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天,杨 峻
(1.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2.北京语言大学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83)
口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口语教学研究理应成为外语教育研究者关心的课题。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早,此方面的回顾与展望较多,为二语习得学者寻找研究课题提供了帮助(王立非、周丹丹2004;李英、闵尚超2010)。但据笔者的调查,我国的日语学界并没有针对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其研究现状并不十分清晰。因此,本文在概观2010—2019 年我国日语口语教学、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查法评述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现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日语会话”和“日语口语”为关键词,检索了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相关研究,共发现416 篇论文(截至2020 年11 月18 日),并根据摘要过滤掉语言学、翻译相关的非教学研究的论文,最终检索到112 篇相关论文。本部分聚焦2010—2019 年间的91 篇论文。
从2010—2019 年间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论文数量整体上呈动态变化趋势。图1 显示,2013 年、2016 年、2019 年日语口语教学研究论文均超过10 篇,2019 年达到最大值14 篇。由此可见,日语口语教学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其学术价值得到了研究者的肯定。
图1 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本文借鉴徐锦芬和李霞(2018)、张莲和高释然(2019)的分类标准,将文献的研究方法分为实证性方法、非实证性方法两大类。实证研究是指具备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说明的研究;非实证研究是指不以系统的材料收集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基于思辨或经验的探讨,以及对已有论文、著作、理论等进行的分析、评价等。
由表1 可知,在选取的91 篇论文中,采用实证性方法的有16 篇,占论文总数的17.6%;采用非实证性方法的有75 篇,占据论文总数的82.4%。这说明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引进与理论探讨层面上,缺乏对日语口语材料的系统收集,以及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表1 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方法
本节聚焦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归纳参考了李英和闵尚超(2010),并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稍作调整。口语教学包括口语教材、口语教学方法、口语课堂内外、口语教学意义和问题等;口语测试包括口语评分、口语机考、口语题型研究、标准化口语考试等;口语表达结果包括口语的语言特征以及语用特征;口语表达过程指口语表达过程的特点;口语语境因素包括影响口语表达的因素,如性格、情感、动机、环境、语音输入模式等;其他为口语研究述评、口语能力本质等内容。
由表2 可知,口语教学在2010—2019 年间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且每年都有较为稳定的产出数量;其他5 类主题的研究数量则较少,诸如情感、环境等口语语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吴丽艳2011)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大多数研究者的重视。
表2 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内容分类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口语教学这一研究内容,笔者对其进行了细化分类,如表3 所示。口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法(48 篇)以及课堂设计(12 篇),对教材、学习者学习策略等的研究较少,均不足5 篇。口语教学法方面的论文主要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刘芳婷2019)、任务型教学法(劳轶琛2015),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管秀兰2013)等在日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口语课堂设计方面的12 篇论文中,有10 篇是关于互联网课堂设计的,如“雨课堂”、慕课等。这一现象与线上学习平台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但无论是口语教学法还是口语课堂设计的相关研究,实证研究的占比仍然较低,多以个人教学经验总结付诸如何组织口语课堂的设想为主,只有极少数研究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口语课堂并进行实践(彭月悦2015)。
表3 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中口语教学的细化分类
笔者将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学习者、教师等,并对学习者进行了细化分类。由表4可知,2010—2019 年间国内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日语学习者,尤其集中于日语专业本科生这一群体。此外,研究对象为高职生的论文有6 篇(如马雪峰2012),研究对象为二外日语学习者的论文仅有1 篇(赵露2013),而研究对象为教师的论文则为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对高职生及二外日语学习者关注较少,对日语教师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表4 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对象
笔者在CNKI 上进行检索,选取了2010—2019 年间10 本国内主要外语类期刊①这10 本国内主要外语类期刊的选择参考了李英和闵尚超(2010)关于2000—2009 年我国英语口语研究整体趋势的研究。有关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共78 篇。10 本期刊名称如下:《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中国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电化教学》。
由图2 可知,2010—2019 年间这10 本外语类期刊的英语口语研究论文数量呈动态变化趋势。其中前6 年(2010—2015)达到60 篇,2011 年达到15 篇的最高值;后4 年(2016—2019)间论文总量只有18 篇,2018 年降到最低值1 篇,但2019 年又有所回升。由此可见,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趋势波动较大,并不稳定。
