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尚善教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22-08-11 01:55
现代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业德育课程

■ 盖 莹

自2007年起,学校探索“尚善教育”校本模式的建设与实践,着力打造“尚善教育”品牌体系,带动全校办学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升,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一、问题的提出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如何改变育人方式,学校重点思考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学生感恩意识不强、同情心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对父母的养育照料认为理所应当、同学间因一点小事闹矛盾需要老师解决等现象并不少见。通过“尚善教育”校本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受被爱的幸福;同步开展校外拓展化柳叶课程,通过社会实践为身边的人送温暖,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感恩意识不强、同情心不足的问题。

(二)德智割裂、系统化培养不够

学校德育与智育本应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教育体系,但现实中重智轻德、重德轻智、德育智育各自独立实施等教育现象却经常发生。学校多维融合,从“品格素养”和“学业素养”两个方面构建尚善教育育人目标体系。课程从主体、空间、年级、学业态度、方式、路径等多维度开发,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课程系统整合、并行发展,有效解决了德智割裂、系统化培养不够的问题。

(三)学生品格教育、学科素养学习过程中教学组织单一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与智育课程的实施存在课程设置单调、教学组织单一等问题。尚善教育体系课程的设置,多角度丰富课程内容,因生施策,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解决了对学生品格教育、学科素养学习过程中教学组织单一的问题。

(四)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

目前,小学教育评价中存在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范围狭窄、评价缺乏激励效应等问题,评价缺乏科学性。“尚善成长量化评价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观,创造性构建了评价学生品格成长与学业提升的量化标准。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注重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励学生把个人发展愿景和社会担当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了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二、“尚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内涵

(一) “尚善教育”文化理念来源

什么是教育?许慎《说文解字》讲得很明白: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礼记》“学记”也明白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大学》首句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尚善”育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我校主要根据孔子、孟子、王阳明三位儒家“尚善”教育论述,构建起了学校“尚善教育”理论体系。

1.孔子坚持善人成长文化理念

孔子曾言:“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意思是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美好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善人”和“有恒者”两种道德者,并将“善人”道德境界置于“有恒者”之上,说明“善人”是普通人努力的崇高境界。

2.孟子宣扬人性本善教育思想

孟子全面继承并深化创新了孔子的善人成长文化理念,和来访的各派学者及其弟子多角度阐释了他的性善论思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提出的性善学说,肯定人人都有善端。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并将内心善端发扬光大,皆可成为圣贤。

3.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思想

明朝著名学者王阳明继承了孟子“良知”性善学说,提出人生的终极使命不是格物,而是格心。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致”即“尚”,“良知”即“善”。

(二) “尚善教育”内涵解读

上述“善人·性善”儒家经典文化的论证思考,为我校“尚善教育”学校文化内涵界定提供了有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撑。我校从“善”的价值内核及其成长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确定了学校“尚善教育”文化内涵。

“尚”为尊崇、注重、提倡、倡导之意。“善”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道德意义上的良善,二为能力意义上的善于、擅长之义。道德意义上的良善,一方面表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现代性价值观;另一方面,则是指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二者相互补充、密切结合,共同构成新时代的人格要求。能力意义上的善于、擅长,既是指小学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善于学习、善于做事、善于交往等;同时,也是指每一位学生都要寻找、发现和培育自己的优势、特色和个性,找到自己擅长、喜欢、善于的方面或事情,做最好的自己。

(三) “尚善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1.“品格素养”的指向是“向善”,侧重培养学生尚善的必备品格,分解为主体、空间、年级三个维度。

图1 “尚善教育”目标体系

2.“学业素养”的指向是“崇学”,侧重培养学生崇学的关键能力。我们将其分解为学业态度、方式、路径三个方面。

三、“尚善教育”的柳德荷学课程建设

“尚善教育”培育学生品格素养和学业素养育人目标,是通过开发实施“柳德课程”与“荷学课程”来实现的。我们借省会市树“柳树”、市花“荷花”,分别将学生品格课程、学业课程命名为“柳德课程”与“荷学课程”,如图2。

图2 “柳德课程”与“荷学课程”体系

(一) “柳德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做人的必备品格

将“柳德课程”进一步开发为柳根、柳干、柳叶三个学生德育子课程,分别侧重课堂德育整合化、校园德育主题化、校外德育拓展化。

1.“柳根”班队会德育课程

图3 “柳根”班队会德育课程

“柳根”班队会德育课程是以国家德育课程为统领的对地方与学校德育课程的整合化,即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托我校自主开发的儿童哲学和尚善主题班队会课程。

我校率先研发了儿童哲学课,以善为源,诱发儿童善端,针对小学生看世界、看生活、看他人、看自己的独特视角,精心选取了国内外生动的故事、寓言和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在故事、案例和问题中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辨,培养学生对善恶美丑具有初步的辨析能力,初步了解哲学的思考方法。

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融合儒家经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尚善”文化内容 ,形成了以“尚善”为主题构成的各年级柳根德育课程,构成了课堂德育整合化的柳根课程。

