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民钢
微博平台近日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信息的不规范行为开展整治,呼吁文明表达观点、规范使用汉字,我们觉得有必要。此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高度重视,就是汉语的“恶俗化”。
汉语历史悠久,是世界诸多语言中的瑰宝。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4000年来记录下的文献浩如烟海,历朝历代文学巨匠的作品如恒河沙数。这些丰赡华美的文字和语言构筑起一座富丽的汉语殿堂,展演着优美的语言华章。
但是近些年来,在汉语的发展中似乎隐藏着一股污浊的逆流,裹挟着汉语走向一条黑暗的岔路。经常使用网络媒介的人们不难发现,网络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新词。网络使用者极众,当然不可能要求上网者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用词用语句句字字精准典雅。既然大众使用,自然不免于俗。俗并非坏事,俗语入文,常生新奇。如今的新词中,如“佛系”“杠精”“确认过眼神”等等,生动幽默,都源自网络。可是,也有一些网络语言,其中看不到汉语的典雅精妙,取而代之的是“恶声恶气”,甚至粗鄙下流。
语言可以俗,却决不应庸俗,更不能恶俗。有些人一开口,好像不加个脏词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雄壮豪迈;与人交流,如果不是恶语毒舌就不足以彰显自己的超凡睿智。追踪这种语言文化的逆流,其中不乏来自西方低俗文化的影响。外来语言对汉语发生影响,并非都是坏事,汉语富丽的内核包含着对其他语言的兼收并蓄。但是兼收并蓄不等于照单全收。某些引进的大片中,不论好汉恶棍,往往脱口就是“Fuck”“Shit”,以示情感强烈。司空见惯,自然会受影响。汉化后的“我靠”便成了某些人口里表示惊叹的口头禅,那匹有“出典”的“卧槽泥马”也成了文字上的常客。这样的粗俗语言竟然还出现在了个别地方政府广告中,前些年湖北利川发布了一个旅游广告“我靠重庆,凉城利川”,引得舆论大哗,不得不撤换。
个别人不仅爱用脏词脏话,更以毒舌为荣。网络搜索一下,“网络脏话大全越毒越好”“优选骂人的毒话三百句”等词条比比皆是。这种恶习风行之广,甚至于在青少年中演变成所谓的“祖安”文化,绕着弯子地“问候”(咒骂)对方和长辈,比如:“你妈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把人扔了把胎盘养大了?”这些言语,既不符合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道德,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明、友善背道而驰,更是对年幼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恶劣影响。
最近几年,新华社陆续发布了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在新闻媒体和网站禁用包括“傻逼”“碧池”“爆菊”等多个脏话、黑话和不文明用语,这无疑是很及时和必要的。
语言是人类思想和表达的工具。语言的贫乏等于知识的贫乏,语言的粗鄙等于思想的粗鄙。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库,作为后人,决不应数典忘祖。近年来国潮文化复兴催生了古风歌曲的蓬勃发展,语言中“长者”“榜眼”等词语代替“老人”“第二”等词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对古语古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恰如现今的汉服经济的“破圈”,给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面对汉语“恶俗化”的逆流,加强网络及个人的文明用语,不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网络语言中,哪些词语可用,哪些词语不可用,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言者合规合理用词用字,管者依法依规判断管理公众语言中,哪些类别的词语应予禁止,哪些形式的词语可以提倡,也应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筑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才能营造汉语发展的良好氛围。
现有的语言文字相关法律中似乎缺少这方面的规范。近两年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呼声不断,有关部门也有这方面的打算。建议修法时能增加合理合规使用语言、鼓励继承发扬优秀语言传统的相关内容,倡导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