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敏 雷 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俗称“职教二十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改革应该围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而展开,培养能工巧匠,这是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要求。学校的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趋势上的最重要一环,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结合线上教学的新课堂理念在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已经落地。本文以高职通信类课程“通信工程勘探与制图”为研究载体,讨论了线上教学的作用,探索如何开发线上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做有力补充。
“职教二十条”从职业教育的体系制度到办学督导评价等都做出了明确指示。“通信工程勘探与制图”是高职通信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第二学期,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数据通信基础、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基站开局与维护等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AutoCAD软件的学习,熟悉通信工程制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通信工程图纸的能力,为毕业生从事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概预算、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在教学过程植入“工匠精神”,培养通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高职类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知识基础薄弱,独立学习意识较差,面对理论知识头疼,专注力容易分散,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者不会主动思考,对所学内容难以做到融会贯通等。00后的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经济腾飞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智能手机、互联网、APP等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的事物司空见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他们的个性得到极大释放,乐于尝试新事物,对新产品、软件等的使用无师自通,快速上手,如果是兴趣点,还能对事物进一步发掘开发。高职通信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性高,他们喜欢边做边思考的方式,形成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式。所谓学习动力不足,其实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刺激他们的兴趣点,教学模式改革是必然的。要改变观念,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从学生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利用高职学生爱动手实践的特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最终目标。
改革后的高职课程教学,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是线下和线上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目前线下课堂还是主要授课方式,离开教师的把控,课堂将失去秩序和即时互动性,但传统课堂有时空局限性,线上课堂作为线下课堂的有力补充,两种教学模式一定要紧密连接起来,不能作为独立的两部分单独进行。线上课堂平台多,方式新颖,尤其在近两年的疫情影响下,特殊时期线上课堂甚至是非常必要的。在对“通信工程勘探与制图”这门课程的两种教学方式结合探索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工作。本课程线上教学采用了清华大学的线上平台—优慕课。
4.1教学内容安排
“通信工程勘探与制图”课程是和职业技能高度结合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制图、识图技能,在熟悉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的职业素养,逐步形成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考虑需求、技术、效益、成本之间均衡的工程师思维和工匠精神,同时形成专业知识和通用技能同时具备的综合性素养。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整个课程设置为若干项目化教学模块,模拟出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完成各种任务达到学习目的。通过“做中学”的效果好于直接灌输知识或者“学着做”。本课程按照内容可以分为6个项目:项目1:通信工程的基本认知;项目2:掌握AutoCAD的使用和技巧;项目3:通信工程勘察和测量;项目4:通信线路施工图的设计和绘制;项目5:基站设备布局和安装工程图;项目6: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内容安排做到由浅到深,从具体命令到综合设计,循序渐进又步步紧扣,每个知识点、技能点设计成小任务,完成任务就像游戏攻关一样有趣,让学生乐于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学习,每堂课都有若干任务,给定任务后,让学生能迅速、准确调用软件命令和根据任务场景设计解决方案。
4.2课堂设计思路
课堂设计首先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共享资源。以项目1通信工程的基本认知为例,这部分不涉及具体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整个课程的引入却非常关键,笔者在开头就引入我国在通信工程建设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比如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国家在5G项目上的发展规划和政策,5G为奥运会、工业生产赋能等,学生了解这些,感受大国重器,既有民族自豪感,也对行业前景增添了更多信心,增加了认同感。在这一章,将通信工程建设分类,单项工作可通过视频资源给学生呈现,比如地球卫星站、5G基站项目、海底光缆建设等,在线上教学部分,设置了学生上传资源区域,让学生注意身边有哪些通信施工项目,拍摄照片和视频上传,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哪些重大通信项目工程实现、最新通信技术发展,将这些资料上传供大家学习、讨论。平等、互助共享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教师将教学任务展开,学生会处处留心学习,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4.3充分做到“做中学”
