错误的机会,这样承包商也能积极的配合管理者的工作,防止产生对立的情况,以免带来风险,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管理人员要注重这一问题,避免与承包商产生对立的现象,合理的处理与承包商的关系。
当前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工程管理中应用BIM 模型,可以模拟建设过程,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如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管理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工程建设工作的准确、高效开展,方便相关方管理者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还能避免出现施工方偷工减料的问题,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效率,减少风险的产生。
其就是结合使用单位的使用及建筑功能要求,选择专业的代建单位,委托其建设,完成建设任务后通过竣工验收备案移交给使用单位。该制度相较于项目法人负责制度要更加先进。其特点就在于代建单位具备项目建设阶段的法人地位,具有法人的权利,并且承担对应的责任,包括投资保值责任,有利于防范及减少管理风险。采取该制度,可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结合全国建设行政执法信息,有70%-80%的工程违法行为和建设单位有关,通过实施代建制度,能够弥补财政投融资建设项目业主的缺陷,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例如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包含较多的影响因素,风险较多,而且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工程要想有序的完成建设,就要建立在系统、有效的工程管理上,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损失,比如建设延期、利润降低等。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注重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工作,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优化工程管理的效果,充分发挥出工程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促进工程的顺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