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靖 钟晨曦 吴彦 吴瀚 李健 谭偲 Fang Jing Zhong Chenxi Wu Yan Wu Han Li Jian Tan Cai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鸟瞰 © shiromio studio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两江校区鸟瞰 ©麒文摄影
潍坊歌尔学校鸟瞰 © 吴清山
学校作为文化空间载体,肩负着“以创新性空间改善教育模式”的使命。有温度的校园空间不仅能陪伴和引导青少年的成长,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Immanuel Kant)指出,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先验形式。对应到教育空间,城市、环境和时间给校园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也使中小学校园这类具有“通常范式”的建筑类型,产生了特定语境下的针对性“人文”解法。
要使建筑服务于具体的人和生活,我们首先要认识使用人群的生活方式,了解所在环境的地域特色,这是一个从共见走向异见、从普遍走向特殊的过程。
我国的教学模式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式教育和“老师+学生”的互动式教育阶段,在探索新的教育建筑空间形态,使之与教学模式改革匹配的实践中,国内领先的中小学校园建筑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好的设计要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在重庆两江人民小学项目设计中,我们提出了自由、多中心的空间设计目标与社会化学习的复合空间特质,试图打破单一功能空间的限制,回归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营造集学习、交流、运动于一体的校园空间。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片区,紧邻城市主干道、机场东联络线和轻轨站,与城市公园隔御临河相望,周边规划均为居住用地。项目场地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近15m,总建设用地面积46 740m,总建筑面积50 000m,共48间教室,住宿1 150人。结合小学生与教职工的5分钟步行圈范围,场地主次入口分别布置于东、西、南三侧,临城市支路,其中东侧主入口处结合原防护绿地,设置生态停车场,供接送孩子的家长与来访人员临时停车。建筑规模较大,基地面积有限,如何处理高密度校园空间成为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
区别于传统、单调、沉闷的建筑布局,设计采用自由、融合、多元的空间策略,整体布局退让场地红线3~4m。功能分区遵循北静南动、上聚集下开放的原则,将教学区分布在场地北侧,配套运动区、综合行政区和生活区分列南侧。食堂、地下停车场紧邻后勤、车库入口,通过风雨连廊到达礼堂、图书馆、综合楼等公共活动区;教学楼以不规则屋面单体的形式,围绕综合楼和下沉庭院以顺时针方向规整排列,与之相对的四栋宿舍楼灵动错落地分散在场地最南端;艺体中心正对校园主入口,位于东西轴线的西侧,连同礼仪广场分隔风雨操场、行政楼等与课程紧密关联的功能场所。设计分层利用高差、与地景结合,极大地削减了建筑体量。首层灰空间、庭院与各个标高的屋面、操场通过草坡、坡道串联成一个户外平台,贯穿于各教学楼间形成立体乐园,这是学生们课余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公园式的校园环境与乐园式的生活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学生们被培养成包容性极强的个体,成长于绿树林荫之间。
重庆的气候冬冷夏热,不利于室外活动,但小孩子的行为是无序自由的,如果有条件,他们会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将整个校园的底盘作为一个连续的“空”空间,即连续、通风良好的灰空间——风雨连廊,并在其之上种植绿树,这是对底层灰空间最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我们希望孩子们既能尽情地释放天性又能避免风吹日晒。这里的庭院“下沉”作为一种视觉“假象”(建筑均在地面之上且采光、通风良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绿树环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这是重庆地区常见的多首层设计手法。靠近庭院处的半室外空间串联室内外,天气好的时候将门打开,还可将庭院作为教学空间的延展。
