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海相关专业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8-13 09:21张德强徐立清李晓伟
中国海事 2022年7期
关键词:航海高素质船员

张德强,徐立清,吕 明,李晓伟

(1.潍坊海事局,山东 潍坊261200;2.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108)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国际贸易总运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作为海上物流链畅通和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重要保障,船员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对我国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该纲要,2021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对推动我国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部为积极推进船员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鼓励航海类院校开展“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

二、制约我国船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船员总体数量超过177万[3],虽然船员数量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船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航海相关专业招生数量减少,学生海上从业率较低

航海相关专业学生是船员队伍尤其是高素质船员队伍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陆地就业机会的增加,加上公众对船员职业了解不够,近十年内,航海相关专业总招生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18年后招生人数才开始略有增加。但学生毕业后从事船员职业的人数近几年却越来越少,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2011—2020年海船船员教育培训机构航海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单位:人)

表2 2017—2019年部分航海类院校毕业生上船比例表

(二)学生船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航海类院校在航海相关专业设置了认知实习、适任评估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内容来增加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由于多数航海类院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实习船,学生实习在实际执行中比较困难。即使毕业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商船上实习,学校对学生船上实习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很好控制。仅靠短时间的校内评估实训,还是与实船顶岗操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对于学生作为船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特别是在服从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与其他国家船员相比存在差距。

(三)校企融合不深入、航运企业育人主体责任发挥不明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然而在传统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航运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对于航海相关专业学生的系统培养尚未与学校形成有益互补,不能很好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协同育人。

航海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船员队伍的重要使命,航海类职业教育又是培养高素质船员队伍的主力军,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已成为航海类职业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9]。

三、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寻求高职航海相关专业高素质船员培养的有效路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自2017年与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始了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高职航海相关专业“校企双元、校船联动”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平台

学校借助自身混合所有制高校办学的体制机制优势,与公司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建华洋海事产业学院。双方共同为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产业学院内开设的3个航海相关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紧密对接海洋运输产业链及华洋合作企业用人岗位需求。

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对产业学院中航海相关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专兼职教师选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10]。组织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华洋海事产业学院的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组织框架图

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了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要素的汇聚,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资源供给,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了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二)构建“校企双元、校船联动”的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开展合作研究,将企业对航海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岗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对接,构建了“校企双元、校船联动”的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船舶2个载体,实施“1学年(在校)+0.5学年(在船)+1学年(在校)+0.5学年(在船)”的“校企双元、校船联动”的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为校内航海基本知识、素质培养(学校育人为主,企业育人为辅);第二阶段为船上航海能力培养(企业育人为主,学校育人为辅);第三阶段为校内航海专业知识、专项技能获取(学校育人为主,企业育人为辅);第四阶段为船上综合能力提升(企业育人为主,学校育人为辅)。具体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校企双元、校船联动”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

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和航运企业两个育人主体、校内和船舶两个育人环境的有效结合,不断强化了学生对船员就业岗位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船员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生毕业后海上从业率低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范式。

(三)建立“五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按照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部署,以满足修订的《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对航海相关专业学生知识要求为基本,以提高学生未来适任能力为目的,着力兼顾学生船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船员职业综合素质如图3所示:

图3 “五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1. 构建“厚植爱国情怀,弘扬中华传统,建设海洋强国”大思政课程模块。实施大思政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未来作为船员的公共素养。

2. 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拓展”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以满足对航海相关专业学生知识要求为基本,提高学生适任能力为目的进行构建。同时,专业知识教学中注重深入挖掘人员、船舶、环境、管理四大要素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育人,进一步加强学生船员职业素养教育。

3. 构建“五层进阶式”实践技能课程模块。通过借助企业码头停泊船、校内专业实训室、校内模拟船、校内仿真模拟器、企业运输船舶构建校内外结合的集“专业认知实习、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任实习”五层进阶式的实践技能课程模块,有力提高了学生的船舶岗位适任能力。实践中还注重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于一体。

