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8-17 06:57张丽娟廖珍杰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旅背景应用型

张丽娟 廖珍杰(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开展。高校对大学生的知识教育需通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而潜移默化地生成,创新创业教育需通过深度融合专业教育而开展。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简单叠加,其文化和旅游产业内涵、产业环境和产业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蜕变,对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急切要求。因此,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以文旅融合专业群协同培养体系为载体,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可尝试探索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深化并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中以文旅融合和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搜索,截至2022年3月10日,共有87篇文献。这些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及对应的发文量分别为:2018年1篇、2019年16篇、2020年28篇、2021年36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现状及特点如下:一是相关研究文献在中国知网出现的时间与2018年文旅部组建的时间节点基本吻合,其研究文献数量从2018年开始呈每年递增趋势,还未出现研究低潮拐点(见图1),成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二是从主要主题分布图(见图2)中可以看出,被研究学校多集中于高职院校,如徐曼[1]、贾慧[2]、左芬[3]等25篇,少量中职院校(4篇)和极少数本科院校。三是研究专业最多集中于旅游管理专业,其文献研究的总体特征是以文旅融合为背景,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为适应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路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培养目标、培养策略等方面做出改变。从其他专业视角进行探讨的文献相对较少,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4]、文创设计专业[5]、艺术设计专业[6]、旅游韩语专业[7]、外语专业[8]、播音与主持专业[9]、舞蹈表演专业[10]、音乐艺术专业[11]、表演艺术专业[12]、文博类专业[13]等共计10篇。现有文献呈现出文旅融合与旅游管理专业更加紧密的特征。四是较少文献探讨文旅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如孙爱民(2018)将文旅融合专业人才称为“文化旅游类人才”,用“文化旅游类专业”概括了涉及的文化和旅游各专业[14];白长虹(2019)表述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15];保继刚(2021)表述为“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16];石洋(2022)表述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群”,利用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原理及错位发展原则,构建生态文旅专业群[17]。五是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献尚少(4篇)[18-19],其中马云驰等(2021)、王成圆(2022)将研究视角集中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20-21]。综上所述,本文创新点体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案例,以文旅融合专业群协同培养为理念,探讨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等,而不是仅仅针对旅游管理专业。

图1 文旅融合人才培养为主题文章的发文量(篇)

图2 文旅融合人才培养为主题文章的分布情况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较低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实务、创新思维等课程。这些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归属到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课程类别中,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依然较低,如对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新媒体等非商科专业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学生一开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学生无法理解非商科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上这些课?这样的课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们觉得创新创业离自己很遥远,当务之急是搞好本专业范围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考试,这才是最重要的。这类思想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抵触情绪,增大了教师讲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难度。即便出现对创业管理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也由于他们未接受过商科专业知识的铺垫和学习,缺乏对营销、管理、财务、人力等专业知识的足够认识和了解,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热情,增加了教师教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难度,使他们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停留在表面。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主要依托创新创业赛事,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从各专业班级中物色优秀学生,跨专业组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但对大多数未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孵化项目的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否通过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本身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机会识别意识、创新思维、商业思维、长远思维和相关创新创业技能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创新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提升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滞后于实践

国家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对文旅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和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趋向于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等方向。文旅融合政策驱动所带来的市场环境和科技环境等组成的产业环境的变革给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形式、知识结构等带来巨大冲击[15]。业界内对文旅融合的各种产业规划和实践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而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却迟迟滞后于实践。原因在于,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引领下,新文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建设路径为文旅与专业融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但现有文旅融合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现状,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构建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较难解开的藩篱。因此,需要在文旅融合专业群协同培养理念的契机下重新审视并探索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恰好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新机遇[22]。文旅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培养“宽知识、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全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样需要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基于协同创新的新视角,根据行业需求分析,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双融合”模式,该模式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改革、多个协同主体、一专多能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课程设置协同机制

近年来,各类文旅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要求明显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知识的传授集中体现在教学上,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掌握综合型知识的文旅创新创业人才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通过知识导向的协同创新人才模式,能有效弥补学生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实现教学资源最优配置。课程设置依据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类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目标、知识导向协同进行制定[23]。因此,面对文旅融合时代的大变动,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知识架构,培养适应新业态的文旅创新创业人才。

2.发挥多个协同主体作用

知识导向的协同主体包括教师间协同、学生间协同和师生间协同。教师间协同是指同一门课程形成教学团队,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互通有无,不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互动,避免知识讲授的重复;学生间协同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任务,在共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师生间协同是指增进师生间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研究的课题和横向项目,有效锻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协同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熟悉文旅类专业知识的整体架构,形成较为全面综合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储备。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落实“一专多能”培养目标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掌握复合型能力的文旅类专业毕业生将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双向选择原则为文旅类专业学生配备行业导师,指导学生假期旅行游览、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文献研读、社会观察、行业分析、实践操作的能力。

2.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首先,每年定期组织教师深入文旅企业一线调研,了解企业真正需求,并应用于教学中。为强化校企合作,落实企业冠名技能大赛与奖学金机制,让文旅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对相关文旅企业进行了宣传推广,实现互利共赢。其次,建立文旅类专业毕业生实习基地,积极联络文旅行业、协会、企业,创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充足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最后,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针对文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师生共同参与,将课题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总结

文旅融合使文化旅游产业不再只体现单一的经济社会功能,而是向增强和传播我国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推动全球文化新秩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综合功能拓展。因此,构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文旅背景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