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起搏器应用于长期卧床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19 00:36胡芳芳陈志祥梅莉胡彬马啸徐晶晶储著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起搏器吸气呼气

胡芳芳,陈志祥,梅莉,胡彬,马啸,徐晶晶,储著华

(芜湖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芜湖 24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最终可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在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情严重且不稳定,患者肺功能明显下降,严重者甚至稍微活动即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2-3]。因此对于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来说,需要长期卧床休养,避免呼吸困难的发生[4]。目前临床上对于呼吸困难的COPD患者多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但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尤其是对于耐力较差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不理想[5-6]。因此减轻气道阻塞,改善通气情况,提高呼吸肌和膈肌收缩力等是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关键。体外膈肌起搏器是一种新型呼吸器,通过起搏膈肌达到辅助呼吸的效果,具有开放式通气、不干扰患者的自主呼吸、增加肺通气量、促进CO2排出的优点[7]。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长期卧床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分析膈肌起搏器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COPD诊断标准[8];(2)急性加重期需长期卧床难以活动;(3)年龄≥4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者;(2)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3)精神异常无法配合研究者;(4)难以坚持完成治疗者;(5)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5.2)岁;病程3~16年,平均(8.2±1.4)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59.2±5.4)岁;病程3~18年,平均(8.5±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腹式呼吸:将患者双手置于腹部,在患者吸气时,双手随腹部隆起而上抬;呼气时双手随腹部塌陷而向下并施加一定压力,帮助膈肌恢复。吸气和呼气比为1:2,患者呼气时也可由医务人员帮助向腹部施加压力。(2)缩唇呼吸:指导患者腹部放松,经鼻部深吸气,缩唇即将唇向吹蜡烛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2。(3)深呼吸憋气训练:将患者置于放松体位,指导患者经鼻深吸气,在吸气末憋气数秒,再经口腔将气体缓缓呼出,也可配合缩唇呼吸技术。每项训练每组重复8~10次呼吸,每组间隔30 s,每天总训练时间30 min左右,每周5 d,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具体如下:采用低频体外膈肌起搏器(广州雪利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LO-GJ13A,粤械注准20192090205)治疗,于患者贴置电极片的皮肤先行酒精棉签清洁,自然风干酒精后贴置电极片;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小电极片贴于胸锁乳突肌外缘三分之一处,大电极片贴于双侧锁骨中线和第二肋间,禁止交叉连接;参数设置:刺激强度0~30 U,脉冲频率40 Hz,首次刺激次数为8次/min,脉冲宽度和幅度分别为200μs和30 V。调节脉冲宽度和幅度,由低至高,在患者耐受范围内逐步增强,直至最佳效果;治疗30 min/次,每天1次,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2)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3)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膈肌功能,使用超声监测患者膈肌变化情况,包括最大吸气腹压、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以及膈肌活动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pred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FEV1、FVC均大于对照组,FEV1%pre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对比(±s)

组别时间FEV1(L)FVC(L) FEV1%pred(%)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4周P值组间治疗后4周1.54±0.42 1.92±0.53 1.56±0.45 2.19±0.61 0.205 0.838 2.113 0.038 2.18±0.42 2.38±0.56 2.14±0.45 2.91±0.62 0.411 0.682 4.012 0.001 55.69±6.82 74.43±6.94 55.71±6.86 82.85±6.96 0.013 0.990 5.418 0.001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以及SaO2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时间PaO2(mmHg)PaCO2(mmHg) SaO2(%)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4周P值组间治疗后4周48.37±4.56 93.14±5.33 48.39±4.62 99.29±5.42 0.019 0.985 5.117 0.001 78.55±6.29 58.43±4.52 78.51±6.36 52.27±4.24 0.028 0.978 6.286 0.001 0.86±0.04 0.87±0.03 0.87±0.03 0.94±0.04 1.265 0.210 8.854 0.001

2.3 两组患者膈肌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吸气腹压、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以及膈肌活动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最大吸气腹压高于对照组,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均厚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膈肌功能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膈肌功能水平对比(±s)

组别时间最大吸气腹压(cmH2O)呼气末膈肌厚度(cm)吸气末膈肌厚度(cm)膈肌活动度(cm)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4周P值组间治疗后4周22.46±4.17 25.24±5.19 22.52±4.22 29.37±5.41 0.064 0.949 3.484 0.001 1.96±0.37 2.11±0.43 1.95±0.35 2.75±0.52 0.124 0.901 5.999 0.001 4.21±0.56 4.82±0.76 4.24±0.58 5.89±0.86 0.235 0.815 5.896 0.001 1.68±0.45 2.28±0.61 1.65±0.41 2.72±0.73 0.312 0.756 2.925 0.005

3 讨 论

COPD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引起气道结构破坏,造成不可逆损伤,肺实质和呼吸道壁结构发生病理变化,气管变窄,增加气流阻力,最终引起气体潴留[9]。而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气道肌肉收缩,加大了气流阻力,同时膈肌多功能发生改变,膈肌做功减弱,使肺部CO2气体排出受阻,缺氧严重,导致患者稍作运动即会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长期卧床休养[10]。

既往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一般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呼吸功能训练,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11]。在LIU等[12]的研究中提到,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在进行缩唇-腹式呼吸锻炼时,依从性仅为20%左右,主要原因是疾病本身导致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同时在急性期多数医务人员将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不重视疾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因此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降低。体外膈肌起搏器是一种新型呼吸辅助机器,属于无创呼吸机,操作和撤除均较方便,但目前多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本文对我院长期卧床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最大吸气腹压高于对照组,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均厚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观察组患者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有效锻炼了膈肌的牵拉和收缩力,减少了主动锻炼造成的膈肌疲劳,一定程度上恢复膈肌肌力,增大膈肌活动度[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FEV1、FVC均大于对照组,FEV1%pred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观察组患者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加强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通过膈肌肌力的加强,进一步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肺部CO2不能排出和缺氧症状,从而改善肺通气,加强肺功能[14]。血气指标是反映肺功能的血清学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了观察组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肺功能恢复更佳。

综上所述,膈肌起搏器治疗长期卧床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效果较好,增强膈肌功能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起搏器吸气呼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