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按揉点穴配合中药热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8-16 12:27周小萍赖美艳谢小兰李惠开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膝骨性点穴活动度

周小萍,赖美艳,谢小兰,李惠开

(1.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外三科,广东 佛山 52820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护理部,广东 佛山 528200;3.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大外科,广东 佛山 528200;4.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科,广东 佛山 528200)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膝关节病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膝关节软骨面退变及继发骨质增生,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丧失活动能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社会及家庭面临严重的经济负担[1~2]。目前,西药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疗效欠佳,副作用大,而手术治疗费用高,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的接受度较低[3~4]。因此,寻找一种操作方便、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是当前骨科的重要工作。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五指按揉点穴配合中药热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炎性因子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57.62±5.04)岁;病程3个~19个月,平均(11.08±2.43)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57.18±5.63)岁;病程3个~19个月,平均(11.14±2.1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诊断标准(2007年)》中相关叙述[5];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相关叙述[6];③辨证分型参照《中医骨伤科常见诊疗指南》分型为寒湿痹阻型[7];④年龄50岁~70岁;⑤临床资料完整;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入组前1个月服用过激素类药物者;②入组前2周服用过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者;③伴其他膝关节病变者;④伴影响骨代谢疾病者;⑤入组前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⑥不能坚持此治疗方案者;⑦患有皮肤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热熨。将加味四子散(白芥子30 g、莱菔子30 g、吴茱萸30 g、苏子30 g、制草乌15 g、制川乌15 g、粗盐250 g)密封至塑料袋中备用,用20 cm×15 cm专用布袋分装加味四子散,置入微波炉中用中火加热3 min,取出布袋抖动使得热力及药物分布均匀。采用体表测温仪检测温度下降至60 ℃~70 ℃时开始热敷,将药包置于患者的膝关节病变部位并来回均匀推熨,热熨期间观察患者的膝部皮肤状况,在热熨刚开始时的温度较高,热熨时需速度较快、用力轻柔以防止烫伤患者的皮肤,待温度下降后可逐渐增加推熨力度,并放慢速度。当温度下降至50 ℃时,可将热熨包置于患者的膝关节病变处10 min~15 min,以患者的膝关节皮肤轻微发红发烫为宜,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每次中药热熨前后开展五指按揉点穴。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放松膝关节,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先按揉膝关节周围肌肉2 min以促使膝关节部位放松,操作者通过右手拇指采用点按相结合的手法依次对患者的阳陵泉、内膝眼、血海、梁丘等穴位点按100次,力度以局部得气酸胀感为宜,然后操作者用左手置于患者的膝关节上10 cm~15 cm处固定膝关节,右手五指置于特定穴位,将食指与无名指按在内膝眼及阳陵泉穴位处,将拇指与小指按在血海和梁丘穴位处,中指放在无名指及食指之间,采用按揉加提拿髌骨相结合的方法,频率为50次~100次/min,时间为5 min,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3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采集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的早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Cobas8000生化仪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测评2组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具体做法为:在白纸上画一段10 cm的线段,分别标记“0~10”共11个数字,数字“0”代表无痛,数字“10”代表剧烈疼痛,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疼痛程度在线段上做标记,数字越大则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8]。③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SS)测评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的膝关节功能,共包括关节畸形、关节疼痛、活动度、屈伸功能、下肢肌力5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高[9]。④采用L-ROM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在外力作用下的膝关节运动时的弧度,即膝关节活动度。⑤测量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的步态功能参数,包括步长、步速、双支撑相。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下降或增大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3.3.2 两组患步态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步长、步速均大于治疗前,双支撑相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增大或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步态参数比较

4 讨 论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致残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位居第2位[10]。由于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及骨质疏松,对手术及麻醉耐受性较差[11]。因此,临床上对膝骨性关节炎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是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失调,筋骨失荣,邪气客于筋骨关节,导致局部经络不通,寒凝气滞而发病[12]。正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以温经通络、补益肝肾、祛湿散寒为主[13]。

五指按揉点穴是丘青中教授遵循“筋为骨用”理论独创的,是对膝关节部位的血海、阳陵泉、梁丘、内膝眼等进行按揉点穴,可促使筋节舒畅、血脉流通,达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之功[14]。中药热熨是以中医辨证施治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药材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穴位来回移动促使热力及药效从体表毛窍进入经脉穴络,以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祛瘀消肿之效[15]。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五指按揉点穴与中药热熨联用具有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发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效,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纠正紊乱的膝关节结构,改善膝关节功能。步长、步速、双支撑相是反映步行能力的重要指标,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下降,其步行周期延长,步长缩短,步频及步速下降,导致患者步行能力下降。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步长、步速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双支撑相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五指按揉点穴配合中药热熨能够增加患者的步态稳定度,提高其步行功能。

综上所述,五指按揉点穴配合中药热熨可有效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步态功能及膝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膝骨性点穴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合并帕金森病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