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2-08-15 10:15:44李江南贾尔肯安沙尔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南疆就业指导少数民族

李江南 纪 婷 贾尔肯·安沙尔

(1.昌吉学院科研处 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3.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1 引言

新疆按区域划分为北疆、东疆和南疆,南疆就是天山以南的区域,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南疆地区地域辽阔,地理面积108.5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疆地区总人口约1195.17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6.23%。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90%。就业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利益,更关系到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五所高校,对五所高校今年和明年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地均为南疆)的基本信息、就业意愿以及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进行调查统计。

2.1 样本概况

在这次调查中,五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源地类型分别为:城镇地区占35.13%,农村地区占64.87%。调查样本中男性33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53%;女性30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47%。

就民族分布情况而言,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维吾尔族人数最多,共有449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1.04%;柯尔克孜族所占比例次之,共有59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34%;其次为蒙古族,共有47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44%;其他少数民族所占比例较小。

就学科分布而言,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数最多,共计233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6.87%;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数次之,共计183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8.96%;其后为文史类专业,共计135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36%;艺术类、医药类等其他专业人数较少,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

2.2 结果分析

2.2.1 职业目标尚不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395人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2.50%;约六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与此同时,约五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说不清楚。研究表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然而仍然有五分之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表1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确定职业目标情况单位:人,%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毕业后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77.06%的人希望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是对口的;约有三分之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工作能获得较高的工资;约占五分之二的大学生表示其希望自主选择从事的职业。约六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将服从父母的意愿选择所从事的职业。此外,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毕业后工作持有“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态度,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偏向于“先就业,后择业”。

表2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求职动机情况单位:人,%

2.2.2 传统的就业观念比较突出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偏好于稳定的工作,选择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学生有257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0.66%;选择大型国企的学生有219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4.65%;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有109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7.25%;选择外资企业的学生较少,仅有10人,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8%。

总体而言,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就业意向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其次为大型国有企业,之后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体见表3。

表3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偏好择业工作单位情况单位:人,%

表4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职业选择考虑的因素单位:人,%

2.2.3 就业倾向于疆内城市地区

就就业地区而言,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希望留在疆内工作。632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439人希望留在疆内工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46%,其中,约35.60%的学生表示愿意留在南疆工作,约33.86%的学生表示想要去北疆地区工作;毕业后想去内地工作的学生人数较少,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65%;此外,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有225人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5.60%;有237人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50%;此外,还有170人表示无所谓。结合被调查样本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南疆的农村地区,不难看出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倾向去疆内的城市工作,而不太愿意去农村基层工作。

表5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就业去向情况单位:人,%

表6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是否愿意回家乡工作情况统计单位:人,%

2.2.4 薪酬期望值普遍偏高

调查结果表明:在期望工作第一年月工资的问题上,约二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期望月薪在4000元以上;月薪期望值在3000-4000元之间的大学生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9.37%;仅有3.9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下。

结合近年来新疆地区人才市场劳动力价格,绝大部分企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的月薪集中在2000-4000元之间,这就表明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工作首年月薪期望值普遍偏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

表7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期望月薪水平单位:人,%

2.2.5 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业能力是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促使其成功就业的关键要素。与普通大学生相较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以外,还需要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此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之外,还需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NHK考试)获取相关资格证书等。[1]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就业能力的看法不仅会影响其就业意向的形成,还会对其就业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其处于中等水平,只有17.41%的学生认为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为高等水平,19.30%的学生认为其仅仅具备了基础的表达能力,此外,约十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说不清楚。就计算机水平而言,约66.30%的学生认为其计算机能力为中等偏上水平,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其仅仅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还有10.76%的被调查学生说不清楚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如何。就专业知识水平而言,约五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专业知识技能为中等水平,约六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其仅仅掌握了基础的专业知识,仅有7.1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为高等,此外,还有约15.98%的学生说不清楚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就实践能力而言,约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实践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仅有6.1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其实践能力较强,约12.97%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实践能力到底如何。整体而言,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受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国家对执业职格证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范围内均出现了“考证热”的现象,考证班、广告等铺天盖地。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在积极考取证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调查结果发现,询问:“您获取了几个资格证书?”约五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1个资格证书,约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考取了2个及以上证书,于此同时,仅有7.75%的被调查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取得资格证书。

表9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获取资格证书情况单位:人,%

2.2.6 求职积极性普遍偏低

近年来,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其初衷及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2]项目组认为,与其他地区大学生相较而言,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其特殊性,其就业观容易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表10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样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单位:人,%

就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而言,调查结果表明,约44.4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较大,对就业形势持有悲观态度;约40.00%的被调查学生对就业形势持有一般和无所谓态度;仅有15.51%的被调查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有乐观态度。之所以导致约一半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比较悲观,项目组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后毕业生越来越多,加剧了就业竞争;二是当地的就业政策还不完善、就业政策配套落实不到位;三是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不足,等。

3 提升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3.1 政府层面

一是,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6〕85号)文件要求,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在教育体制改革、就业市场培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狠抓落实,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有序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南疆地区人才短缺,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出台南疆地区基层就业促进对策,鼓励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于此同时,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少数民族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2 学校层面

第一,强化就业指导。高校应结合新疆区情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高校要保证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性和延续性,逐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高校应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在内容上,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拓展到区外乃至全国,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区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就业情况的了解;在课程形式上,高校可以将课堂教授、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等多种就业指导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就业指导形式,调动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3]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效能。

第二,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引导。研究表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引导,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4]进而让就业有的放矢。

3.3 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练习,不断提升运用水平,在生活和工作中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心态,直面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正确理解就业,调整就业期望,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5]。

猜你喜欢
南疆就业指导少数民族
南疆木棉红似火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南疆最美是春天
艺术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28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筑梦南疆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0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