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于“四个回归”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反思

2022-11-04 07:06秦剑博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7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技

秦剑博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四个回归”是教育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要求,包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4个方面。教育部要求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已经影响了后备人才从“思想形成”向“逐渐定型”的过渡。同时,隐瞒年龄、学训矛盾、兴奋剂丑闻、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竞技管理矛盾、比赛中的 暴力事件等问题,说明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四个回归”的要求,深入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试图寻求更好的培养方法,为推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四个回归”与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

2018 年6月21日,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任务艰巨,本文结合 “四个回归”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思考,以期在新时代更好地适应和支撑竞技体育发展需求。“四个回归”要求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这与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和根本任务相契合,因此,遵循“四个回归”要求对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1.1 “四个回归”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四个回归”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应然选择;同时,新时代的发展,也呼唤各行各业回归科学规范、尊崇规律、以人为本、共赢共享的本然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新时代,告别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回归“节能减排”的生态发展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竞技体育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回归”要求下的高等教育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都将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走向强大,为世界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四个回归”必将顺应和促进新时代的发展,与新时代步伐相得益彰、同向前进。

1.2 “四个回归”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同向同行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以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进教育改革。“四个回归”要求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可谓完全一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绝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不能偏离党的领导和政治方向。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回归立德树人,即立“爱国爱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之德,树“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红专兼备”之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肩负着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建设以及为国 增光添彩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任务应与“四个回归”要求同向同行。

2 “四个回归”: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反思

2.1 回归常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本然回归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强调,“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根本上讲,是接受教育的适龄青少年。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要做好青少年的训练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体教融合。然而,在“奥运金牌战略”“奥运争光计划”的影响下,“出人、出成绩”“金牌至上”“唯成绩论”已成为竞技体育的核心观念,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于重视训练和比赛成绩,忽视了文化课学习这一常识性的教育过程。

按照回归常识的要求,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其实也特别需要“增负”。首先,从 教育成才、接受教育的角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且应以较高的标准予以约束。其次,竞技训练本身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质量。受传统竞技训练模式的影响,我国竞技训练的教练员是主导者,运动员是被动训练者。换句话说,即运动员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教练员完全决定了训练和比赛的结果。所谓运动员的主体性是指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运动员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对事物的选择, 对环境适应的能动性、超越自我的过程。运动员本身既是训练的主体,也是接受训练的主体,运动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训练细节的安排,才是在训练中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合理的“增负”,而不是被动地盲从教练员的指令。同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环境相对较封闭,常与外界隔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而事实上,恰恰是由于训练过程中的“温室效应”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常在比赛过程中的发挥失常。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脱离正常同龄人群体环境不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常态化的“封闭式”训练环境,也不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适应性提高。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程参与训练安排,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是强化训练过程内涵建设的内在诉求,是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必要保证。

2.2 回归本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诉求应答

“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大学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传道解惑,教师不教也是不务正业,是失职失责、不合格的教师。而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环节脱离了回归本分的内在诉求,因此需要提高认识和付诸实施而“回归本分”。

首先,教练员 的回归本分。在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进一步阐述可理解为“不认真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那么,从教练员的职业操守来讲,认真研究训练规律,认真研究运动员特点,认真执行训练计划,可谓其工作的本分。目前在实践中,却有不少教练员偏离了本职工作。在运动训练原则中,有一个原则为“竞技需要原则”,该原则要求训练的安排要围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需要而展开。然而,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常出现由于“教练员的情绪失常”或“教练员不满意”而体罚运动员,导致整个训练安排完全脱离了竞技需要原则。这种现象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为常见。其实,教练员训练工作的本分,主要体现在尊崇竞技训练的规律、遵循训练原则的指导、坚持“以运动员为本”的教育理念,而认真开展训练活动。那些忽视运动员主体性、将运动员视为训练工具、随意偏离训练目标、经常体罚运动员的教练员,需要通过提高训练认识,更需要强化制度政策约束,来实现教练员的回归本分。