高低起伏的户外平台顺应地势,如同从场地里生长出的花园,将学校消隐于地景之中。由低到高的入园路径和由静到动的下园流线构筑出的奇趣世界,营造出共融、自由的氛围,打开了孩子们探索未来的窗口。消防流线结合入园路径沿建筑边缘布置,地下车库可提供150个停车位。
设计的初衷是打破传统校园严肃的外壳,塑造多样化、趣味化的乐园。在底层的连续空间之外,我们将校园的上部建筑分解成小体量溶解到自然之中。校园北部为教学区,六栋立面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建筑沿基地边缘展开,每栋房子都有不同的表情和性格,这是一至六年级的教学楼。多样的立面风格又使用相对统一的建筑语汇,通过相似的比例尺度、相同的倾斜形体、一致的窗洞元素互相联系。每栋小房子都拥有一个内向庭院和多层通高的公共活动台阶,后者作为教学场所的中心空间,可延伸为拓展课专用场所。六年时间、六栋建筑,孩子们每升一级都会搬到新的教学楼,在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中收获个人成长、知识积累的成就感。
校园中部的运动、礼仪、综合行政区连同教学区的下沉广场,创造出了置身“森林”的学习环境;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屋顶花园形成的户外平台,让孩子们在课间就能“上房揭瓦”;校园的东北、西北两侧各有一片农田,每个班级认领一块田地进行耕种,使孩子们在游戏、劳动之余能变得健康、勇敢。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将集体划小的方式,让孩子们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小团体,帮助他们建立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创立于上世纪初,倡导“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两江校区位于重庆市水土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场地临近云汉大道并与数条次干道相接,周边竹溪河畔环绕,规划建设多个公园与沿河景观带。得益于早期和校方的深入沟通以及对西大附中办学理念的充分解读,实际建造基本按照设计意图在逐步呈现。
场地内部高差达47m,用地面积约12万m,总建筑面积超12万m,需容纳高中部和初中部共120个班,以及行政楼、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中学校园的配套建筑,如何平衡场地与体量之间的关系,成为项目面临的首要挑战。同时,场地地形起伏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平面上呈现两端开阔、中间收紧的流线形态,内有保存完好的高地、溪谷、梯田式景观。场地周边水系来源于金刀峡,上游无城镇与工业污染,水质优越。基地内部植被繁茂、花草丛生。设计需梳理现有优质的环境资源,同时平衡高密度校园功能,双线并行的思考贯穿了设计始终。
面对高密度的初、高中部功能分区问题,为平衡二者在教学资源与空间上的交叠与冲突,结合地形的天然区隔,我们提出“相对独立、资源共享”的解决方案,同时设置“双校门”,分流初、高中部人流。
考虑到初、高中部均有开展实验、艺术课程以及饮食需求,实验楼、艺体中心和食堂布置在初、高中部中段。实验楼靠近需求相对更多的高中部最北侧,邻近初中部。操场布置在地块最东边,与艺体中心相邻,初、高中生从南、北边均方便到达,路径流畅。由于游泳更适合高中学生,游泳馆布置在地块最南端。双分部在校园布局中呈现的“独立且共享”的状态,既考虑了校园的整体性,又兼顾了初、高中部各自的功能与空间差异。方案结合原始地形,保留中心低谷,建筑顺应地势布置在高处。消防车道沿建筑展开,无障碍坡道亦可顺势到达每一栋单体。初中部从北侧山地正门进入,顺势下行;高中部从南侧谷地进入,依山上行。二者交汇于图书馆、礼堂、食堂、大型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形成可分可合、便捷联动的交通流线。
教育家约翰x 杜威指出“教育,要有利于人回归自然。”最大化顺应地形的布局方式,使自然在校园中得以充分保存和流露,高中部教学楼呈U形布置,开敞处面向沿河景观绿带;首层顺地势架空,将原始地貌纳入建筑,与内部空间形成联动。潺潺溪水萦绕在场地周边,为减少噪音,将食堂布置在瀑布和溪谷旁的入口广场地下,通过中庭引风,形成“观水而不废食”的场景。场地中央的“山谷”图书馆亦顺应梯田走势,轻置于花谷东侧。
“山谷”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场所,原始场地呈浅丘坡地,是一片位于地块中部的油菜花谷。图书馆位于山谷一侧,尽量保留原始场地的脉络和精髓,呈现一半山野一半书院的空间特色。这里不仅坐拥校园内最具特色的山谷花园,同时也是校园的流量中心,学生们在此既可以安静阅读,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室内外活动。
