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变式题设计方法探析①
——以“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一课教学为例

2022-08-18 14:35马艳波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变式数形解题

马艳波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高中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是: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由于它抽象,思维严密,逻辑严谨,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对学习者逻辑思维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对它又爱又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喜欢数学,他们享受问题被攻破以后那种成就感,自豪感,这些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上获得的幸福感,所以爱它;相反,学习者如果空间想象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差,那么数学对于他们就像天书一样,题干中短短几行字,寥寥几个字母就能让人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从哪入手?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学习者感到非常困惑。作为教师,以答疑解惑,育人为根本,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学习,是每个教师的愿望。那么,怎样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于数学来说,变式教学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以高三专题复习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一课为例,谈一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变式教学,整节课以变式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梳理何为“数”,怎样定“形”,以及何时使用“数形结合”,怎样使用“数形结合”等,思维上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上有收获。

一、通过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设计变式,实现多题归一,夯实数学基础

通过变化问题的表达形式设计出来的变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同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借助于等价转化实现多题归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考虑设计具有等价关系的变式,对一类问题进行规律总结。同时,因为这类变式虽然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但却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比如,在《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一课中,教师可设计问题探究,以五个具有等价关系的变式作为一节课的开篇:

教师以等式“loga x=4x”为原型,不断变化形式,设计出问题探究1 中的1 题到5 题共五个小问题。表面上看是五道不同的题,而且题的难度逐渐加大,但学生分别用移项、提取公因式、消元、换元、配方等常见的运算手段进行变形整理,就会发现四个问题都还原为方程“loga x=4x”有解的问题。所以只需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y=logax和y=4x函数图象,观察交点位置即可。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通过变形、化简、整理,就可以将问题大大简化,问题变得简单,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实质。通过该题的设计,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运算”是“数形结合思想”中的“数”众多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这种设计发展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同时,将四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分析出问题的实质,解决起来不会占用太长的课堂时间,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

二、通过转变问题的陈述方向设计变式,揭露问题本质,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转变问题的陈述方向设计出来的变式,学生会感受不同陈述方向下相同的问题本质,可以充分体验多题一解,收敛数学思维。而在探索、发现,探寻解题方法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

例1.(2020 北京卷6 题改编题)方程2x+x −1=0的根有__________个。

2020 北京卷6 题求不等式的解集,与2020 北京卷6题相比较,例1 改变了所求问题,由“不等式的解集”变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学生对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解集,函数零点三者的关系并不陌生,三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是函数的几种不同求解方向,其实质就是利用函数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已知的角度不好求解,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它。但在求解过程中,函数的选择对解题的难易程度有影响,所以,数形结合法解题时,所选择的函数一定是容易画出图象的。

比如例1,我们可以把它看成y=2x-1与y=-x的交点问题;也可以把它看成y=2x与y=-x+1的交点问题,绝不能看成y=2x+x与y=1交点问题。

这样的变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在例1 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式,由不含参数问题拓展到含参数问题,题的难度加大,构造函数的类型变多,解法也增多。课堂教学中,教师放开手,让学生就这两道题进行再变式,使问题不断拓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更改问题的等量关系设计变式,挖掘知识内涵,发散数学思维

通过更改问题的等量关系设计出来的变式有两种:一种是从等式到不等式的变式,一种是从不等式到等式的变式。这类变式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解决完一个等式问题后,教师将等号变为不等号,抛出一个不等式问题,可以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延展解题思路,发散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一课中两次使用这种变式:

例1:方程2x+x −1=0的根有__________个。

一次是例1 改变了2020 北京卷6 题所求问题,由“不等式的解集”变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再一次是不等式到等式的变式。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相比较,学生更了解方程问题。就本题而言,等号左侧的函数是单调递增的,且当x 趋向正负无穷大时,函数可正可负,所以有一个根。这种方法只需观察,不需计算,非常容易求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问题入手,解题思路要开阔,不拘泥于某一种解法,符合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变式可以让一道题的解法增多,增加学生的入手点,增多问题的解题方向。学生既可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又可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既不万能,也不是解题的唯一方法。

问题探究:

教师在《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一课中,在得到等式问题的解题策略之后,再重新解决问题探究1的第1 个小题,并将等式问题变式为不等式问题,数学思维过渡自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用图象方法解决不等式问题。有效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渐进入思维深度。

四、通过隐匿问题的几何背景设计变式,拓宽审题视角,发展直观想象的素养

通过隐匿问题的几何背景设计出来的变式,学生需要从代数表达式出发联想其几何意义,构造几何模型,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求解。这类变式可以拓宽审题视角,发展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例2.(2020 北京卷6 题)已知函数f (x)=2x−x −1,则不等式f (x)>0的解集是( )。

变式1.若对任意的x,不等式ex−x −k >0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变式2.对于任意的x1、x2,求的最小值;

这三道变式题看起来有一定难度,变式题之间看似毫不相干,部分学生看到以后不知如何入手。其实,它们都是教师针对例2(即:2020 年北京卷的第6 题)进行的变式。它们在解题思想上是紧密相连的,层次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变式1 由例2 中不含参问题变形为含参问题,将变成,学生根据例1 的讲解很容易找到解法,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自己编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第二次变2x式将变e式x1 的问题等价转化为y=ex图像上的点到函数图像上的点距离最小值,并将这个问题隐藏在函数表达式之中。由刚刚做过的变式y=1x学生知道,只需将变式1 中的k 看成0 即可;第三次变式是对变式2 解题思路的变式,用数形结合法求解,变式3 可以看成两点(cosx,sinx)与(2,0)连线的斜率;变式3 解法不唯一,教学时 可以多种方法求解。教师通过这种变式设计引领学生从几何意义角度思考问题,有效地实现“数”与“形”的统一,发展了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合理使用变式题无论是对于帮助学生实现规律的总结,还是对解题方法的探索与发现都极具好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思维的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当然,变式题的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需要教师严格筛选,合理变式,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变式数形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用“同样多”解题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