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红,刘 威,吴敏桦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明确指出,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和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但是,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指标逐年下降,其体质健康状况 令人担忧。鼓励大学生体育健身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也是目前许多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校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还应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个方面综合评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国家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基本参照。我国规定每个大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体测数据为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体测结果能使大学生直观地发现自身存在的短板,让大学生正视自我短板,进而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步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后天因素较多,已有研究中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环境特征的评估与研究较少,尤其是环境特征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如何调控和干预是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工作者急切想要掌握的。通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发展变化规律,找准其问题所在,对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自主锻炼习惯,对高校体育教学定位准确目标、制定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多因素耦合指3种或以上因素交叉或者相互作用对某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将从学校和家庭角度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各种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造成的影响。
以多因素耦合影响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
通过广西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有关要求, 对广西大学2016级、2017级、2018级和2019级4个年级部分学院总计8 710名大学生(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商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专业类别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以下简称体测)和分析。广西大学本科生体质健康整体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状况,大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状况良好,但优秀人数比例较少,仅有0.90%,8 710名大学生中仅有78名大学生体测成绩在90分以上。(表1)
表1 广西大学大学生体测成绩整体情况 N=8 710
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同因素。回收调查问卷288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为100%。
运用ExceL 2003对测试、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根据大学生的体测成绩,结合调查问卷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研究可知,在7个大类专业中,管理学类大学生的体测平均分数最高为72.58分,工学类专业大学生的体测平均分数仅为69.23分,理学类专业大学生的体测平均分数仅为69.87分,2类专业的不及格人数比例也比其他类专业高。这2类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大学生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要忙于作业、校内实验和实习等,无暇参与体育锻炼,这也是导致理工科类专业大学生体测平均成绩低于其他专业的重要原因。(表2)
表2 广西大学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N=8 710
研究显示,在7个大类专业的4个年级大学生中,2018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好,体测平均分最高,及格人数比例和优秀人数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级,不及格人数比例低于其他年级大学生;2016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差,比2018级大学生体测平均分低8.55分;2019级大学生比2018级大学生的体测平均分低7.09分。究其原因,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在高中忙于学习、锻炼时间较少,进入大学后余暇相对于高中较多,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多,因此进入大二年级时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而根据《广西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如果大学生在前4个学期体育成绩均合格,到大三之后大学生就无需再选修体育课,大三、大四年级的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重、作业多,特别是到大四之后忙于找工作和实习,体育锻炼往往被忽视,导致这两个年级的大学生尤其是大四年级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下降。(表3)
表3 广西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N=8 710
本文研究将体测成绩70分以上的大学生和体测成绩70分以下的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区分,其中70分以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共130份,70分以下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共158份。调查可知,70分以下大学生相比70分以上大学生家庭成员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要多,父母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较多,70分以下大学生相比70分以上大学生从小参与体育兴趣班或培训班的比例多,家庭周围有体育锻炼场所的人数也比70以上的大学生高出6.37%。家庭成员经常锻炼、父母学历较高、从小有机会参加体育相关的兴趣班和家庭周围有体育场所,这些可能会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却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可见,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还是在于学校体育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表4、表5)
表4 广西大学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表
表5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亲或母亲的最高学历)
广西大学部分专业共8 710名大学生体测及格率达到了89.37%,整体情况良好。在7个不同专业类别中,工学类、理学类专业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文学类专业大学生整体及格率最高,管理学类专业整体平均分最高。在4个年级中,大二年级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较好,整体及格率和平均分都高于其他年级;大四年级最差,整体及格率和平均分都低于其他年级。家庭环境特征并没有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产生积极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关注学校体育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广西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应开展分层教学,针对体测成绩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的大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式,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着重提升工学、理学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减少体测不及格大学生人数比例。
对于体测成绩整体较差的工学、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广西大学应安排辅导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大学生增加课余锻炼时间,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针对广西大学大三、大四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问题,可以改革公共体育课选课模式,将公共体育课延续开展到高年级,增加公共体育课的课时,鼓励大三、 大四年级大学生继续选修公共体育课,提升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广西大学应减少对家庭环境因素的倚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