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云 李欣月 李芸熙 辛宗谕 韩栗村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北京身为国家首都,应以政治、军事、文化等首都功能为主要任务。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关于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对首都功能造成的影响逐渐加剧,长期以来北京积聚了过多不利于首都功能发展的要素,比如金融业、一般性产业和部分以服务为主的产业等,既然北京的城市功能以政治、文化、科研为主,而多数产业的定位与北京首都功能相悖,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首都核心功能的持久发展。北京在重视城市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重工业和污染性的产业被转移至河北地区,同时借助政府支持的力量,实现北京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那么为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的正常进行,疏解北京的低端化产业,有关非首都功能的产业亟待被转移至雄安新区,帮助北京产业升级换代。
在北方地区,北京和天津地区自身有政策支持和科技力量的加持,河北的资源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资源掠夺的现象。经济方面,北京发展 “一枝独大”,津冀地区资源纷纷向北京倾斜,资源分配不均使 “北京吃得好,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局面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欲使非首都功能成功疏解,相关产业顺利转移,首要之举是建设好雄安新区,既要发展当地金融行业,提升经济水平,又要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改革措施,稳扎稳打地建设未来新区。因此,建设雄安新区能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既满足了北京首都功能发展的需要,又顺应时代的优势,将北京的优势效应辐射到河北等周边地区,有利于京津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足鼎立”。
作为首都城市,北京一直承担着许多首都职能,过去还一直承担着金融方面的职能,其实这是典型的非首都职能,这些都给北京带来了巨大压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已出现许多城市病,无论是环境、人口还是交通都亟需改变。在这种背景下,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通知,雄安新区的建立将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迁移,缓解首都的一系列问题。其中,金融职能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的重要内容,雄安新区对北京金融产业的承接不仅会使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强化,还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但是当前雄安新区在金融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如何更好地利用并发展当前的金融资源承接非首都职能,大力发展雄安新区的金融产业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探讨的问题。
国家对雄安新区金融方面发展建设尤为重视,因为金融职能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中,分别从金融机构的承接和金融企业业务创新两个方面对金融职能作出指示,要明确承接方向,同时推动金融与新领域的融合发展。并且,在2019年发布的相关意见中也对雄安新区的金融发展做出了详细指示,包括财政支持、税收政策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多个方面。由此足以看出国家的重视度,同时反映出雄安新区在相关工作发展中的政策优势。
政策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雄安新区的发展,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目前雄安新区的金融水平有待提升。
3.2.1 对北京金融环境分析
虽然北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并且近年来在强化这些战略定位,但是它仍旧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北京市政府建立了大量的金融产业聚集地,为各类金融机构在北京创建总部和分支机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说明北京的金融环境相对完善且现代金融体系已经形成并趋于完备。
同样其金融产业十分发达,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金融行业是北京所有行业中增加值最高的行业,远超高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这种趋势愈加明显,足以看出金融行业的地位。近些年,北京市政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指示,深化改革创新,使得金融产业从数量、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
3.2.2 对雄安新区金融环境分析
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前,很多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并不了解,但从一句话便可以大致知道发展如何:这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建设规划的城市。雄安新区是由几个县城组成,在新区设立之前,当地以农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支撑金融产业的发展,因此金融产业十分匮乏。在这样的情形下,建设发展雄安新区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雄安新区成立以来,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已经着手准备在新区的建设,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入驻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授信政策、信贷规模、审批权限等方面倾斜资源,一举增强银行业支持新区建设发展的能力。经过三年的努力,雄安新区的金融产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终结合雄安新区的政策和制度优势,持续为当地带来机遇,构建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目前,雄安新区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力相对较强,无论是模式上还是体制机制上都在进行创新,拥有十分强大的活力。
3.2.3 北京与雄安新区的比较
通过具体分析,无论是北京还是雄安新区,这两者的发展都十分引人注目。但我们不可否认之间的差距,雄安新区还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区域内的金融系统仅属于县域级别,而北京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这样的差距也决定着区域内的金融产业存在差距。北京是各大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依着本身具有的优势在近些年依旧吸引大量各大金融机构的入驻,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更是不可忽视。雄安新区虽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吸引了金融机构入驻,但发展比较落后,由于当地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几乎没有证券、信托、租赁和期货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吸引力又会下降一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它的金融环境和金融产业质量很高,现代金融机构体系趋于完善。北京市政府一直努力打造以金融街为主、中央商务区CBD为辅的金融产业聚集地,通过集聚为金融机构提供便利,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反观雄安新区,本身发展起点低,虽然有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但这种支持能带来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自身的经济水平也不足以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所以金融环境和金融产业的质量较低,与首都相比差距依旧很大。此外,中国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雄安新区很难建立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所以金融体系的建设也不完善。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在当前形势下,雄安新区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首先,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较好,相对北京的大城市污染,有着生态方面的优势。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绿色宜居新城区”是新区建设的第一位,应该坚持环境与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因此绿色金融是完全可行且势在必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第一步是完善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的健全可以为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一些发达国家早时发布过一些法律支持本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例如,美国曾颁布《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余责任法》,明确了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
其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金融行动小组曾发布过一百多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不是每一种绿色金融产品都适合当地的发展。雄安新区应该利用好当前所了解的内容对产品进行创新深化发展。个人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投资产品和绿色信贷产品等种类不断增加,在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应该先分清重点,找到最适合当前发展的产品,将资源最大化,而不能盲目开展产品的投入。
最后,规范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研发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监管部门与相关金融系统的信息联系,将信息公开透明,规范交易流程。在监管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领域,雄安新区应该发现其中的机遇,将“区块链+金融”创新融合,并且从中可以进一步深化推进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创新。例如,对绿色信贷创新,将绿色环保理念引入信贷政策制定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具有浓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底蕴,是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虽然京津冀区域内的资源很丰富,但是城市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及不合理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还未建立,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和各种资源的浪费,并且天津、北京本身实力较强,对资源的吸引力较大,资源的流入也会较多。所以,雄安新区应该合理整合引导资源的流入,做好统筹规划,加快对重点领域的投入,放大自身优势,提高各个方面的吸引力,从而获得大量的金融资源来更好地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
首先,应该利用好自身地理位置优势,重视并发展京津冀与雄安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加强联系,尤其是与北京金融街等的合作,并依靠广泛的区域资源发展自身的金融产业。其次,学会融合和错位发展。以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看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整合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并融入这个大趋势之中。但是也要明白自己的优势与特殊之处,实现错位发展,进而深入金融领域,将错位发展应用到其中。最后,雄安新区的金融体系要拓展和充实,既要内部完善,又要外部完善,但重点要放在“外部”上。引入大型企业,向北京和天津学习,开放式发展金融产业,吸引国外的一些企业入驻,最终可以获得大量金融资源,促进雄安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
当前,雄安新区的建设依旧在继续,金融方面的发展有待深化,虽然面临的困难依旧很多,但能够为其带来更加强大的动力。在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承接金融职能,对内就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利用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绿色宜居新城区”,以新的技术带动金融产业发展,并打造具有“雄安”品牌的金融产业。对外要引进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将金融机构进行合理布局,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要利用政策优势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增加资本流动性,更好地链接京津冀以及其他增长极,形成良性循环,雄安新区才能更好地在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承接北京的非首都职能,为自己寻找机遇,最终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