课程从项目2开始,基本都是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将知识点都糅合划分到小任务里面。例如在项目2,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制图软件的使用,但不能照步就搬灌输各种绘图命令,教师将全部知识点都放到任务里去讲解,通过各种练习再让学生将知识点转化成绘图能力。以多段线的绘制为例,绘制如图1的箭头图形,很多学生直接动手,发现实际操作和想象的有出入。教师在课堂上逐个查看了解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后,指出大家在绘制这个图形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从绘图效率和准确性上进一步分析,接着边讲解边操作,学生此时正沉浸其中,容易接收多段线这个知识点,教师再趁热打铁布置一个类似的题目,如图2的漏斗图形,让大家继续领会到多段线的要旨:每一部分的线条都可以自由选择宽度和形状,明确将多段线和直线区分出来。通过“做中学”直接跳过按部就班的知识点讲解,经历做—思考—听讲—做,手脑联动,通过动手做,做中想,让知识点真正进入头脑,不断举一反三,让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
图1 箭头图形 图2 漏斗图形
4.4线上课堂教学资源设计
视频资源的开发,传统课堂上课时间总共只有90分钟,在这很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要让学生当堂就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不太现实,课堂教师需要引导、归纳,课下学生需要不断练习、深化。线上课堂可以提供大量的自制示范视频和成熟的微课资源、课件,视频资源做到有的放矢、短小精炼,配上合理讲解,善于发现学生的痛点,在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命令处放慢速度,仔细讲解,这些视频资源和课件资源,可供学生反复学习、深入理解。为了方便和鼓励学生预习,视频资源在每次上课之前就上传到优慕课并提前设置学习提醒。提前学习的同学在课堂任务的完成上表现更好,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也给其他同学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这样做类似于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确实每个班都有一些学习习惯好、认真、愿意思考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学生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很有用。
答疑讨论环节设计,线上课堂一定要设置和维护好这个环节,由于课时所限,传统课堂讲解一般只能是引入门稍作扩展,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点转化达到什么程度,教师较难全面掌控,往往导致整体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要求,线上答疑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漏补缺、又可以将知识深化,还能照顾一些比较内向、不太适应面对面交流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设计安排好答疑讨论的形式和内容,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不积极,也不能冷场,教师可以率先抛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入状态,就像抛球游戏,师生共同参与互动起来,及时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赞美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不太自信的同学,形成你追我赶的讨论性学习氛围,如此就实现了教学过程从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延续,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闭环。
线上任务设计,此部分和线上答疑环节可以同时进行。这门课程内容要掌握好,学生需要在课后做大量练习,可以采用任务驱导反哺教学效果,每次课后作业都在线上布置和收缴,作业是若干小任务组成,每个小任务之间要有衔接性,层层递进,这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重要步骤,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AutoCAD图形绘制和编辑命令,最初一直以通信工程图例为练习素材,在熟练掌握绘图命令的时候能加深通信工程概念和规范,不断规范学生的制图习惯,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精益求精。
线上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空间、资源的局限,让学生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学习。学生可以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线上课堂的师生、同学之间可以及时沟通,能够完成更多任务。在未充分结合线上教学之前,通过课程平台数据反馈,只有20%的学生有预习和复习习惯,通过课后线上作业布置,加强作业检查力度,将线上任务的完成都纳入期末综合考核范畴之后,教师及时在线上督促,视频资源和课件的阅读量迅速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有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学生比例能超过85%,可见线上教学和小任务形成了“任务驱导”式的学习动力。
线上课堂的教学,通过有趣的课程设计和任务分解,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线上课堂一定要和线下课堂互补结合,线下课堂的最大优势是教师和学生都是面对面交流,教师能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互动更及时方便,但实时性要求太高,线下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薄弱和疏漏环节的再学习机会,通过进阶课程的安排也为需求更多的学生深入扩展学习提供了途径。线上课堂巨大优势要发挥出来,需要教师解放思想,在行业发展上不断学习,认真领会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将学生作为主体,从情绪上调动学生、从技能上训练学生,拓展学生思路,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越来越多具有敬业、规范精神又具备创造性的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