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赛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 江苏 徐州 221008)
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何为课程思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 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论述,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应该是“课堂”,不是哪门课,而是所有的课堂;内容应该是全面的,是有关“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方法应该是“融入”课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共同育人的效果。总之,课程思政是一种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1]。它的实质不是在高校中增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2]。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职语文课程具有与思政理论课的根本任务一致、课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这些优势[3],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可以完全遵循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对于高职语文课的思政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课程思政不应该是一种无意识、无计划开展的即兴的思想教育活动,内容也不应该单纯地局限于语文课本身具有的天然的思政元素上,而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思考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及时接收教学反馈、仔细评价教学效果、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即认真开展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优秀课堂阵地。
高程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总体上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深入挖掘每篇课文可能的课程思政元素,第二步从中适当选择一定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第三步认真开展教学过程设计,明确每一个教学过程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传递哪一个或哪几个思政元素;第四步及时接收教学反馈、总结教学效果,作为完善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指导后续的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下面,结合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旅夜书怀》,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过程。
2.1挖掘与选择思政元素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在挖掘与选择时应注意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历史结合、与现实结合、与理论结合、与学生结合。与历史结合,就是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出发,寻找课程思政的元素;与现实结合,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与国际发展的趋势相结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理论相结合,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思想理论精华融入到课程当中;与学生相结合,一方面指课程思政元素不宜过多,要数量适当、重点适宜,以免瓦解语文课的语文味,造成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反感;另一方面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专业特点、知识水平等特征,有的放矢地选择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切实符合课程思政内容全面的要求,能够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真正地融入到语文课程教学当中。
在《旅夜书怀》这首诗歌中,从历史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诗歌本身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诗人杜甫忧国忧民、襟怀天下的精神品质。从现实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这一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特别是当前疫情突发的情况下,无数身处危险之中的人们,仍然挂念着他人,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爱国品质的传承,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精神的当代诠释。从理论角度看,诗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以乐景写哀情,但是,同样的景色,却可以因作者心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诠释。如果此时的杜甫不是在外漂泊,而是真正地在外游玩,这两句诗又应该怎样理解呢?还是以乐景写哀情吗?由此可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板地看待事物。而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并不是适合官场。由此,结合学生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要辩证地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许在学习上比别人稍差一些,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长处,要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将技能学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有所作为。从学生的角度选择思政元素: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诗歌储备,可以灵活应用网络资源,但大多数同学较难与诗人产生心灵的理解与共鸣,同时,学生对单纯的理论讲授感到厌烦,渴望得到老师与同伴的鼓励。因此,在选择思政元素时,确定以杜甫忧国忧民、襟怀天下的品格作为主要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厚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明确当前疫情常态化情况下“舍小我、为大我”的重要意义,并从杜甫的经历出发,进一步引导将正确看待自己。
2.2教学模式与过程设计
(1)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主要采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主动学习、协作交流形成对于思政元素的主动探索和吸收。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予以适当的提点和总结。如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用有创意的方式,讲述杜甫四个人生阶段的故事,通过重走杜甫一生的道路,诵读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诗歌,体会诗人杜甫一生的起伏变化,感受他忧国忧民、襟怀天下的胸怀,并自己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杜甫“官应老病休”却“未能老病休”的原因,进一步能够结合自身发展,体会辩证地看待自身的重要性。这样,思政元素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进行的,而不是教师强迫输入的,思政效果较好。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本诗的意象和意境特点,掌握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②探究杜甫人生的漂泊轨迹,体会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特点与形成过程;③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心怀家国,赤子热忱的可贵品质,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3)教学过程
《旅夜书怀》教学过程共七个环节,其中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融入以下四个环节,具设计如下表所示:
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选择、教学模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课程思政就成为了一个系统的过程,保证了课程思政的效果。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思政元素环节二:咏诗歌1.播放名家范读,分析获赞最多学生朗读与范读之间的音波对比图,为学生讲解五言律诗朗读技巧讲解。2.请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歌之美。1.听范读和代表学生朗读,学习朗读技巧。2.学生诵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感受本诗的音韵美。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形成对于诗歌的整体感知,并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环节三:品夜景1.请学生从教师所给画面中分别选出与首颔两联四句诗最切合的一幅,并将诗歌与画面连线,明确本诗意象,讲解意象知识点。2.请学生适当发挥想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扩写并配乐描绘四幅画面所描绘的情景,明确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请学生思考:如果此时杜甫不是羁旅,还是以乐景写哀情吗? 1.各小组讨论,代表上台连线,明确诗歌意象,学习本诗的意象特点。2.发挥想象,扩写并配乐描述诗歌意境。思考教师提问。结合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学生体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环节五:析漂泊学生上台分小组进行表演,并用有创意的方式展示杜甫一生的漂泊历程,从中找到杜甫离开官场、四处漂泊的根本原因。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杜甫的人生变幻,自然总结出杜甫漂泊的根本原因。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环节七:味人生1.发挥想象,拟写一段你穿越到当时,最想问杜甫什么问题。其他小组同学担任杜甫,进行回答。投票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回答。2. 学生开展小组互评活动,结合两节课活动,投票选出最佳活动小组。1.小组拟写问题,互相提问并回答。投票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回答。2.学生互评,选出最佳答题小组。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正确看待自己的重要性,辩证地看待个人的成长与成功。
总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活动的开展,要系统设计,整体安排,既充分挖掘课文课程思政元素,又合理地对思政元素进行课堂融入,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