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产业唱响大美西峡

2022-08-18 07:28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5期
关键词:西峡县香菇中药材

本刊记者 卞瑞鹤

生态旅游东坪村 摄影/陈思远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会地带,以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县域特点,被誉为“绿色王国”。

近年来,西峡县坚持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并重,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形成了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路畅景美、和谐有序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在特色农业上,做大做强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三大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山茱萸之乡”。

今年,西峡县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西峡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构建了备受瞩目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美丽乡村入画来

一直以来,西峡县坚持不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突出生态宜居,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化、常态化,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群众、量力而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彰显特色、整体推进”的“西峡样板”。

五里桥镇土槽村是一幅山水灵动的乡村画卷。清澈的河流绕村而过,衔接远山。远望,蓝天白云,山峦含翠;近看,碧波荡漾,草木芬芳。这里步移景异,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将人们引向一处处乡村美景,时而鸟语盈耳,时而花开蝶舞,沿途有朦胧缥缈的景象,有欢畅游玩的去处,有餐饮、民宿、婚纱基地……

“这里一草一木都是情,希望大家都来土槽村游玩,来‘吐槽’爱情。”西峡县文旅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金营的介绍开门见山,点明了土槽村打造爱情小镇的发展主题,也给出了该村依托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思路。

土槽村位于西峡县城西北部12公里处,辖6个村民小组775人,森林覆盖率达95%,2020年12月被评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土槽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政府和土槽村结成结对帮扶单位。五里桥镇党委、镇政府结合土槽村山清水秀的独特位置优势,以把土槽村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为总目标,以生态、绿色、康养的“农游一体化”为载体,大力改善乡村环境,发展旅游项目。对道路沿线22户以徽派风格进行民宿改造,对村部以下道路和河道8公里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栽种花木,布局游园,修建蓄水坝,铺设路沿石。现在的土槽村,道路通达,风景秀美,别具特色,特别是村入口处的“湖心岛”,已然成为西峡市民娱乐休闲、度假游玩的“网红打卡”新胜地。

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这个散落在河南边陲的小山村风景秀美,宛若人间仙境。从久处深山人不知,到一朝成名天下闻,其华丽蝶变的发展历程让人赞叹。

盛夏季节走进东坪村,只见山峦俊秀,草木丰茂;流水潺潺,鱼游鸟翔。一座座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一个个游客慕名而来,川流不息。

欲说东坪村,先言老界岭。

老界岭位于伏牛山脉,有“八百里伏牛凌绝顶,长江黄河分水岭”之誉。又因气候地貌独特,被定位南北地理、气候、动植物和江河(长江、黄河)之分界。老界岭山势险峻,主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为中原最高峰。这里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7%,年平均气温12.5℃,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4.6万个,是中原避暑胜地之一,被誉为“天然氧吧、养生福地、度假乐园”。

作为老界岭的东大门,一条省际旅游公路贯穿东坪村全境,是老界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接待的前沿地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平村四面环山,所谓靠山唱山歌,近海念海经。近年来,东坪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旅游产业,唱响了一曲悠扬动听的致富山歌。

据了解,现在东坪村建成农家宾馆115家,引导本村及周边村民多方位、多途径增收致富。目前,全村旅游收入30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3.5万元,是以前收入的7倍。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下一步,西峡将以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为新起点,持续壮大特色产业,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西峡香菇甲天下

伏牛山水美如画,西峡香菇甲天下。

相关数据显示,西峡县香菇种植3亿袋,建设标准化基地200多个,专业村184个,形成鹳河流域北山8乡镇百公里香菇长廊,产值30亿元,综合效益200亿元,农民收入的60%来源于香菇产业。

位于西峡县双龙工业园的伏牛山百菌园,四面环山,满目苍翠,这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公司。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专注于打造食(药)用菌生态产业链,完善食用菌“产、供、销”服务体系。

百菌园,顾名思义,这里菌类繁多。每当雨后,整个伏牛山漫山遍野就会生长出各种菌类。依托自身科技优势,百菌园摒弃传统的食用菌生产理念和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探索形成了“集约化制棒、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目前,该公司主营产品为菌种菌棒、干制食用菌、香菇腐竹、调味食用菌罐头,以“佰菌园、菇小匠”为商标的产品远销美国、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一户种植香菇1.5万袋,一袋赚5元,就是7.5万元。能有这样的收益,对于许多农民朋友来说,恐怕连做梦也能笑醒。

寨根乡香菇基地位于伏牛山南麓,这里平均海拔690米,昼夜温差大,是香菇的最佳适生地。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整合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该基地多项目整合,征地500亩,建标准化菇棚5000棚,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先后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新农村建设小蘑菇百强村”等。

时下,该乡正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申报“香菇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结合文旅产业,深度挖掘香菇文化、百菌文化、美食文化,大力实施“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寨根乡建成一处集生产示范、采摘体验、康养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诚汇天下商,信立香菇城;汇西峡香菇,融八方商机;西峡香菇甲天下……位于西峡县西坪镇东官庄村的豫鄂陕·香菇汇,被称为豫鄂陕最完善最先进的香菇交易市场,其磅礴的气势和雄厚的实力令人惊艳。在这里,西峡及其周边的香菇汇集后,再分散到四面八方,进而走进千家万户。

交易市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年交易干菇总量4万吨,交易额可达20亿元。目前,该交易市场已吸引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近1000名客商常年入驻交易。

被授予“西峡香菇甲天下”殊荣,西峡县当之无愧。西峡香菇不仅跻身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的中国100个地理标志产品,还通过专题片传遍欧洲,两年内5次登上央视。