其次,运动员 的回归本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那么其本分要求应既有学生本分,也要有运动员的本分。当学生必须尊敬师长、认真学习;当运动员就必须尊重教练员、刻苦训练。事实上,练体育的青少年常常被冠名为“差生”,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训矛盾”一直是体育界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回归学生本分始终在不断提示——运动员的学习始终是个“大问题”。在训练方面,有些运动员也忘记了本分,另外还有些运动员训练也是在“混”,他们既不想认真学习也不想好好训练,运动成绩达不到预期的高度,更有些运动员为了获取不正当比赛利益,在个别不守本分的教练员的诱导下服用兴奋剂。因此,要不断强化运动员的回归本分教育,同时设置“背离本分”的红线,有纪律、制度和政策,加强规范。

最后,竞技管理者以及其他训练参与人员 的回归本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以人为本”,可在具体的竞技体育管理过程中,又有多少管理规定是真正履行“以运动员为本”的呢?竞技管理从本质上是服务的,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服务,取得好成绩,是管理者的工作本分。如果管理者以领导自居,漠视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其他参训人员的诉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管理,那就只会距离其本分越来越远。同理,其他训练的参训人员如体能教练员、康复理疗师、队医等,从根本上讲,都是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服务的。只有竞技训练的各个不同的主体都基于自身的工作本分,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做到回归本分,才有助于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和竞技目标的达成。

2.3 回归初心: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初心定位

回归初心,对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而言,就是竞技体育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其他参训人员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促进专业知识教育、运动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训练实践育、价值体系熏、科学管理做,倾心培养我国卓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回归初心指向“报效祖国之心”。作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既然选择了竞技体育,就应该像军人一样,怀有一颗报效祖国之心。因为竞技体育的成绩直接与祖国的名誉挂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暂不论自身能力如何,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多大贡献,回归初心细思量,自己选择竞技体育应该是也必定是内心深处怀有报效祖国的想法。

(2)回归初心指向“为国争光之心”。竞技体育强大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就是为国争光。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就是希望其将来能够为国争光。因此,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为国争光之初心”教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以全力以赴为国争光为荣,以怯于或懒于为国争光为耻。

(3)回归初心指向“光宗耀祖之心”。中国的文化起源于家族文化。大多华夏儿女的潜意识里面有一颗“光宗耀祖之心”。中国人谈“国家”时候,其实就包含着“祖国”和“家族”,每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潜意识里面也一定怀有“光宗耀祖之心”。因此,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不断强化其“光宗耀祖之初心”。

(4)回归初心指向“超越自我之心”。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竞技体育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战胜对手。如果一个运动员连自己的懦弱、胆怯、紧张、焦虑、疲惫乃至痛苦都无法超越,那么他很难打败自己的竞争者。显然,始终能够回归“超越自我之初心”,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有的品质。

综上,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而言,回归初心,宏观上要求他们始终怀有“报效祖国之心”和“为国争光之心”;中观上要求他们要始终抱有“光宗耀祖之心”;微观上要求他们始终怀有“超越自我之心”。

2.4 回归梦想: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

要求高等教育回归梦想,其核心在于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对于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回归梦想,从宏观上讲,就是实现体育强国梦。新时代的体育强国梦,必须依赖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从微观上讲,回归梦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使其回归“奥运金牌梦”,毕竟每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内心深处都怀有竞争金牌为国争光的念想,这也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和使命。 另外,从育人成才的角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可能把所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都培养成冠军,但是,教练员要具备“竞技育才梦”的培养理念。毕竟育人成才,从根本上讲,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 所以,回归梦想是回归体育强国梦、奥运金牌梦,这些都是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

3 结 语

在竞技体育领域,“四个回归”与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四个回归”对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价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主体性学习、训练参与度、增负以及“培养环境”方面回归常识;不同参训主体需要强化“回归本分”的教育和体制机制的规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初心”培养,主要体现在始终怀有报效祖国之心、为国争光之心、光宗耀祖之心和超越自我之心。 在回归梦想层面,回归体育强国梦、奥运金牌梦,是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技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电竞种植记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