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兆荣,陈艳新
(1.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七病区,山东临沂 276005;2.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山东临沂 276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酒精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但酒特有的诱惑力易使人上瘾,且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酒精是一种麻醉剂,会降低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判断力,长期大量饮酒易对酒精产生依赖,造成精神、行为障碍[2]。传统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主要采用抗精神病、抗抑郁、镇静安眠等药物治疗,及指导患者住院强制戒酒。短期的传统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病情,但效果并不明显,且此病极易复发,长期住院和用药不但损害患者身体,还会加重其家庭负担[3]。团体康复护理是由具备较多康复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已患某种疾病患者提供康复干预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以增强其对疾病治疗的自信,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加快病情恢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4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98 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比,探讨团体康复护理对患者自尊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8 例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中因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2)均为男性;(3)可正常交流,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排除标准:(1)多次到院戒酒仍无效果;(2)合并其他重大身体疾病及精神病。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以口头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饮酒过量对身体的危害,帮助其以递减法逐渐戒酒。叮嘱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类食物。院内护理干预时间为2 个月,出院后电话随访1 个月,每2 周1 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戒酒小组:由1 名资深心理咨询师、5 名责任护士组成,组内定期进行酒精、饮酒过量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酒精依赖的危害性,深入分析其原因,针对性制定可行方案。(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以友好、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其充分的关心、尊重,建立平等护患关系。(3)定期组织交流会:将患者分为每组5~6 人,以分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告知饮酒过量的危害、共同制定具体护理方案,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共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反思期):第1 周,组织3 次反思交流会。引导患者反思既往过度饮酒对身体、生活造成的危害,思考戒酒的意义及如何戒酒,做好戒酒规划。鼓励患者与患者间的相互沟通,分享戒酒心得,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不断增强戒酒信念,签署监督计划书,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日常戒酒。②第二阶段(执行期):第2 周开始,每周组织4 次交流会,持续4 周。护理人员鼓励患者间沟通、交流,对于执行力较佳的患者,可引导其向病友分享自身戒酒心得;加强患者与其家属间的沟通,叮嘱其家属予以患者鼓励及支持,若患者出现反抗、敌对等行为,需加强沟通,引导患者宣泄自身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戒酒小组可引导患者通过闭目养神、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确保其心理处于稳定状态。③第三阶段(维持期):持续3 周。患者在该阶段情绪较为稳定,戒酒反应较轻微,护理人员需鼓励其进行功能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进行心理疏导,每周2 次,鼓励家属、患者均参与,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关怀,使其提高戒酒自信。出院后电话随访1 次/周,家庭随访2 次/周,不断强化患者戒酒正念,出院后随访护理时间为1 个月。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戒酒情况:护理1、3 个月后采用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AWS)[5]评估。包括2 个维度,分别为植物神经分量表(6 个项目,各项目评分均为0~3 分)、精神症状分量表(5 个项目,各项目评分均为0~4分),评分越高,则患者戒酒反应越强烈。(2)自尊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采用自尊量表(SES)[6]、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7]共同评估。①SES:包括10 个条目,各条目评分均为1~4 分,总评分范围为10~4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自尊感越强。②PSSS:包括12 个项目,各项目评分均为1~7 分,总评分12~84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力越强。(3)社会功能: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8]评估,包括3 个维度,分别为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各条目评分均采用5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社会功能越好。(4)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9]评估,包括4 个维度,采用5 级评分法,分别为自我概念(0~32 分)、健康认知(0~68分)、自我管理意识(0~24 分)、自我管理能力(0~48分),总分0~172 分,评分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1、3 个月后,观察组AWS 中植物神经分量表、精神症状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W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AWS 评分对比[(±s),分]
护理前,两组自尊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SES、PS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尊感、领悟社会能力对比[(±s),分]
表3 两组自尊感、领悟社会能力对比[(±s),分]
护理前,两组社会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SSPI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SPI 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SSPI 评分对比[(±s),分]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ESCA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ESCA 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ESCA 评分对比[(±s),分]
酒精滥用、酒精依赖易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精神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衰退、冲动伤人、易激惹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酒精所致精神、行为障碍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短暂控制患者病情,但该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单一药物治疗不利于病情长期控制[7]。因此,临床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传统的常规护理以口头宣教为主,未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评估,缺乏护理方案的持续性调整、改进,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影响护理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AWS 中植物神经分量表、精神症状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ES、PS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SPI 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SCA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实施团体康复护理对加快患者戒酒、改善其社会功能效果确切,利于提升患者的自尊感及自我护理能力,早日回归社会生活。分析其原因为,团体康复护理通过组建戒酒小组,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加强护患、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成功戒酒经验,以达到共同戒酒的目标。在团体康复护理中,心理护理占据重要地位,若患者产生较重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帮助其找出诱导原因,发现情绪突破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疏导其不良情绪[9]。本研究团体康复护理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反思期,以加强患者认知为主,使其感受到酒精对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主动戒酒;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均为护理实施阶段,第二阶段患者的负性情绪较为强烈,团体护理小组通过引导其深呼吸、听音乐等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的正向信念逐渐形成正向反馈,进而不断增强疾病治疗自信,加快病情改善[10]。以分组方式定期组织交流会,能够使患者在社会群体中获得鼓励,利于提升其自尊感,加快融入社会生活活动;同时,病友、家属、护士均可满足患者社会支持需求,能够使其在意志不坚定情况下获得支持、鼓励,对改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团体康复护理能够促进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戒酒,强化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利于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快自尊感和社会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