4. 构建“智信合一”船员综合素养课程模块。增设航海职业教育学、航海人文与心理学、船员职业素养等课程,并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智信合一”的航海特色综合素质课程模块。积极邀请合作企业高级船长、轮机长进课堂开展航海文化宣讲;利用“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宣传船员职业和船员贡献,弘扬“爱国、进取、敬业、奉献”的船员精神,增强学生对从事船员职业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进一步提高船员职业的吸引力。

5. 构建“四融合、五递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双创课程与双创大赛融合、双创教育与双创文化建设融合的“四融合”,推动学生从自我认知→目标定位→大赛引领→项目孵化→利益获取的“五阶递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构建“五位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了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兼顾、公共精神与船员职业素养的统一,充实完善了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达到了高素质船员的标准要求。

(四)建立“功能集约、资源共享”的航海相关专业校船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基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统筹校企双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建立了功能集约、资源共享的航海相关专业校船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包括企业码头停泊船、校内专业实训室、校内模拟船、校内仿真模拟器、企业远洋运输船舶在内的“五条船”,如图4所示:

图4 校船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学生通过利用“五条船”进行层层递进的实训实习,大大提高了技能水平和岗位适任能力。解决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单打独斗”,学生上船后岗位能力不适任的问题。

(五)打造“双师双能、专兼混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以华洋海事产业学院为有效载体,打造了“双师双能”师资成长平台。产业学院师资由双方互聘互认,学校聘请企业船长、轮机长等高级船员为学校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海上实践工作,实现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打造了“双师双能、专兼混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如图5所示:

图5 “双师双能、专兼混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通过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企业优秀的在职船员和专业教师由原来的“缺条腿”走路,到“短板融合,协同前进”,孵化出满足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要求的“双师双能、专兼混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实践应用效果

(一)提升了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海上从业率

自山东海事职业学院2017级航海相关专业首届现代学徒制班学生试点以来,每年参与试点的学生三副/三管轮适任考试初考通过率达到78%以上,毕业后继续留在航运企业从事船员的人数比例达到94%以上,明显高于普通班的学生情况,毕业生质量得到合作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高度认可。试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具体比较情况见表3、4:

表3 2017—2019级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华洋海事现代学徒制班”学生考证通过率、海上就业率统计表

表4 2017—2019级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航海相关专业普通班学生考证通过率、海上就业率统计表

学生毕业后实习三副、三管轮期间可顶职一水或一级机工,月平均收入达到2 500—2 800美元,实习结束顶职三副或三管轮后月平均收入达到5 000—5 500美元,毕业后3—5年内可顶职二副、二管轮,月收入达到5 500—5 800美元,与其他航海相关专业普通班级学生相比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优势(见表5)。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并在省内外多家院校被借鉴和推广。

表5 “华洋海事现代学徒制班”学生毕业后岗位工资收入情况统计表(以2017级为例)

(二)师资队伍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教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实践过程中,双方师资人员共同牵头开发了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个、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1个、评为市级高水平专业群项目1个、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团队1个、完成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立项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完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3个、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发表论文35篇;出版教材4部;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大赛获奖12项。

(三)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社会服务贡献突出

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积极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参与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近3年培训了1 369人,帮助他们实现了再就业。学校还与潍坊海事局、潍坊市文明办共同成立全省首家新时代海上文明实践基地,面向广大群众宣传航海文化、传播海上文明,提升船员职业的社会认可度。

五、结语

近年来,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其他航海类院校与航运企业合作在不断探索如卓越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但是由于航海相关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如何让校企双方在合作育人基础上保证各自权责利一致和形成运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仍需做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同时,作为海事主管机关也应不断修改完善国内在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方面的规则制度,与航海类院校、航运企业一起推动我国航海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共同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助力。

猜你喜欢
航海高素质船员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航海博物馆
中韩船员沉船遇难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