如今,西峡香菇已经融入“一带一路”,开通了河南省农产品铁海联运专线首个专列“西峡香菇铁海快线中欧专列”, 5年累计创汇70多亿美元,占全国香菇及制品出口额的1/3,成为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大县。

丁河小镇猕猴桃

猕猴桃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保健功效,被称为水果之王。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猕猴桃是舶来品,由国外引进。但是,只要你来过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就知道答案并非如此。在这里,坐落在村头的猕猴桃展览馆会告诉你有关猕猴桃的一切。

据考证,猕猴桃起源于中国,早在《诗经》中就记载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的诗句,苌楚即今天的猕猴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猕猴桃“其形像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

盛夏的丁河小镇,骄阳似火。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座村舍掩映其间。田园里,一株株猕猴桃枝繁叶茂,枝下果实用纸袋精心罩着,仿佛一颗颗沉睡的人参果。

丁河镇是全省第二、南阳第一区域大镇,有29个行政村、3.8万余人,区域面积400.2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中华猕猴桃的发源地和最佳适生区,也是西峡县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据悉,丁河全镇猕猴桃人工种植2.7万亩,年产猕猴桃鲜果2万吨。同时,该镇野生猕猴桃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存活年代,在其他猕猴桃产区都极为罕见,境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一处,被专家们誉为猕猴桃基因库。

沿着乡间小路,走进猕猴桃文化村,记者看到村内房屋都是采用砖、瓦、木、石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修复改造的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体现了中国农村的传统乡土风貌。墙壁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植入猕猴桃文化的相关元素。沿途每一个庭院,名字大都与一个猕猴桃品种相关,这和随处可见的猕猴桃基地相映成趣。

站在一处猕猴桃基地,该镇党政办主任袁靖凯介绍说:现在,当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农户纳入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且猕猴桃下面套种花生,亩均收益1万~1.5万元。

每年8月是猕猴桃的成熟季节,这时候,大批客商蜂拥而至,只需一两天时间,就将成熟的猕猴桃抢购一空。目前,丁河镇是区域大镇、产业强镇、生态优镇,特别是猕猴桃种植规模、技术、效益及产业链条均居西峡县之首。

据介绍,西峡县拥有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坚持人工基地改造和野生基地保护并重,建成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现有野生猕猴桃资源面积40万亩,人工猕猴桃基地14.5万亩,挂果基地面积7.8万亩,产量8万吨,亩均效益10600元,年直接经济效益8.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30亿元,规模和效益均居全国县级前列。

“绿色王国”中药材

作为“绿色王国”的西峡县,是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沃土,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被誉为“天然中药材库”。

据《西峡医药志》记载和普查表明,西峡中药材资源达279科1328种,占《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材的70%以上,医圣张仲景曾长期在此行医采药。

爱情小镇游客不断 摄影/陈思远

西峡县是中国山茱萸之乡,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4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河南总产量的2/3,形成208国道百公里山茱萸种植长廊。每到冬日,红色的茱萸果在阳光映射下显得鲜艳通透,为茫茫伏牛山披上红色“彩妆”,呈现出一幅绮丽壮美的画卷。

除了山茱萸,西峡县还有另外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曲径石斛。在唐代《道藏》中,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被称为“药界大熊猫”“植物软黄金”。因生长环境苛刻、发育缓慢,野生石斛已十分罕见,而西峡县老界岭的独特环境,成为石斛生长的最美“摇篮”。

据了解,以区域性和差异化发展为原则,西峡县依托中药材良好的原生态环境,在北部山区建设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区,以山茱萸、连翘为主,适度发展五味子、苍术、天麻等品种;在平丘乡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区,以三岛柴胡、金银花为主,采取林药、果药间作套种、轮替种植、生态景观种植等模式,打造“西峡八味”品种体系。目前,西峡县共发展山茱萸、三岛柴胡、丹参、桔梗、连翘、苦参、黄精、黄姜、辛夷、杜仲、天麻、白及、重楼等20多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呈现草本、木本、菌类并举,大宗、珍贵、常用兼有,种植品种多样,规模稳中有升的产业格局,年产量超过6万吨。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考察调研,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把脉问诊,提出了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重大要求,也为西峡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西峡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走“医、产、研、文”的发展路子,持续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

2000家门店、400家国医馆,2万吨以上的药材年加工量,仲景宛西制药以自身强大的市场优势,彻底激活了西峡县独特的资源优势,带动大批群众由“粮农”变“药农”,实现增收致富。

企业的“加盟”为药农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农民种植的药材由仲景宛西制药进行合同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建立了合作双赢的良好关系,每年至少给每户农民带来5000元的增收。目前,西峡县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管理乡镇达5个,规范化专业村达40个,主产区乡镇药农因此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药材好,药才好。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连续多年同类产品全国销量领先,以“六味”为基础延伸出的“八味”,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与中药材产业的升级发展一道融入西峡县发展的,还有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是医圣张仲景于西峡行医间留下的初心。而今天,中医药文化以全新的方式与百姓生活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中药健康新业态。

“缅怀医圣,治冻耳治伤寒;记住民生,亦官衙亦诊所……”走进西峡县仲景养生小镇龙湖社区农村干部警示教育基地的中医廉洁文化展区,一块块与中药诊疗、中药名称相关的廉洁文化展板别具一格。

与廉政文化的融合只是中医药文化在西峡县的一个缩影。仲景健康大讲堂让中医知识进入校园、企业、机关;仲景养生小镇、仲景百草园、中华医圣苑等以中医养生理论为主题的特色公园,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参观学习。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医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老界岭景区将中医养生之道与生态休闲游乐结合,入评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成为闻名中原的旅游胜地。

猜你喜欢
西峡县香菇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香菇接种三招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大战菜青虫
父子醉驾
从医患视角看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