随着学校招生的展开和教学模式的完善,山谷的梯田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劳动课,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作物。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学生们在校园里感受四季更替、岁月更迭。依山就势的自由体态,层叠错落的生态绿谷,不仅最大限度地消解体量、减少土方,同时暗合“游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西大附中学风。
校园建筑设计的重点在于要将日常使用者——学生们的情感、经验和归属纳入空间设计,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不仅仅让建筑师或者甲方喜欢,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使用者喜欢。以往的设计将人群看作社会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而今天,“人”逐渐成为所有社会过程围绕运转的核心,这就要求建筑设计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其相应的空间使用方式。
山东省潍坊歌尔学校总建筑面积31 940m,建设用地面积40 120.3m。由于场地用地条件紧张,建筑师采取了中国古典园林擅用的“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一种富有趣味、迂回、小尺度、借景的建造方式,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多样化的场所体验。设计摒弃了常规的由功能主导的建筑策略,从内容出发反推空间,建筑师也一同参与到校园的课程设置和任务书的编写中,用近一年的时间推导出这座由“空间”引领学生探索内在、自我成长的有机建筑体。我们希望歌尔学校的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记住自己的文化原点,不忘初心。
抽象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意蕴,校园整体采用回游式手法组织空间,为学生们创造了与各种人群、环境、事物相遇的机会。回廊与建筑单体底部的架空层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入口空间。室外楼梯串联起二层屋顶平台,回游路径穿插部分教学空间,形成室内外互相渗透、互相联动的空间氛围以及“外廊环绕、内廊贯通”的动线规划。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这个建筑里是无惧、务实的状态,因为任何一个空间的主观“设计”都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令人动容的是在后续探访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当初设想的场景,孩子们感受这个空间时,并非感受中式园林,而是在体验中式园林设计中的精髓。
在空间布局之外,校园整体的回游性还体现在场地与外界景观的连接之中。设计继承并优化了传统的对景、借景等造园手法,引入西侧景区和南侧复耕地的绿色资源,通过花园、草坪等多尺度、多流线的景观节点丰富回游层次、模糊室内外边界,营造出分而不隔、穷而不尽的视觉体验。这种人工影响的自然,带着人类生活的痕迹与技艺,却又更易被感知,并产生通感。
我们没有直接使用符号化的儿童元素或具象化的建筑手法,而是通过南北向主轴串联所有功能。校园西侧为用于思考、交流的主题庭院;东侧为风雨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主体建筑内设置大量廊道、平台、楼梯等非正式交流空间,孩子们在此漫步、玩耍、嬉戏、相遇……成长的烦恼在动静相宜、自由共融的氛围里,滋养出人类精神世界最闪亮的记忆。
为了鼓励学生们开展各项活动,我们在建筑周围放置了大小各异的灰空间、挑空门厅、屋顶露台、无功能的复合空间等场所,创造出可视与不可视的空间关系,孩子们在其中既能安静阅读,也能群体活动。对建筑的叙述无法替代每个人在其中所获得的体验,我们秉持着空间育人的设计原则,将美学思想渗透至每一处细节。北侧主入口以坡屋顶隐喻中国传统建筑,虚实相间的体块关系彰显文化气质;教学楼温暖的立面、充足的光线,让最纯真的生活意趣在室内外流淌;自由灵动的单体布局、张弛有度的共享空间令学生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展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精神世界的思考。
