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2022-08-10 06:21:34高丽娟
传媒论坛 2022年12期

高丽娟

红色文化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其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对理想信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红色文化承载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历史和记忆,注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主旋律的导向。红色文献资料的整合与开发是图书馆的主要责任之一,红色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整合与开发是红色文献资料典藏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红色文献资料利用率提升,增强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文献资料概述

(一)基本涵义

本文所研究的红色文献资料,主要是指我党成立之初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由党政机关、根据地等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著作以及党组织文件和根据地出版的书籍与报刊等。 基于此,红色文献资料是我党近现代革命史的载体,同时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红色文献资料不仅涉及特殊时期有关地区的政治、历史以及经济文化和宣传教育等文献,而且还应当涵盖原始文献的一系列衍生物,换言之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整理以及开发而成的研究成果。

(二)红色文献资料的价值

红色文献资料所记载的是共产党成长、壮大的革命历史,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录,其充分展现出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数革命先烈在革命的道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应当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进行全面整合与开发, 将红色文献资料以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这对新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史料价值。图书馆的红色文献资料见证了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历史,同时也是各根据地红色革命传统与政治遗产,其昭示了革命胜利是必然之势,对于今天的改革建设具有较为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政治价值。图书馆通过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开发,可以有效提升政治传播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的正确行为和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同时,其政治价值还体现在可以有效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和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和落实我党的方针政策,激励全国各族儿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三,经济价值。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老一辈革命先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为我们树立的榜样,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思想意志、精神力量,可以有效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第四,文化价值。全国各地的革命根据地,无数的革命壮举以及英雄人物与事迹,皆为革命故事、影视以及红色歌曲等最原始经典创作素材。在现阶段拜金主义、娱乐至上的不良意识形态强势侵袭时代背景下,加强红色文献资源的整合,唱响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势在必行。

二、红色文献资源研究综述

(一)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走访国内部分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实地调研以及收集了很多的数据信息,很多问题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缺乏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而且部门之间也缺乏密切的协作、业务缺乏规范性、科学合理性。目前来看,图书馆尤其是红色文献馆的运营途径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即筛选馆藏、共享文献资源、定向搜寻以及旧刊新用,然后再进行专项的购买和数字加工,最后立体呈现出来。地方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收集过程中,坚持的是职能决定、需求导向、差别化、量力而行以及系统性和可持续原则,这在一定程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搜集方法也采用的是OPAC关键词搜寻,采用的是顺藤摸瓜方法,或者向社会求助,或者旧书店书摊里寻宝。

(二)数据库建设

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纸本建设, 包括红色文化资料馆、展柜等建设,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可分为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现有图书馆馆藏的红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其次,自建本地特色数据库;最后,红色文献资源导航。事实上,数据库的建设与研究涵盖各地区红色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同时还提出了建设数据库的专门建议。比如,韶山毛主席图书馆,虽然比较典型,但是其数字资源建设不到位、数字平台作为现代网络阵地红色基因传承的属性、文化舆论导向性并未凸显出来,尤其是数字资源平台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外加强合作,全面推动文献资源的共享,对红色基因阵地的基本属性传承予以强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革命老区的图书馆, 可以利用红色文献资源积极构建旅游类数据库;各地区图书馆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基于现存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生涯留下的文献资源,进行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而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三)推广服务

红色文献资源的推广服务是关注的重点所在,通常研究者会从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等开展。基于红色文献资源的多角度以及多途径应用,通过开发可以全方位地进行展示与宣传,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功能,发挥其育人功能。基于智慧图书馆的视角,可以设想一下红色文化下的图书馆如何进行智慧服务;对新馆而言,其部分空间功能应当进行再造,并且设立独具本地特色的主题图书馆,以此为创新案例,以主题图书馆为基本的模式,在广大革命老区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尝试在实践中持续常态化的一种推广服务形态。目前,有很多学者阐述当前图书馆开展阅读工作的必要性,从推广到院馆合作,从推广人物到推广活动,从图书馆阅读信息的发布,到各图书馆推广方式和情况分析,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发蜻蜓效应。从推广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应当将党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有效融入到红色文化之中,使其更加的丰满。

(四)存在不足

从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献资源本身,可延伸空间以及服务开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红色文献资源目录编制不完善。从实践来看,红色文献资料目录的编制过程中,机构与个人较多,其中包括图书馆、党史研究室、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和书店出版社等机构。不同主体条件下,目录编制的标准参差不齐,编制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现有的红色文献资源目录来看,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不利于读者深度检索。此外,红色文献资源收集以及整理过程中,主要来自于捐赠部分, 图书馆接收的捐赠文献资料如何进行处理,一律归于红色文献资源与否,需要深入的探讨。第二,红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其收集与整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图书馆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效用,仍需进一步探究。文摘资料数据库以及全文数据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在发布时应当特别注意文献,尤其是原始文献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即当今时代背景下依然按照原始面目进行全文发表合适与否,查阅级别以及授权等级是否需要重新设置。第三,红色文献资源具有多样性, 馆藏文献资料是否需要进行分级标准设置,均需进行深度探索。第四,红色文献资源整理及其开发,应当充分考虑目前的政治以及政策因素,出版环节应当报批审核;该种环境条件下,图书馆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收集的红色文献资源,需要仔细思量。