图2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2010—2019 年间,相较于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考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更为多样化。
表5 显示,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主要采取实证性方法,实证研究论文多达72 篇,占92.3%。这表明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者主要采用结论更具有科学性与说服力的实证性方法,而不再是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上。
表5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又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以及结合了定量与定性的混合研究。定性研究的方法主要为个案分析(付蓓2019)、课堂观察(庄欣2012)、访谈(高怀勇等2014)等;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且分析过程均使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如吴让科、赵晨2013);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混合研究的有陈素琴和朱吉梅(2010)等。
此外,定量研究的统计方法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采用SPSS 中比较常见的T 检验(如刘芹等2011)、卡方检验(如段士平2015)等的研究外,也有不少研究采用了其他统计方法或综合运用了多种统计方法,如多层面Rasch 模型分析(张晓艺、金艳2019)、因子分析+信度分析(高怀勇等2014)、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分析(魏冉2018)等。
笔者所收集的78 篇论文根据内容主要分为5 大类:口语教学、口语表达过程、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口语语境因素。每类研究内容的论文数量及其比例如表6 所示。
表6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内容
口语教学包括教学法、课堂内外、课程设计等;口语表达过程包括学习者的口语产出特点、口语产出的影响因素、口语发展特点等;口语测试包括口语考试、口语量表等;口语表达结果包括口语的语篇分析以及语言特征,如语音、语法、语块、语用、语步等;口语语境因素包括口语焦虑、动机、自我概念、非语言交际等。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口语教学与口语表达过程,均占28.2%。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口语教学与口语表达过程的具体研究内容,笔者对这两大研究主题进行了细化分类,见表7。
表7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中口语教学和口语表达过程的细化分类
如表7 所示,研究内容为教学法的论文有15 篇,其中词块教学法有3 篇(如戚焱、徐翠芹2015),任务型教学法有3 篇(如杜娟、张一平2011),而其他教学法研究数量较少,如CMB 教学法、需求分析理论、元话语理论等;研究内容为课程设计的论文仅有3 篇,均为互联网课程设计研究(如陈素琴、朱吉梅2010);研究内容为课堂内外的论文有4 篇,包括口语课堂语码转换、口语互动、教师话语、教师的纠错行为(如庄欣2012)。
在论述口语产出特点的15 篇论文中,有4 篇是关于词块产出特点研究的(如戚焱、丁言仁2011);在口语产出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中,有2 篇是关于停顿对口语产出的影响的(如杨萌、穆凤英2011);研究者对口语发展特点的关注则较少。
由表8 可知,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中以本科生为对象的论文有49 篇(62.8%),以硕士生为对象的论文有4 篇(5.1%),以高中生为对象的研究有2 篇(2.6%),以教师为对象的论文有6 篇(7.7%)。此外,基于语料库的论文有4 篇(5.1%),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口语考试、口语量表、演讲比赛语料等)的有13 篇(占16.7%)。从研究对象的分布来看,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中的本科生群体,但也没有忽略对其他研究对象的关注。
表8 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对象
笔者利用日本的论文数据库J-stage,检索了日本关于日语教学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5 本学术期刊②这5 本期刊分别为《日本语教育》《国际教养大学专门职大学院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科日本言教育实践领域实习报告论文集》《日本语教育方法研究会刊》《日本语教育研究》和《专门日本语教育研究》。。其中《日本语教育》是日本的日本语教育学会会刊,是当前日语教育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笔者聚焦这5 本期刊在2010—2019 年刊载的论文,最终确定54 篇论文为本部分的分析数据。
从2010—2019 年间这5 本期刊刊载的日语口语教学的论文中不难发现,相关研究整体看来并不活跃。据图3 显示,其中前5 年(2010—2014)的论文总量达到35 篇,2013 年达到最高值12 篇,且每年均有稳定数量的研究产出;后5 年(2015—2019)的论文总量只有19 篇,且2017 年降到最低值1 篇。
图3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在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中,实证研究论文多达51 篇,占总数的94.4%,具体见表9。由此可见,日本关于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大多从实证研究出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展开进一步探讨。
表9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方法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5 类:口语教学、口语表达过程、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和其他。不同研究内容的论文数量及其比例如表10 所示。
表10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内容
口语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堂内外、教学法、口语教材等;口语表达过程指口语分析、口语产出过程特点等;口语测试包括口语考试、口语评分等;口语表达结果指口语的语言特征;其他包括思辨探讨、方言教育、日语商业用语、在华日本儿童的日语口语能力等。由此可知,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内容中口语教学占比高达66.7%。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口语教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笔者对这一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分类,见表11。