面对“高密度”的制约条件,gad设计的三所校园都采取了亲和自然的策略。不同的是,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两江校区地域特质鲜明,建筑师依据地形,将大体量消解于自然;歌尔学校从文化特色入手,将多维度场景纳于有限的校园空间中。
当下,教育建筑不再只承载单纯的教学需求,而是打造丰富自我、发散思维、创造价值的生活场景。校园空间的营造,应打破固有的同质化刻板印象,重拾对场地的人文关怀,再现对空间的美学诉求。我们正试图以可持续的建筑手法,打磨出拓宽生命维度、探索自我成长的复合空间;以自然教育和美学教育为原点,塑造学生的心理及人格结构。
1-15,22-24 gad(杰地设计)提供
32-34,38 gad(杰地设计)提供
16,17,19-21 shiromio studio 拍摄
25,28,31 shiromio studio 拍摄
18 存在建筑拍摄
26,27,29,30 麒文摄影拍摄
35-37,39 吴清山拍摄
1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重庆两江人民小学
业主:重庆两江新区新南教育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重庆市两江新区
建筑设计:gad(杰地设计)
项目总监:吴瀚
项目主创:谭偲
设计团队:吴瀚、谭偲、余渊、胡明奇、曾维、曾思源(建筑);黄嘉、郭俊杰、周波、何欢(结构);周逢源、赵丹、王柱、许兰森(给排水);夏继东、杨胜利、苏喜庆(暖通);周兴悦、李东晋、黄春雷、梅洪(电气)
室内设计:重庆市设计院
景观设计:重庆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5.4万m
设计时间:2016.10—2018.04
建成时间:2019.08
摄影:shiromio studio、存在建筑、gad(杰地设计)
2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两江校区
业主: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新城
建筑设计:gad(杰地设计)
项目总监:吴彦
项目主创:谭偲
设计团队:吴彦、谭偲、余杨、李琳、王灵艳、曹远行、郭鑫、曾思源、管雷宁、郭彧、杨建伟、徐士勇、王铮音、卢震、李敏、张路、李艳波、公衍伟(建筑);杨卓兴、王连花、黄嘉、周波、舒启军、徐士杰、韩光、刘成欣、杨帆、孙广鑫、刘发钦、李涛、吕晓东、王华强、刘海洋、张希川(结构);周逢源、赵丹、赖江涛、杨鹏、秦睿、崔俊芳、刁可德、陈建勇(给排水);夏继东、刘有智、杨胜利、刘元坤、刘争光、刘成、龚娇(暖通);周兴悦、阳玉云、蔡长雨、隋媛媛、穆卫浩、冯龙生、周林、李盛、王煜团(电气)
室内设计: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建筑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gad青岛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筑景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成都x 华艺匠人
总建筑面积:12万m
设计时间:2016.08—2018.05
建成时间:2020.09
摄影:shiromio studio、麒文摄影
3 潍坊歌尔学校总平面图
项目名称:潍坊歌尔学校
业主:潍坊歌尔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
建筑设计:gad(杰地设计)
项目总监:李健
项目主创:李健、朱慧斌
设计团队:李健、季烨、朱慧斌、李堃、沙威、梅玉建、丁旭阳(建筑);勘志豪、杨耀武、施展(结构);焦芳、徐炯(给排水);徐智峰、周燕、姚梦婕(暖通);陈晓云、张健鹏(电气);罗威、王丁丁、蔡雯悦(景观)
总建筑面积:3.2万m
设计时间:2019.08
建成时间:2020.12
摄影:吴清山(山间影像)
设计将校园的上部建筑分解成小体量溶解到自然之中,校园北部为教学区,6栋立面风格不同、颜色各异的建筑沿基地边缘展开,每栋房子都有不同的表情和性格,这是孩子们一至六年级的教学楼。
The design decomposes the upper buildings of the campus into small volumes and dissolves them into nature.In the north of the campus,there are 6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styles and colors along the edge of the site.Each house has different expressions and personalities.This are the teaching buildings for children in grade 1~6.