三、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

图书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纪念性图书馆,比如1998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建立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百年的重点工程项目,即为红色图书馆。它是在中央文献资料研究室的统一指导下,为了有效收藏和保存周恩来同志的文献、论著、书刊以及音像资料等,设立的第一家红色文献研究中心。从馆藏情况来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题的红色文献和图片影像资料超过8万册(件套),其中国家等级资料文物达1040件册,记录了周恩来同志不畏艰险、卓绝斗争的奋斗历程。那些存量丰厚的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覆盖了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多个时期,同时也涵盖了独有的共产党人品格、精神、风范以及楷模事迹等,这些都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宝贵财富,极具党史研究价值。因此,在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整合与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注重拓展以及延伸红色文化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与范围,以此来有效提升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一)以红色精神研学为根本,构建红色文献教育建设模式

图书馆藏的红色文献资源是集印刷资料、音像视频以及图片和数字专题库等多元媒介于一体的馆藏资源,在面对红色资源整合与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涉及教育技术学、知识工程学以及影视学等多学科专业领域的复杂工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加强专业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基于资源数字化作为团队的发展依托,基于项目建设任务分工,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从具体项目的确定、宣传教育、素材处理以及平台的开发和文献资源的管理与应用等多个方面, 确保开发环节最优,凸显图书馆的红色教育资源特色;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线上教学与红色教育成果分享等多种开发模式。通过该种方式,使得团队成员以专家协同、学科联动以及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开发团队,积极采取模块化以及系统化的红色文献资源开发路径,有效发挥教学专家、技术专家以及设计专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的优势作用, 从而实现人员的最佳配置, 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整合与开发建设模式

(二)加强组织机构联合,全面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新时期背景下, 为了能够形成完整的虚拟数据库,应当积极联合其他机构,共同组建维护技术团队,通过合作有效推进文献资源的馆藏化与数字化建设。通过组织机构的有效联合,能够充分发挥人才、文献以及技术等层面的优势,突显其协调功能。一方面,文献资源的布局和建设数据库等方面,可以协调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各自领域又可以有效拓展服务,共建共享文献资源,推广阅读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采用该种方式,有利于促进系统及数据库的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基于此,我们应当依托于图书馆丰富的全文数据库,紧紧围绕特色红色文化进行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与优化整理,从而推进文献资源的馆藏化以及数字化建设。首先,基于图书馆丰富数字资源库的应用,来有效找寻红色文献资料,从而形成题录库、全文导引以及文摘库等,并在此基础上汲取图书馆人员在专业库建设方面的应用技术和流程控制经验,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数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系统检索功能。其次,发挥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红色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与质量管控,科学合理地把握好文献数据源,对数据库规模进行规划,注重其附加值。需要强调的是,还应多定期对组建的系统运行情况、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修正以及维护和数据更新,从而全面推进该系统资源的完善。除了上述文献资源数字化以及馆藏化建设外,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图书资料以及报刊研究、地方志和相关的文物多媒体库建设项目,依托于上级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人才与技术的支援,充分发挥本馆优势、突显特色,然后对印刷型馆藏文献资源进行针对性数字化扫描、标引以及OCR和入库检索等。

(三)创建特色分馆,提高红色文献资源书目的查检率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化与数字化基础之上,建议将馆藏的红色文献资源纳入到更高级别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平台。由于该平台的文献资源管理能力更为强大和成熟, 完善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丰富多彩,因此可实现多层次的区域服务。依托于平台基础,可将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服务作为特色运行,从而实现馆藏文献的一卡通、网络化服务。在更高级别的图书馆OPAC检索、公共检索系统过程中,可以分别检索出不同主题的相关书目数据。

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红色文献的检索查全率以及查准率,加之对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特殊性、独特性的考虑,我们围绕红色文化、典型人物传记以及著作史料和先进历史等主题,可以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类目,在海量的书目资源中形成针对性的多个类目的史学、党史文献专题库。同时,在关键词、主题词的选取上,还应当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标引词库,提高专题数据库标引以及检索的精准度,这是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优化整合、开发研究的应有之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在当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文献资源的整合开发初心在于保护文物级的文献资源,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因此,现有的红色文献资源具有文物价值,通过对红色资料的有效处理与数字化建设,符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对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数目规模、资源价值以及特征等进一步的规划,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著录细化分类,对文物级的红色文献以及音响资料和报刊杂志等代表性资源进行数字化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红色文献数据为中心,以各省市图书馆为支撑的架构,集采集、存储以及传播和开发应用于一体等硬件设施、多网节点为体系的信息专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献、红色文化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