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姝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2020年1月由于疫情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如期开学,采取居家线上上课形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了解在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采取线上上课形式对护理学院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影响因素,为之后开展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医学院校2020级学生186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大专二年级;在校生;学习护理专业一个学期以上,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调查。排除标准:留级、休学、退学、转专业等情况,3次普查中任一次没有参加普查的学生数据。
1.2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情况
研究者自行设计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生源情况、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等。
1.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
教育部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该量表共96个项目,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一级筛查为严重心理问题筛查,包括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两个指标;二级筛查为一般心理问题筛查,分为内化心理问题和外化心理问题两类,其中内化心理问题包括了焦虑、抑郁、偏执、自卑、敏感、社交恐惧、躯体化七个指标,外化心理问题包括了依赖、敌对攻击、冲动、强迫、网络成瘾、自伤行为、进食问题、睡眠困扰八个指标;三级筛查为发展性困扰筛查,包括了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五个指标。其中一级和二级筛查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的核心,而三级筛查主要反映学生心理困扰的来源以及提示可能的潜在心理问题。
1.3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述调查表分别在2020年10月,即大二学生作为新生刚入学1个月(T1)、2021年3月,即大二学生采取居家线上上课形式1个月(T2)、2021年6月,即大二学生返校线下上课3个月(T3)进行纵向调查。三次调查均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发放问卷前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获取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通过线上PPT形式让调查对象阅读指导用语,线上指导调查对象完成问卷并回收 。T1回收有效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100%;T2回收有效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100%;T3回收有效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100%。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86名研究对象2020级护理学院学生中,男生6名(3.2%),女生180名(96.8%);贫困生104名(55.9%),非贫困生(44.1%);农村学生169名(90.9%),小城镇学生13名(7.0%),中小城市学生4名(2.1%);独生子女学生23名(12.4%),非独生子女学生(87.6%)。
2.2不同时间点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的比较
T1时间点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176.74分,其中一级心理问题学生20名,二级心理问题学生39名,三级心理问题学生43名;T2时间点总分平均值152.70分,其中一级心理问题学生4名,二级心理问题学生28名,三级心理问题学生35名;T3时间点总分平均值140.24分,一级心理问题学生3名,二级心理问题学生22名,三级心理问题学生21名。对三个时间点总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方差分析
2.3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人口学因素比较
结果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心理健康自评量表T1时间点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T2、T3时间都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呈现较明显下降趋势。生源地因素边缘性显著,P=0.052,T3时间点农村学生得分最低,下降趋势最明显(表2)。
表2 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口学因素比较
2.4是否独生子女对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为因变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作为自变量,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纳入标准0.1,排除标准0.15).拟合结果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对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有明显的回归效应(P<0.5)(表3)。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对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1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呈逐渐变佳趋势
从大学入学到大二学年,大学生心理状况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渐变佳趋势,在线上上课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仍符合此趋势,这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成熟度在不断发展且逐渐趋于稳定,可能原因为大学生度过中学“疾风骤雨”的青春期,内心冲突逐渐得到缓解,在心理成熟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作用下,自我同一性逐步发展。此外,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高职医学生虽为医学相关专业,但还未处于临床第一线,还未深刻体验到疫情与自身未来职业的紧密联系,疫情的影响在其适应能力的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对其心理状况没有显著性影响。
3.2是否为独生子女影响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
独生子女在刚入学时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明显的不良心理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状况逐渐变佳,T2、T3时间点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好转趋势较非独生子女更明显。可能原因为独生子女平常受父母关照较多,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刚进入大学进入新环境存在更多的适应不良现象。但也由于父母关注更多,他们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较多,有更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3.3生源地对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有部分影响
三次心理健康筛查量表总分小城镇学生得分均最高,原因可能为小城镇居民没有土地,通常靠在外打工为生,父母陪伴较少,社会支持系统较弱。在T3时间点农村学生得分最低,下降趋势最明显,原因可能为农村学生邻里关系紧密,通常一家人住在一起,社会支持系统较强,且农村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较强,耐挫能力较强,遇到问题能够进行较好的自我调节。
(1)随着时间推移,大二高职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逐渐变佳趋势;
(2)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差异,T1时间点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比非独生子女差,T2、T3时间点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比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好;
(3)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心理状况变佳趋势快于非独生子女;
(4)生源地对大二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有部分影响,小城镇学生心理状况最差,农村学生心理状况变佳趋势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