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直言群众关心事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召开联系代表座谈会综述

2022-08-19 08:10王珏婧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代表社区

文/戴 薇 王珏婧

8 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副主任郑钢淼、周慧琳、蔡威、高小玫、肖贵玉、莫负春、陈靖,秘书长赵卫星分别召开联系代表座谈会,听取市人大代表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即将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扩大)做准备。会场上,代表们直言群众关心事,热烈交流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医疗:打造公共卫生韧性城市

提升城市备灾能力。来自医学领域的代表认为,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相当于人的免疫系统,面对灾害,城市也应具备良好的防御力、自愈力和恢复力。上海要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就需要健全城市的安全预防体系,尤其是提升目前尚显薄弱的备灾能力,进而维持极端情况下生产供应、生活保供、就医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特别是公立医院,除了常规的医疗功能外,在灾难来临时还应当具备救灾能力。可以借鉴先进经验,尝试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医院签约保留部分床位,以备灾时需求。同时增加备灾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常怀忧患意识。

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网底”功能。在过去的疫情防控过程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凸显。作为社区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传染疾病应急响应、推进构筑免疫屏障、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倡导市民健康生活方式、配合有关部门培育志愿者队伍等任务,已成为城市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代表提出要进一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网底”功能,提升其公共卫生防控、临床识别筛查和健康公共服务、提供心理支持、社区应急管理、信息应对等方面的能力,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济:疏通复工复产堵点

政策实施需要“全过程”管理。面对疫情影响,市场主体需要稳预期、强信心。政策的支持对于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有代表表示,助力企业纾困的相关政策除了制定、执行,还需要评估、反馈、监督,进而调控形成政策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政策落地见成果。例如,有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在减免房租方面,政府出台政策时没有设置任何前提条件,但部分区和街镇却设置了很多门槛,企业无法享受相应政策支持。为企业纾困,不仅需要有政策上的支持,还要防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打折”的现象。

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政策支持。复工复产过程中,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外资企业在疫情当中所受的影响。对部分外资企业而言,它们虽生产、研发在中国,但市场面向全球,本轮疫情可能对其产业布局影响较大,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有代表提出,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着技术人员往来不便的问题,对于外资企业跨国地区总部而言,面临的是人员双向往来压力,希望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解决就业难题。为解决大量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代表号召所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拓展岗位资源。建议国资委根据今年就业形势,适当提升大型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以鼓励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有代表结合今年的社区工作者招聘过程中社会人员报名参与人数远大于应届毕业生的情况,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可能是此次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大量艰巨的防疫任务,而造成应届生对此工作望而却步,建议社会积极引导应届生的择业观。

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为重振经济、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有代表建议将发展露营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打造出新的消费场景,鼓励市民将消费的第一站放在上海郊区。代表指出,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露营经济将依托强大的社交、亲近自然的属性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短途游的选择,要尽快发展乡村的配套设施,利用好露营经济的“磁场效应”。

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呵护好最柔软的群体。围绕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有代表提出0—3岁幼儿托育服务是比较迫切的民生需求,社会需要健全和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议从建立高质量托育培训实践基地,对托育照护者开展专业培训、岗前心理测试,提高照护者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确保从业者胜任岗位和保持队伍稳定等方面发力。

明确“双减”政策的初衷。“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与学校有哪些喜与忧?有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代表认为,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社会要想清楚教育为什么而出发。从学校角度而言,要明确教育的初衷是促进人的更好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则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能让人的优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媒体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让社会认识教育的价值,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还有代表提出,作为孩子的家长,“双减”后最直观的感受是各种打卡、视频观看的任务增加,有些甚至需要家长深度参与方能完成,还有些活动的设置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认知,违背了“双减”的初衷。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还有代表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学内容和标准没有减少和降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准备教学,压力很大,希望社会关心一线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除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要额外承担许多“进校园”活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此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不受影响。

科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搭建平台助力创新企业发展。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转化形成的市场机制效应相对不足。技术掌握者团队的企业经营和市场运营能力相对偏弱,遇到疫情等冲击后,很难完成2—3年的创业周期,所以应当支持无创业经验的创新创业团队更好发展。例如打通政府部门的数据,厘清政府部门职责、形成合力,共同从产业需求端及科技孵化端找到更好的结合点;同时在企业和产业需求与技术供给之间搭建平台,整合更多创新要素和资源,助力创新企业发展。

依靠科技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有代表提出,上海需要在农业科技和种源革命上花力气、下功夫、做文章,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种源安全提供坚强后盾。在上海有限的土地上,创建农业科技和优质种源及其产业发展试验田、示范区和推广地,让创新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促进“三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打造品牌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新模式,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服务链深度融合,让农产品在品质、价格上获得优势。

居住:让广大百姓“安居”

关注房屋安全问题。有代表指出,上海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建造新房屋,至今已有30年左右时间,房屋安全的问题应当提上议事日程。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法律规定30年应强制检测,但是安全问题多数出现在20—30年间,还没有进行检测。在房屋修缮维护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动员的能力,一方面由政府为其提供实用性的指引,另一方面可以开发新建住房保险,为住房的修缮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电动自行车源头治理。座谈会上,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也屡屡被提及。有代表提出,电动自行车进出小区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加强源头治理,由交通管理部门对外卖、快递等重点行业实施电动自行车年检制度,明确电动自行车强制报废的年限,对屡次违规充电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另外,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希望通过加装电动自行车车棚、充电桩等措施,避免“飞线”充电等引发危险。

激活居民自治力量。在社区治理方面,有代表提出,本轮疫情让大家看到基层治理最大的力量来自市民,现在很多小区内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建议维护巩固这一套体系,用好这部分力量,激发其他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为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在社区治理中,居委会工作人员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居委会工作人员普遍面临着薪酬待遇低、缺乏晋升渠道、工作环境差等尴尬。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足十人的居委会要管理小区方方面面的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有代表发现部分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心理负担重、压力大,且基层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力量非常缺乏。建议为社区工作人员减负,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治理队伍。

猜你喜欢
代表社区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影像社区
数字:日周月,认一认
大个儿熊的喷嚏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