表1 “柳根班队会德育课程”一至六年级内容框架表

2.“柳干”主题德育课程

对各年级校内德育重点活动进行主题化课程开发,体现了学生德育由课堂向校园的延伸。确立六个年级“尚善”主题活动课程:一年级为入学常规教育课程;二年级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三年级为沟通交往教育课程;四年级为共享成长教育课程;五年级为感恩理解教育课程;六年级为责任奉献教育课程。学生们在活动的体验中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整发展,形成了校园德育主题化的柳干课程。

图4 “柳干”主题德育课程

此外,在“双减”背景下,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化、专业化,办有温度的教育,重点构建课后延时服务柳德“π”课程。一方面,100%满足学生课后延时作业辅导看护需求;另一方面,将文体特长专项培养、兴趣社团陪优、博雅云课堂拓展及班级项目化组队、社会优质志愿服务团队等社团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有温度的课后服务。

表2 山东师大附小“柳干”主题课程内容框架一览表

目前,学校已建成航空航天体验馆、数字国学体验馆、大舜陶吧、VR科学探究室等20余个场馆并全面开放。建立红领巾传媒中心、民乐队、合唱队等73个学生社团,帮助学生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在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省教育厅网站、教育局官网等媒体点赞报道。

3.“柳叶”研学德育课程

图5 “柳叶”研学德育课程

“柳叶研学德育课程”是对学生校外德育成长进行拓展化课程开发,体现了学生德育由校园向社会的拓展。主要有以下三类拓展课程。

马蹄寨村委会位于柏林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897户,3593人。全村共有党员94人,有贫困户153户569人,低保户485户;五保户5户;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其中女1人,初中学历3人,高中学历2人,大学学历1人(大学生村官),党员5人,团员1人,年龄最大60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40岁。从目前情况看,在本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持续开展的雏鹰小队和“红领巾寻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节假日,小组围绕国家的重大事件进行寻访,在寻访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日新月异。学生们通过完成各类任务,从而发展沟通、交流、表达、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二是不同年级开展的传统节庆体验活动课程。主要是针对春节、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学生在家体验、在校交流讲述节日由来等成长活动。参加校外的素质拓展德育活动课程。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各年级分别设立不同主题的拓展课程,组织参观、访问、打卡标志性建筑,开展文化科学、娱乐、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三是深度研学旅行课程。形成了“主题式·多元化”深度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了人文、科技、艺体、自然等四大类主题研学课程,形成了行前活动导学培训、行中导学课程体验、行后评比展示的系列化研学教育流程。研制出项目定制“研学旅行导学手册”,此项目被立项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

(二)荷学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

将荷学课程进一步开发为荷根、荷叶、荷花课程。这三个学业子课程主要体现的是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为语文与经典、数学与思维、英语与交流、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科学与环境六门学业课程,分别侧重基础学科学导化、国家课程主题化、跨学科课程项目化的荷学课程整合探索。

1.“荷根”导航学业课程

“荷根导航学业课程”侧重对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打造爱学课堂,旨在通过这种学习导航单支撑的新式学导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提取、表达、纳新、综合运用信息的关键学习能力。

一是确立了“导航单”主要研究目标:首先进行了解读课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结合各科《课程标准》,开展学科课程目标解码活动,建构各册课程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学习导航单”,突出全覆盖、全评价、以生为本、以学促教的特征。构建新爱学课堂模式,打造基于“学习导航单”支撑“学而施教、以学定教、学导相济”的爱学课堂。

二是利用“导航单”爱学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关键学习能力,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确立了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主角”地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课堂合作交流之后的“小老师”汇报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拓展提升的关键学习能力。

2.“荷花”主题学业课程

通过整合学科内容,提炼师生感兴趣的课程主题,开展基于学科背景的主题课程开发活动。语文学科分别开展了“绘本”“寓言”“论语”“泉城”等主题课程开发;数学学科分别开展了“数说大明湖”“桥梁设计师”“理财小达人”等主题课程开发;艺体科学教师分别开展了“民族善韵”“轮舞童年”“舜和陶意”“让世界爱上中国节”“AR生命家园”等主题课程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资源。

在省教科院课程整合专家指导下,研制了基于国家课程的18门类主题课程开发纲要并陆续开发出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主题课程学习文案。

图6 “荷花”主题学业课程

经过初步教学实践,师生满意率达100%的主题课程有12门,其他6门主题课程满意率均达95%以上。

表3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的18门学科主题课程满意率统计表

3.“荷叶”综合学业课程

是指借鉴STEM课程开发理念,确立课程开发项目,依据跨越学科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整合项目课程目标,开展教学实施与评价的综合性学业课程。

(1)走班选修荷叶课程

积极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探索实践,培训各科教师开发适合自己特长的选课走班课程。现在已经形成了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技、生活与技能、艺术与健身四大种类30余门课程,在中高年级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中广泛应用。

(2)跨学科STEM荷叶课程

陆续开发航天创智STEM课程、教室智能门锁STEM课程、厕纸人脸识别STEM课程、话筒升降感应STEM课程等。开展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Scratch编程教学初探”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学校被授予“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称号,获评济南市首批智慧学校、济南市首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校。

(3)经典诵读综合项目荷叶课程

我校以语文骨干教师参与编写、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一至六年级丛书为资源支撑,整合十几年来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传统文化体验展演、研学孝亲感悟等经验,打造出了“小学诵、解、习、行经典诵读课程”,系列教材在全国发行使用。

猜你喜欢
学业德育课程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艰苦的学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