表11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中口语教学的细化分类
由表11 可知,口语教学中课程设计的论文数量最多。课程设计又可以分为传统课堂设计与互联网课程设计。其中,传统课堂设计中有5 篇论文是关于小组任务的(如河内彩香等2014),互联网课程设计的论文有2 篇(如趙恩英、長谷川守寿2010)。
从表12 的统计结果可知,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对象以学习者为主,其中以在日留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最多(57.4%),其次为海外(非日本)日语学习者(14.8%)。此外,研究对象为在日居住外国人(非留学生)(如入江友理2011)和日语教师的论文各有2 篇(如顔幸月2019)。其他研究对象有在华日本儿童、日本大学生(如劉蓉蓉2018)。
表12 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对象
2010—2019 年间,我国日语界对于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表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外语界的重视。本文参照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和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比较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与前二者的异同。
首先,无论是我国日语口语教学还是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和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均不稳定,波动较大。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和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多采用实证性方法,通过实验证实假设,因此得出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可信度也更高;反观我国的日语口语教学研究,采用实证性方法的论文数量较少,这说明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深入的实证分析。再次,由研究内容可知,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集中在口语教学上,其他方面的研究内容偏少。而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中,虽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口语教学,但其他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被研究者们忽略:口语表达过程占比与口语教学一样,均达到28.2%;口语测试、口语表达结果和口语语境因素等研究的占比也均达到10%以上。最后,对比研究对象可知,相较于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和日本日语口语教学研究而言,在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中,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占比达92.3%,而针对其他对象如高中生、教师等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根据以上的总结,下文将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这三个维度,探讨我国的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缺乏科学、深入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在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中应用得并不广泛,多数研究为思辨探讨,缺乏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来支撑其观点。因此,未来该领域应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增强研究的科学性,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二是研究视角广度不足。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内容仍然围绕着教学法、课堂设计等传统教学研究,基于某一个理论或者教学法探讨其可行性及课堂效果,对于口语测试、口语语境因素等方面关注较少。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应多借鉴英语学科,或是国外的研究视角,多角度开展研究,加强研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是研究对象过于单一。当前我国日语口语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日语专业本科生,而对其他层次的学习者如高中生、高职生以及教师的关注太少。特别是对于高中日语学习者的研究,与近年来高考日语的热度不成正比。从刘云(2020)的分析来看,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选择日语高考的人数增加至48000 多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也应是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本文在概观2010—2019 年间我国日语口语教学、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日本日语口语教学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仍存在缺乏科学、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视角广度不足,研究对象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我国日语口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者今后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本文在对我国日语口语教学、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日本日语口语教学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时,缺乏对细化分类下的各部分研究内容的价值的具体阐述,在今后的文献调查研究中,笔者将丰富并完善具体研究内容价值的分析。
本文得到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话题熟悉度对日语口语产出效果的影响”(22YCX109)的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