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2-08-12 01:21杨静安徽省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
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双减生活化美术

杨静 安徽省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

“双减”政策下,小学阶段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全面改革,除了要配套调整作业外,更重要的是要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的全面落地,体现个性化、因材施教和全面育人的教学特色。小学美术教学要坚持生活化原则,从生活中整合课程资源,推进教学的全面创新。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当前美术课堂当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两个方面的问题,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解决教学设计不够生活化、学生美术学习缺少个性以及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使生活资源能够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推进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高小学教育全面育人的实际教学效果,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入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使生活资源充分融入美术教学当中。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要求

(一)“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

“双减”政策是国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之下,所做出的重大教育改革部署。此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存在较为严峻的“内卷”现象,导致家长、学生和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竞争中,学生压力巨大,教学环境缺少对学生成长需求的尊重,学生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这种教学环境不符合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的本质诉求。“双减”政策的提出,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其中以作业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为对象提出的教学改革,本质上是推进教育“减负增效”的政策构想,强调在避免公共教育资源浪费的前提下,维护教育公平,发挥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愉快、被尊重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将美术学科教育看作是“副科”,认为其在教学当中可有可无。但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美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双减”政策下,美术学科教育将会拥有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支持。美术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从课堂教育质量提升视角出发,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美育作用。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导向

“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理解美。在教学导向方面,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美术学科本身更加追求理论与实际的彼此结合,其中技术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二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够使学生拥有真正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之外,还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使学生在美术素养环境中,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思维探索。“双减”政策下,美术教学应当真正走出课堂,结合“双减”政策所提出的课后教学服务等新理念,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当中,近距离接触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美术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感受美术学习中生活元素融入的重要作用,真正形成美术的核心素养。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隐藏在生活当中,伴随着生活共同存在”。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进行解读后不难发现,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将生活和教育两个部分作为同一性而存在。但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生活硬生生地植入到教学当中,而是要以生活场景为引导,融入各类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生活。

生活与教育并行,教育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发挥价值,学生的生活目标确定了教育的最终方向。对于美术学科教学来说,生活资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搭建生活化的教育场景,使生活成为教育的中心,利用生活和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推动,使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更为紧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对于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

(二)生活化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资源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中,各类生活资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将生活资源作为核心,融入其中,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特色,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继而理解美术的生活化含义,感受美术的生活审美特性,紧跟时代步伐,理解审美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小学是美术教学重要的奠基阶段,教学手段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进入生活化的趣味环境中,促进教学的全面升级。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创新,传统教学当中陈旧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托,组织开展教学创新。目前,学生在小学阶段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相应的能够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的生活资源也更为多样。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是要将学生接触到的熟悉的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彼此之间相互结合,另一方面是要将教学方法与生活方法相互结合,教师从中挖掘其中的教育共同点,通过相互迁移、彼此影响的方式实现融合和创新。

三、生活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设计未能体现出生活化特征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以“高大上”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部分教师存在对于美术资源的误判,认为艺术远高于生活,进而从高屋建瓴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美术课堂与生活脱节,美术作品未能反映生活,学生也没能感受到自己与美术之间的关联。笔者在对课堂教学观摩中发现,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美术作品或美术原理的理论解析层面,缺少从学生视角出发分析美术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导致学生很难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学习的趣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缺少对于美术艺术的深层次理解,加之未能建立起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无法真正接近美术。

(二)学生的美术创作缺乏个性

个性化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个性来源于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依托独特的情感抒发,最终创作出能够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的创作是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创作技法和运用色彩,使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规律,最终完成美术作品。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当中,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美术创作教学更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开展,教师设定一个相对固化的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中所有关于主题的表现都是在课堂当中完成,而不是进入生活中从视觉的感官出发获取信息,获得情感体验。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按照思维定式来创作美术作品,使得美术作品缺少个性,千篇一律。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画自己”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徐悲鸿年青时的画像,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及周围同学的五官特征,并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教师通过具象的形象,让学生动脑、动嘴、动眼,先把观察到的特点描述总结,再动手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表现造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三)学生普遍缺少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在学生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表示虽然喜欢美术当中的绘画和各种色彩,但是对美术课缺少参与的热情,原因在于:在美术课堂当中学生不能够随心所欲地绘画;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单一死板,学习的机械性较强,没有给予自由发挥的空间。小学美术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艺术学科,教学所需要的就是将艺术之真、艺术之美挖掘出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其中,接受艺术的熏陶,最终理解并认同艺术。学生在课堂当中被剥夺了自由表达的权利,没有了贴近自身、贴近生活的感受,导致他们很难感受到美术的价值,体会到美术的趣味。

四、“双减”政策下融入生活资源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在造型教学中融入生活资源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活动当中的基础,这部分教学应当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自由表现,大胆地表达对情感的认知。造型当中所运用的形体、外观等框架都是表现情感和思想的手法。教师应当“以造型为手法,表现为目的”进行造型教学。学生只有真正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造型艺术,感受到不同的造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才能够在意识当中形成美术造型意识。

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运用观察类游戏开展教学工作,将想象、游戏、创作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感官体验当中,将各种思维融入观察和想象当中,使学生深层次理解造型。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博物馆参观活动项目,以博物馆资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博物馆当中有着大量的人物雕像,这些人物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部分塑像之间有着彼此的交互,在人物雕像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雕像的形象记录下来。为了激发学生的造型思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雕像造型畅想故事,为雕像创编一个美好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造型艺术作品的感情,理解造型与情感表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在审美赏析中融入生活资源

小学美术审美能力的形成,在于近距离接触各种美术作品,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体会美术作品当中的丰富情感。学生在美术感受当中能够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感受美术本身的美学价值,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培养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材当中设置了“欣赏·评述”专栏,这一专栏除了展现美术作品,还对艺术家的生平、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等进行了深入介绍,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宏观的美术世界,使学生能够在了解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中培养审美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与生活资源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的方式将生活资源巧妙融入其中,带领学生接触更多的生活资源,感受生活当中的美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民间面塑”部分,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面塑出发介绍的生活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新年习俗开始,通过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当中涉及的面塑艺术作品,并在课堂中展示交流这些记录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民间面塑”当中学习美术知识,引导学生赏析各类民间面塑作品,感受其中的艺术形式之美和背后的文化传承之美。

(三)开展面向生活的美术探索

生活资源进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组织综合探索活动项目,引导学生以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当中有哪些与美术相关的美的事物。人美版美术六年级第一单元“探寻文明的足迹”和第二单元“探访自然的奇观”便是以生活实践为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教学服务,开展研学活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户外的研学旅游,通过近距离接触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感受生活当中美的存在和美的多样性。

美术中的美与生活中的美,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双减”政策下,教师在组织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将生活资源融入美术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双减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