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宇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山东广饶 257300)
脑出血是临床中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失语、瘫痪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心理造成负担[1]。当前,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手段为颅内血肿清除手术,该手术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二次出血、颅内感染、脑疝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因此,需要在术后对患者辅以适当的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传统的常规护理仅关注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心理、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等关注度不高,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护理要求。有关文献指出[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是采用循证医学证据在围术期实施优化措施,具有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加快康复速度等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该护理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尚待商榷。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21 年4 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57 例: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3.22±6.90)岁;出血量34~150 mL,平均(49.39±5.44)mL;体重指数(BMI)19~32 kg/m2,平均(24.52±3.27)kg/m2。观察组57 例: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44~79 岁,平均(54.68±5.57)岁;出血量38~150 mL,平均(50.59±5.51)mL;BMI 18~31 kg/m2,平均(24.47±3.2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已通过广饶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4]中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符合开颅清除术指征;均知情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临床资料不完整。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降血压治疗,加强患者的环境护理,为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禁止剧烈运动,避免再次出血[5];护理人员需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遵医嘱予以患者降压药物合理控制血压;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压,避免二次出血情况发生;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食清淡、富含营养饮食,保持通便顺畅[6]。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1)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就该疾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估,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情绪疏导措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手术后24~48 h,观察患者病情,确定其症状稳定后,给予患者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肢体状态制定功能训练计划、加强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以加强肢体灵活性,恢复日常活动能力;(2)住院期间: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48 h 后对其实施康复训练,主要有肢体按摩、吞咽功能训练、关节被动活动等,每次30 min,每日4 次;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实施全身协调性训练,主要有双手上举、排尿、排便、翻身、移步等,每次40 min,每日3 次;在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期间协助其实施上下楼梯、站立平衡训练,同时进行模拟进食、穿衣训练,每次1 h,每日2 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引导其予以患者关怀、鼓励,以此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配合度。(3)出院后:在患者出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教授其家庭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体位训练、床上活动、站立与行走训练。体位训练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俯卧位等;床上活动训练包括床上坐位平衡、关节被动训练、翻身、肢体主动运动、前后与侧身移动等;站立与行走训练均在家属看护的情况下实行,包括上下楼梯训练、站立及平衡训练与床-轮椅移步训练。
两组均护理7 d。
(1)神经功能:护理前、护理7 d 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及面瘫等方面,共12 项,总分0~42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7]。(2)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护理7 d 后,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估,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如厕及平地行走等,共10 项,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8]。(3)生活质量:护理前、护理7 d 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评估,包括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4 个维度,共74 个条目,各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佳[9-10]。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 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护理前,两组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 后,观察组MBI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B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MBI 评分比较[(),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74 中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 后,观察组GQOL-74中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QOL-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GQOL-74 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目前临床治疗脑出血主要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其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但患者术后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活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故需要开展有效、科学的护理模式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1]。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本,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此缩短恢复时间[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7 d 后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提高其神经功能。原因在于,人类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建能力,在适当的刺激下受到损坏的神经元可再生,针对语言、运动方面训练,并采取适宜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中枢系统信息输入,有利于神经通路恢复,促进神经细胞轴突形成新的突触,发挥大脑的神经代偿能力,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速度[13-14]。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是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按摩、日常生活等方面训练,同时予以心理方面的干预,通过语言、肢体功能训练等方面刺激患者神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7 d 后的MBI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原因在于,常规护理只注重疾病本身,对患者的心理、生活能力及功能恢复并不注重,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早期关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可为后续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15];同时,该模式在患者出院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教授其家庭康复训练的内容,督促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7 d 后GQOL-74 中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原因在于,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住院期间的早期康复训练和住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心理负担,最终改善生活质量[17-18]。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有助于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