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背景下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2022-08-14 00:56李艳茹周小圆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规划

李艳茹,周小圆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传统的理念中体育只是一门“辅助”课程,文化课才是青少年需要关注的焦点,进而导致体育课程在学校不受重视、青少年体质下降、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效率降低,但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基于《规划》这一背景,对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

1 《规划》背景下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意义

1.1 《规划》为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备力量,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密切相关,且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以来,群众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竞技体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规划》为青少年学校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首先,《规划》强调了“加强体教融合”的理念,将学校体育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与《意见》相呼应;其次,《规划》提出了要深化体校改革,加强体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以达到不断优化青少年自身文化教育水平的目的,为促进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最后,《规划》指出要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并完善竞赛活动体系,提升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体育的管理能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这不仅使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热情高涨,还能为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青少年熟练掌握更运动技能,培养其体育精神。

1.2 《规划》为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进入新时代以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得到很大的重视,《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彰显了党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坚强领导。首先,《规划》从落实体教融合的政策层面来协调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发展的关系,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为体育人才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体育人才类的青少年解决升学断档问题,同时使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与中小学其他科目教师保持一致,加强体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为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其次,《规划》为青少年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浓郁的氛围,不仅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体系,还提出体育部门要联合教育部门整合各类体育赛事,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培训活动,将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热度。再次,《规划》对体教融合建设工程的重视,将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的联合,进而更有利于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

2 《规划》背景下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学校体育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公平愈加受到重视。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必须缩小城乡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农村教育,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了教育公平的新挑战,保障公平是实现教育资源和机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和共享的前提。首先,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城镇与农村相比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好,这使城镇的学校体育资源会优先得到满足,城镇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技术建设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的更新配备更是与时俱进,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因经济发展缓慢、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较为空旷的场地利用效率不高,各类运动器材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其次,优秀体育教师资源较少,因为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机遇较低且生活条件不高,所以对优秀体育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水平得不到提升,进而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而体育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成果,因此,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出现两极分化。最后,家长的教育认知以及家长的支持对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家长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体育的概念较为模糊,相比起体育,家长更在意的是文化课的成绩,因此,主观资源和客观资源不均衡的双重作用使青少年学校体育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

2.2 传统教育观念对青少年学校体育有着不良影响

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显然不能停留或者满足于解决传统教育观念所产生的问题,还要有教育思想的解放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校观。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与其身边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青少年对体育的价值观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青少年更倾向于获得“卷面分数”,同时青少年还需要面对升学的压力,这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更加倾向“文化课”,使学校体育的开展难度增大,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新的高度。其次,在学习压力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突出,近视、肥胖等问题明显。相关研究表明,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3.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91.95%,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青少年体质的下降与参与学校体育的意识淡薄是导致学校体育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2.3 青少年喜爱的项目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一致

大多数学校并未完全遵循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安排学校体育课程,青少年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对青少年吸引力的主要载体,青少年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影响着其体育课的参与度。据了解,很多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刻板单一,依然是执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大部分学校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上课的青少年,直接设定课程内容,安排青少年上体育课,青少年对体育课的内容没有选择权,相对难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进而导致青少年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和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主体需求。学校提供的学校体育课程和青少年想学的课程内容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体育课的课程设置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不符,这就导致青少年对学校体育的兴趣程度和参与度不高,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得不到凸显。

2.4 优秀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缺陷

抓住新时代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机遇,更好地服务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校园足球发展乃至“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行动是体育教师的使命与担当。首先,青少年主要由初中生和高中生构成,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需要面对升学考试,但在升学考试中体育成绩与文化课成绩相比所占的比例较小,往往不能引起青少年的重视,青少年大多只在意文化课成绩。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部分体育教师对自身工作责任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体育教师放松对青少年的要求,将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时间”。其次,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学习机会不多。对体育教师来说较为封闭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其提升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成果,体育教师职业敬畏精神的缺失和合作精神的匮乏,不能及时地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导致多数体育教师职业态度不端、自我懈怠明显,既放松对青少年的要求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明显,优秀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缺陷。

3 《规划》背景下青少年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

3.1 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对口帮扶

为了促进青少年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缩小城乡学校体育的差距,优化整合城乡学校体育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资源共享,主要表现在教育模式共享、教学技术共享等方面。第一,通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农村学校向城镇学校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农村学校借鉴好的学校体育教育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体育的教学活动。第二,设置城镇学校对接特定农村学校的帮扶模式,在教学技术上共享资源,距离相对较近的城乡学校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实现运动场地器材共享,通过城乡对口帮扶来带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优化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第三,推动城乡学校体育联合活动的开展,通过拓宽体育活动的范围来提升青少年对学校体育的认知,增强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参与度,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2 加强思想教育以及教育观念的引领

价值观是行为的导向。大部分青少年对体育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不太重要”的概念上,导致学校体育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这就需要从主体入手,首先,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提高体育成绩在各阶段升学中的分量,让学生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使文化课与体育课失衡的现象有所改善。其次,通过深入贯彻体教融合的政策,改变以往青少年对体育课的看法,重塑青少年对体育课的认识,加强青少年对体育认知观念的引领,让青少年知道体育课与文化课一样重要。

3.3 增强青少年与学校体育的自主选择性

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刻板单一的课程对青少年来说吸引力不够大,很多青少年是按照“被投喂”模式上体育课,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参与热情不高,因此要改变陈旧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将“被投喂”模式改变成“自主选择”模式,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的学校体育课供青少年选择,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纳入同一个教学班,把学校体育内容的决定权交到青少年的手中,充分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增加青少年锻炼的机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学校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目的。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备性

教师是青少年的引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来体现。首先,体育教师的职业精神不可缺失,在加强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体育教师职业精神的软实力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机制来激发体育教师尽职敬业的精神,使体育教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成长。其次,可以加强各校之间教师交流心得与经验的机会,互相借鉴良好的经验,促使教师养成相互学习的意识。再次,在遵守教学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体育教师拥有自主发挥的权利,不过度束缚体育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效果。

4 结 语

《规划》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身体锻炼和体质健康的重视,也表明了体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必须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成效,发展青少年学校体育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健全教师教育服务体系,在保证外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使其积极地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结合优化青少年学校体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规划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讨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