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精神状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2-08-15 07:16陈香云
黑龙江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肢体神经功能康复

陈香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科(广东 广州 510000)

脑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受诸多类型脑血管疾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患者患病后多具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表现,疾病发生进展后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脑中风患者采用合理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好,但部分患者康复期恢复效果欠佳,预后结局较差[1]。既往研究认为,针对脑中风康复期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预后。常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有限,故可结合其他护理方案联合应用,最终提升护理效果[2]。中医康复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护理模式,其可通过及早对脑中风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来稳定并改善其病情,临床应用效果较好[3]。故本研究主要就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中风患者精神状态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为此类患者在院恢复期间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7~76岁,平均(57.33±6.21)岁;病程1~4天,平均(1.71±0.30)天。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5~74岁,平均(56.97±6.25)岁;病程1~3天,平均(1.65±0.28)天。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2)知晓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者;(3)首次患病且伴随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4)可自主配合完成各项研究调查表的填写。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听力障碍与智力缺陷者;(2)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3)需进行溶栓治疗者;(4)并发全身性系统性感染者;(5)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6)临床资料缺失无法进行后续研究调查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包括:患者卧床期间维持呼吸道通畅;日常饮食中予以高蛋白、低盐且易消化食物,若患者情况特殊可予以营养剂支持或鼻饲;维持会阴清洁并细致观察患者身体状态,预防压疮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包括:①肢体按摩与协助运动。患者入院后第1天可对其患肢进行按摩,改善血液循环,维持肌细胞活性,按摩时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肌肉组织损伤;肢体按摩以下肢为主,避免静脉炎与肌肉关节痉挛等情况发生,按摩手法采用按-摩-揉-捏四法,按摩时由远及近,注意对患者肢体关节进行保护,避免关节弯曲与扭转情况发生。按摩接受后协助患者患肢屈伸、旋转,并协助进行肩关节外展与内外旋运动,每次按摩时间15min,协助患肢关节运动时间15min,可结合患者自身耐受性进行合理调整,每天干预2次。②针灸康复治疗。患者入院后第2天结合其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针对半身不遂患者取其上肢曲池、外关、合谷穴位,另取下肢环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针刺;针对口眼斜歪患者取阳白、迎香、人中、地仓等穴位针刺;针对语言表述不清、功能障碍的患者取哑门、通里、玉液、气海、关元、膀胱俞、百会等穴位针刺。针灸治疗每次10~20min,结合患者治疗时异样感进行相应调整,每天治疗1次。③情志护理。中医中七情被认为是致病及致使病情持续性进展的重要因素,脑中风患者因病情原因极易出现焦躁、恐惧、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故针对此类患者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维持良好心理状态,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灵活应用护理学知识,整个护理过程做到细心、耐心与关心,保证患者治疗积极性的提高;同时还需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促使家属可在护理工作开展时持有较高的配合度,进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4 观察项目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护理2周后及护理4周后精神状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价,该量表共包含12个评分项目,量表总分42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1周后、护理2周后及护理4周后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6]评估,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3)比较两组患者对本组护理模式的总体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量表总分100分,根据具体评分划分满意程度评估指标,包括: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比较

护理后1周、护理后2周及护理后4周,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后1周、护理后2周及护理后4周,观察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x2=6.275,P=0.012<0.05),见表3。

表2 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各时间点FM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比较 [n(%)]

3 讨论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该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该病主要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诱发,最终可造成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7]。脑中风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且70%以上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仍旧可能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进而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8],故通过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改善脑中风患者预后结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康复理念的不断优化,临床针对脑中风患者除应用合理药物治疗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康复计划,如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就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有积极意义。既往研究认为,及早(3天内)对脑中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还能减少伤残情况发生,对诸多类型的关节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预防均具有重要作用[9]。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常规护理措施虽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但护理措施过于片面,故实际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医学认为,脑中风发病机制多为机体正气不足、五志过极以及饮食不节等内外多种因素导致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长期处于该状态下则可能诱导气机逆乱中的诸多类型病理变化,最终诱病发生[10],故针对患者病理变化情况施以相应的中医康复护理可能会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在脑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护理时间延长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改善(P<0.05),表明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促进脑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稳定且持续性恢复。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可通过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来促进其身体状态的改善,辅以相应的穴位刺激保证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持续性修复[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护理措施的不断实施,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持续性改善(P<0.05),表明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近期与远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均较为显著。肢体运动功能可通过手法按摩不断提高,加之本研究中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适当的肢体被动运动,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维持了肢体组织能力[12],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应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中医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而言更易被脑中风患者所接受,患者在被护理期间可第一时间感受到身体状态的变化,疾病恢复效果较好,患者心理情绪持续性改善,满意程度也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脑中风患者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较好,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诸多患者均对该护理模式持较高满意度,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神经功能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