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A与关节镜辅助HTO治疗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22-08-16 09:45何维栋李洪娥张建颜宸刘建董跃福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骨性胫骨关节镜

何维栋,李洪娥,张建,颜宸,刘建,董跃福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关节外科;2.超声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反应性骨增生为病理改变的疾病,早期以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随病情恶化可进展为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在病变早期,通常予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为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2]。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病程终末期、关节畸形及高龄患者;UKA是通过置换膝关节表面软骨、纠正力线达到治疗效果;HTO则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技术纠正负重力线实现治疗目的[3]。UKA、HTO对组织破坏较小,更加适用于具有较高运动功能恢复期望的患者,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有所不同,但当同时符合UKA、HTO手术适应证时该如何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尚无统一观点[4]。本研究拟探讨UKA与关节镜辅助HTO治疗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57例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2例采用UKA治疗(纳入UKA组),10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HTO治疗(纳入HTO组)。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单侧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5];(2)年龄40~65岁;(3)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90°,屈曲挛缩<5°;(4)膝关节内翻角度5°~10°;(5)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前叉、后叉韧带完整;(6)术后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排除标准:(1)炎性关节炎;(2)存在关节感染;(3)侧间室髌股关节病变;(4)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5)临床、随访资料不完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UKA组和HTO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UKA组:关节前内侧做6~8 cm纵弧形切口,切开至筋膜层,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膝关节,牵开髌韧带,暴露股骨下段、半月板及关节面。采用咬骨钳清理增生骨赘,移除内外侧半月板,置入胫骨定位杆,行胫骨近端截骨,采用摆锯将股骨内侧髁软骨清除,冲洗枪对截骨面进行清理。试模测量,调节下肢力线。调制骨水泥,安装胫骨、股骨假体(Oxford牛津三代单髁)及高分子聚乙烯衬垫,骨水泥凝固后,将假体周围的骨水泥清理干净,并以冲洗枪冲洗,确认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毕,置引流管。HTO组:采用关节镜对膝关节进行探查,清理变性髌下脂肪垫及炎性滑膜组织,修整半月板与关节面,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积液。膝关节内侧做6~8 cm斜切口,切开至深筋膜,沿着胫骨内侧骨面,将内侧副韧带浅层向下纵行剥离。C臂机透视下,于胫骨内侧距离关节面3.5 cm处置入两枚克氏针,确定截骨平面,拉钩保护韧带,行上升截骨,保护后方血管神经,再行水平截骨,外侧皮质保留1 cm。骨凿撑开截骨间隙,直至力线杆通过外侧髂间棘。胫骨内侧固定Tomofix钢板,C臂机透视下调整钢板位置。术毕,置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均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从术后次日起开始循序渐进式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围手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近期疗效[6]:于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优:膝关节活动与弯曲功能基本正常,疼痛、畸形等症状基本恢复;良:膝关节活动略微受限,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差:未达到上述标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3)远期疗效:分别统计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ROM、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VAS评分[7]:采用标有刻度的卡尺,两端分别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中间刻度分别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患者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记录对应的分值。HSS评分[8]:包括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活动范围、功能、疼痛、肌力6个方面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好。(4)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UKA组和HTO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UK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HTO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H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UKA组和HTO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2.2 UKA组和HTO组近期疗效比较

术后3个月,UK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H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UKA组和HTO组近期疗效比较[n(%)]

2.3 UKA组和HTO组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UKA组和HTO组远期疗效比较

2.4 UKA组和HTO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UK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H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UKA组和HTO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关节内外翻畸形、关节应力异常引发的关节疾病,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承受着人体60%体重的相对应力,故病变多起于内侧间室[9]。UKA和HTO均为治疗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成熟术式,二者均在临床广泛开展且疗效得到认可[10-11]。

UKO仅对病变间室进行替换,可最大限度保护关节软骨、交叉韧带等,因此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假体异物感更轻且创伤更小、康复周期更短[12]。而HTO技术则通过调节患肢力线,将力线转移到外侧间室,减小内侧间室压力,进而实现修复作用,该术式无假体,术后无异物感,膝关节组织保留完好,符合保膝理念[13-14]。随着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关节内部增生骨赘及半月板的修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且炎性物质的清除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提升程度较显著。虽然UKA和HTO均有各自的适应症,但当同时符合两种术式适应症时,二者孰优孰劣,目前仍存在争议[15-16]。本研究发现,UKA组和HTO组末次随访膝关节ROM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SS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UKA术与关节镜HTO术对于疼痛症状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的远期改善效果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17-18]发现,UKA短期症状改善效果优于HTO。本研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发现,UK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HTO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HTO组,同时从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与弯曲功能,疼痛、畸形等症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UKA组的术后3个月治疗优良率高于HTO组。上述结果证实两种术式近期疗效存在差异,即UKA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时间缩短,且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关节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为:UKA通过置换病变关节软骨,改善效果立竿见影,且Oxford牛津三代单髁系统仅适用于内侧间室病变,采用小切口,术中保护髌骨和股四头肌,不干扰伸膝装置,故术后恢复较快,便于术后及早开展功能训练[19]。而关节镜HTO则是通过调节负重力线,减轻内侧间室压力,从而改善症状,且因术中关节清理、截骨等操作有一定创伤,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20]。本研究中UKO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于HTO组。

综上,UKO与关节镜辅助HTO均为治疗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靠术式,二者远期疗效相当,但从术后恢复速度及短期疗效来看则UKO更佳。临床实际治疗中,适应症的选择对手术疗效有较大影响,应对患者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

猜你喜欢
骨性胫骨关节镜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成骨细胞在骨性关节中发挥的作用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