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梁培芳
(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日照 276800)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的有效方法,在产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麻醉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但是在行剖宫产手术中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腹部脂肪层肥厚致切口相对较大所引发的切口愈合不良问题也逐渐增多,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恢复[1-2]。产妇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剖宫产术后多有母乳喂养的需求,术后促进切口有效愈合至关重要[3]。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水肿消退,促进伤口愈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促进切口愈合的治疗中。中药外敷是在相应部位敷捣烂或研成粉末的中药草,以达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目的。大黄、芒硝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收敛止痛之效。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5 年10 月—2020 年10 月于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0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肥厚产妇为对象,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对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于我院住院分娩的50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肥厚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指征;产妇意识清楚,可配合完成本研究;产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者;为瘢痕体质者;术后伴大出血者;伴有皮肤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 例。对照组年龄21~37 岁,平均年龄(29.84±2.08)岁;初产妇13 例,经产妇12 例;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9.11±0.38)周。观察组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9.94±2.07)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14 例;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08±0.4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将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巴山仪器厂销售公司,CQ-25 型,渝食药监械(准)字2008 第2260059 号] 置于产妇腹部切口上方30~50 cm 处,设置频率为30~50 kHz,照射30 min/次,2次/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取芒硝、大黄分别为300 g、100 g,并均将其研磨成粉末,装入10 cm×20 cm 无菌布袋中,放置2 层纱布于产妇腹部切口处,并在纱布上面放置大黄芒硝药包,然后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具体方法同对照组。
两组均连续治疗4 d。
(1)切口愈合情况:统计治疗后10 d 内产妇腹部切口甲级愈合情况,甲级愈合即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4];并记录产妇腹部切口红肿消退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
(2)脂肪液化情况:具体评估标准为:切口出现液化且长度为1.0 cm 以下为轻度;切口出现液化且长度短于切口的1/2,有少量脂肪滴,切口渗出淡黄色液体为中度;切口裂开,存在血性液体,渗出大量淡黄色液体为重度。
(3)疼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4 d 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值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4)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烫伤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10 d 内,对照组有17 例为甲级愈合,观察组有23 例为甲级愈合,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2.00%(23/25)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
观察组切口红肿消退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红肿消退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切口红肿消退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d]
观察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脂肪液化情况比较[n(%)]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多数产妇由于害怕疼痛或担忧阴道分娩影响阴道松紧度选择剖宫产,以及剖宫产术后再孕、高龄产妇的增加均致使我国剖宫产率呈升高趋势。但受手术时间、手术环境及孕妇身体素质等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风险较高,尤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肥厚产妇,不仅延长了产妇的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影响产妇腹部美观,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伤害[4]。红外线具有穿透、反射、共振、吸收作用,照射于产妇腹部切口处,皮下组织可产生不规则运动,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促进新陈代谢,使炎症消退,减轻患者疼痛,从而降低液化、切口感染风险,促进切口愈合[5-6]。红外线照射还可调节局部免疫功能,加快切口愈合速度。然而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单纯应用红外线照射的治疗效果仍然未达理想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外科术后局部气滞血瘀,加上感受外邪,导致邪毒瘀阻,致使切口愈合缓慢,故术后应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止痛之法。大黄、芒硝为苦寒药物,大黄具有解毒、祛瘀、泻火、攻积之效,芒硝具有散结、行血、消肿之效,联合应用可协同发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芒硝中含有的硫酸钠具有抗菌、消炎、减轻细胞水肿的作用;大黄中含有的大黄苷元、蒽醌衍生物等具有杀菌、改善微循环、利尿、消炎等作用[7]。将大黄、芒硝等研磨成粉末外敷于切口处,可充分发挥药效,促进血液循环及切口愈合。同时中药对切口的刺激性小,并能够保持局部干燥,有利于切口更好地愈合。红外线照射产妇腹部切口后可增加氧化氢酶活性及糖元含量,促进细胞新生,加速切口愈合,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所产生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收敛止痛之效,可促进组织再生,加速切口红肿消失及切口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0 d 内甲级愈合率较高,切口红肿消退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短,脂肪液化发生率较低,VAS 评分较低(P<0.05),表明在剖宫产术后腹壁肥厚产妇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减轻切口疼痛。张怡群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芒硝与大黄外敷联合红外线局部照射可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促进切口愈合,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从安全性角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外线照射与大黄芒硝外敷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产妇普遍易接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所选样本量较少,后期应增加样本量的纳入,做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后腹壁肥厚产妇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降低脂肪液化发生率,加速切口愈合,为临床促进切口愈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且费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