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海,徐嘉波,邓平平,严银龙,蒋 飞,袁新程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俗称美国鲥鱼,属于鲱科、鲥亚科、西鲱属,美洲鲥与中国鲥有很多相似点,为溯河繁殖的洄游性鱼,体形相近且肉质鲜美。目前,我国美洲鲥养殖面积日益扩大,每年投入的苗种数量在300 万~350 万尾,养殖前景看好。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于1998 年率先引进美洲鲥受精卵,开始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相关关键技术参数的优化,形成了一整套美洲鲥人工繁育及养殖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美洲鲥繁殖用亲本是人工养成的成鱼再经培育而成。长三角地区一般在每年11-12 月,选择体色纯正、健康无外伤、肥满度较好、1.5龄以上的个体作为美洲鲥次年繁育用后备亲本,移入亲本池进行越冬及强化培育。后备亲本的雌雄比为1∶1。
美洲鲥亲本培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井水+室内工厂化培育亲本,此培育方式因使用井水而日益受到质疑,同时此方式培育美洲鲥亲本与成鱼养殖方式类似;另一种是池塘大棚越冬培育+水泥池适应性强化培育,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发现,采用此方式培育美洲鲥亲本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亲本池塘大棚越冬培育。长三角地区,美洲鲥亲本越冬培育时间为11 月至次年3 月中下旬,在露天池塘上方搭建柔性钢丝绳塑料薄膜大棚。当露天池塘水温下降至13℃时,将美洲鲥亲本经拉网运输放入池塘大棚内,越冬亲本的密度控制在1.2万~1.8万尾/公顷,每天投喂2次膨化饲料(粗蛋白质水平44%、粒径5.0~5.5毫米)。越冬用水为当地河口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先升盐、再降盐的方法进行仿洄游调控,盐度调控范围以0~15为宜。池水温度<12℃,停止换水;池水温度12~15℃,每2周换水1次,换水量低于全池水的30%;池水温度>15℃,每2 周换水1 次,换水量可增至全池水的50%。在整个越冬期,棚内水温保持在10℃以上。
(2)亲本适应性强化培育。一般3 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始亲本适应性强化培育。将亲本拉网放入简易塑料薄膜大棚水泥池。水泥池面积为100~200米2、水深为1.4~1.6米,水泥池上方架构拱形顶,并覆以透光薄膜和遮光膜来调节池水温度(16~18℃)及光照强度(白天300~500 勒克斯)。亲本强化培育的密度折算为0.7~2.0 尾/米2,24小时曝气。饲料投喂方法同越冬培育。每5~6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全池水的2/3;每14天原池翻池1 次,用水经池塘沉淀和60 目筛绢网过滤。有条件的单位,特别是亲本促产池较多又较大的单位,可以在4月上旬,将美洲鲥亲本直接从池塘大棚迁入产卵池进行适应性强化培育,然后促产,可以省去水泥池简易大棚培育环节。
美洲鲥繁殖有注射激素人工授精法和人工环境调控下的自然交配受精法。目前,美洲鲥繁殖很少采用药物催产方法,大多采用生态调控法,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产卵池为上半部分圆形或者近圆形、下半部分呈锥形的水泥池(图1),面积以50~100 米2为宜,池深1.2~1.3 米,锥形底深度控制在20~30厘米。锥形底中心最低处设置排水口,用PVC管接通,池底四周铺设气管。产卵池一侧设置一个水深为1.4~1.5 米的狭长形水泥池,池的一端设置气提水管,把水提至产卵池,同时在集卵池内另架设一个水泵,以加速水流。集卵池内设有一个集卵网箱,网目为20~30 目,排水管接入网箱底中心处。鱼卵随水流通过循环管道进入并滞留集卵网箱中。促产系统上方安装环棚,环棚上覆以遮阳膜。
图1 美洲鲥产卵循环系统
4-5月,亲本促产前的挑选标准(图2):雌鱼要求腹部膨大、生殖孔微红;雄鱼要求生殖孔微红,轻压后流出白色精液。亲本挑选后,雌雄分开放入规格为长2.0 米×宽1.2 米×高0.5 米的网箱,暂养密度为雌鱼10~15 尾/箱、雄鱼20~30尾/箱,暂养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图2 培育的美洲鲥亲本(上为雌鱼,下为雄鱼)
亲本短途运输采用车载水桶(50~100升),一般为不透明的白色塑料桶(图3),雌鱼每桶放2 尾,雄鱼每桶放3 尾。水桶上车后,即用双层遮阳率75%的遮阳膜遮光,运输过程中不充氧。每次装载运输时间不超过15 分钟。促产亲本放养密度为1.0~1.5尾/米2。雌雄比为1∶(1.1~1.5)。
图3 美洲鲥亲本的装运
促产亲本放养后,24 小时连续曝气和气提循环,20:00 至翌日10:00 启动循环水泵。促产期间,光强控制在300~500 勒克斯,水温控制在18~20℃。上午投喂饲料1 次,以0.5 小时摄食完为准。每2~3 天换水1 次,每次20%~30%,用水经80 目筛绢网过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每10~15天清理亲本1次,并及时补充新亲本。
美洲鲥亲本在清晨产卵、受精,选择在上午收取鱼卵。收取鱼卵前,先清洗集卵网箱的网片,用24 目软筛绢圆形抄网抄网箱底部。收取的鱼卵夹杂着鳞片和水体沉积物,需要清洗和分离,先用24 目软筛绢圆形抄网分少量多次漂洗鱼卵,清除水体沉积物;再用网目为6 毫米×6 毫米筛网过筛,剔除鳞片和成形的粪便;然后用烧杯量取鱼卵总体积,计数后移到孵化池。
目前美洲鲥鱼卵常见的孵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四大家鱼”锥形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另一种是锥形底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现主要介绍锥形底水泥池静水孵化方式。
孵化池为上半部分圆形或者方形、下半部分呈锥形的水泥池,面积以1.0~1.2米2为宜,池深1.3~1.4 米,水深1.2~1.3 米,排水口和池壁底部的落差为50~60 厘米,每个池设置2 个散气石,孵化池上方设置拱形环顶,顶部覆盖保温塑料薄膜以及双层遮阳膜。
美洲鲥鱼卵为缓沉性、透明状。鱼卵带水移入孵化池,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太阳光直射。孵化密度为5 万~7 万粒/米3,孵化水温为17~19℃,pH 控制在6.0~9.4;充气使池水呈沸腾状、卵上下翻滚不沉底、水体溶氧6 毫克/升以上。白天用双层遮阳膜遮光,晚上开灯补光,白天光照强度以800~1 000 勒克斯为宜。每天换水1 次,每次70%~80%,排水时选用60 目换水框、进水时用130目筛绢网过滤。
在孵化温度18.5~19.5℃条件下,受精卵一般经30 小时左右,肉眼已能看到卵内的胚体,此时统计受精卵数,计算受精率。受精后54 小时左右,胚胎开始破膜,再经过24小时,直至98%以上发育正常的胚胎破膜,此时统计初孵仔鱼数,计算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