4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楼轴测示意
5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首层组合平面
每栋小房子都拥有一个内向庭院和多层通高的公共活动台阶,后者作为教学的中心空间,可延伸为拓展课专用场所。6年时间、6栋建筑,孩子们每升一级都会搬到新的教学楼,在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中收获个人成长、知识积累的成就感。
Each small house has an inner courtyard and a multi-story,double-height public activity staircase,which acts as a central space for teaching and can be extended into a dedicated space for extension classes.6 years,6 buildings,children will move to a new teaching building every year,in the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to gain personal growth,knowledge accumulation of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6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楼剖透视
7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三至五年级教学楼日景
8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楼“红房子”9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楼“木房子”
校园中部的运动、礼仪、综合行政区连同教学区的下沉广场,创造出了置身“森林”的学习环境;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屋顶花园形成的户外平台,让孩子们在课间就能“上房揭瓦”。
In the middle of the campus,the sports,etiquette,and administrative complex,together with the sunken plaza in the teaching area,create a "forest" learning environment.The communal space and the building's roof garden form an outdoor terrace,allowing children to enjoy playing between classes.
10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区空间关系
11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宿舍楼首层空间关系
12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宿舍楼“家庭”单元
13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综合楼剖透视
14,15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模型照片
16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入口广场17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风雨连廊18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教学楼室外庭院
19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公共空间
20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从入口广场看一年级教学楼
21 重庆两江人民小学图书馆与下沉庭院
设计最大化顺应地形的布局方式,使自然在校园中得以充分保存和流露。高中部教学楼呈U形布置,开敞处面向沿河景观绿带;首层顺地势架空,将原始地貌纳入建筑,与内部空间形成联动。
The nature can be fully preserved and revealed on the campus.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building is u-shaped,and the open part faces the green belt along the river.The first floor is elevated along the terrain,incorporating the original landform into the building and forming a linkage with the internal space.
22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礼堂和食堂组合剖面23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图书馆组合剖面
图书馆被置于山谷一侧,呈现一半山野、一半书院的空间特色。这里不仅坐拥校园内最具特色的山谷花园,同时也是校园的流量中心,学生们在此既可以安静阅读,也可以开展丰富的室内外活动。
The library is gently placed on the side of the valley,present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alf mountain and half academy.Not only is the valley garden the most distinctive on campus,but it is also the flow center of the campus,where students can read quietly and have a variety of indoor and outdoor activities.
24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图书馆轴测示意
25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山谷”图书馆
26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山谷”图书馆27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逐级退台的建筑手法
28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半室外庭院
29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教学楼外景30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架空层连廊31 西大附中两江校区架空层
抽象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意蕴,校园整体采用回游式手法组织空间,为学生们创造了与各种人群、环境、事物相遇的机会。回游路径穿插部分教学空间,形成室内外互相渗透、互相联动的空间氛围。
From the construction implic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the whole campus adopts the method of traveling to organize the space,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meet with various people and environment.Part of the teaching space is interspersed with the return path to form a space atmosphere of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32 潍坊歌尔学校校园空间
设计没有直接使用符号化的儿童元素或具象化的建筑手法,而是通过南北向主轴串联所有功能。主体建筑被注入大量廊道、平台、楼梯等非正式交流空间,孩子们在此漫步、玩耍、嬉戏、相遇。
Instead of directly using symbolic children's elements or figurative architectural techniques,we connected all functions through the north-south axis.The main building is inject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l communication spaces such as corridors,platforms and stairs,where children can stroll,play,and meet.
33 潍坊歌尔学校东立面图34 潍坊歌尔学校剖面图
35 潍坊歌尔学校教学楼室外楼梯
36 潍坊歌尔学校教学楼多功能空间37 潍坊歌尔学校教学楼虚实相间的立面
建筑周围放置了大小各异的灰空间、挑空门厅、屋顶露台、无功能的复合空间等场所,创造出可视与不可视的空间关系,孩子们在其中既能安静阅读,也能群体活动。
Grey spaces of different size are placed around the building,such as empty foyers,roof terraces,and non-functional compound spaces,creating a visible and invisible spatial relationship,where children can read quietly and also play in groups.
38 潍坊歌尔学校墙身节点详图
39 潍坊歌尔学校屋顶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