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胜
开封市口腔医院牙体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慢性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病,主要病因与物理化学刺激、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及创伤等相关,是使牙髓受到龋齿持续刺激,所致牙髓充血、内组织慢性炎症反应[1]。慢性牙髓炎多是由于龋齿不及时治疗或急性牙髓炎发展而致,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易被无视而延误治疗。传统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方法主要为多次根管治疗,通过将根管内部感染物通过化学、机械方法去除,并充填根管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其治疗次数多、时间长,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加上根管治疗术中及术后产生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也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寻求更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2]。一次法根管填充治疗通过一次性操作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反复多次创伤给患者造成的疼痛,避免就诊间隙与热牙胶填充疼痛,更有利于患者恢复[3]。鉴于此,本研究就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充填对慢性牙髓炎患者疼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以下分析。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3月开封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4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3.28±5.33)岁;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7.36±1.85)个月;病变牙位:前牙21例,前磨牙23例,磨牙26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34±5.41)岁;病程3~10个月,平均病程(7.43±1.92)年;病变牙位:前牙22例,前磨牙18例,磨牙3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牙髓炎的诊断标准[4];均为单颗患牙;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牙近期有间隙感染、瘘道;有牙髓治疗史;根尖囊肿、重度牙周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法根管充填治疗:行X线确定根管走向及粗细,局部麻醉后开髓,将牙髓拔除并清理髓腔(用1%次氯酸钠、生理盐水冲洗),用根管测量仪测量长度后,用逐步深入法准备根管;向病变部位注入多聚甲醛,将氢氧化钙通过根管注入髓腔,约1周后根管干燥再次进行填充,随即将碘仿氧化锌糊剂(批准文号:Q/WHLL36,朗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封入,用侧加压法填充,并在X线引导下永久行填充。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麻醉、开髓及根管准备同对照组,在X线引导下填充将碘仿氧化锌糊剂直到充填到位,同样用侧加压法进行永久性填充根管。
(1)评估治疗1周后疗效,显效:X线提示硬骨板完整、间隙正常,无冷热痛、自发痛及咬合痛;有效:偶有轻微咬合痛和酸胀感,抗生素可治愈;无效:冷热痛、咬合痛明显,抗生素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5],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疼痛但可忍耐为4~6分,疼痛剧烈难以忍耐为7~10分。(3)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复诊次数及疗程天数。(4)使用牙周探针测定两组患者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使用咬合力测定仪测定患者咬合力。(5)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情况及牙齿出血、局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例(%)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治疗前5.82±2.37 5.79±2.31 0.076 0.940治疗1周后0.74±1.17 1.45±1.33 3.354 0.001 16.317 13.453<0.001<0.001 t值P值
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复诊次数、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复诊次数及疗程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复诊次数及疗程情况(±s)
组别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疼痛消失时间(d)1.98±0.25 2.13±0.34 2.974 0.004复诊次数(次)3.25±1.03 4.72±1.28 7.486<0.001疗程(d)1.02±0.13 7.85±2.12 26.904<0.001
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情况(±s)
组别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牙龈指数0.38±0.11 0.52±0.15 6.297<0.001出血指数0.49±0.13 0.67±0.21 6.098<0.001咬合力135.84±18.63 129.21±16.42 2.234 0.027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率(2.86%)低于对照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05)。
慢性牙髓炎属于感染性口腔疾病,主要由乳杆菌、链球菌感染引起,根据开放与否,可分为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及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以慢性隐痛、出血等症状为主,夜间疼痛感更强,但一般并不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其病程较长,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口腔检查可见深龋或穿髓,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最常用手段,通过将牙髓中的代谢产物及细菌最大程度的清除,从而阻断不良刺激。另外,根管充填是否成功也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一般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充填时需清除干净根管,注意隔离根管内残留病原物质,做好根尖孔的封闭,以防根尖周病变及感染,出现超充情况,坏死的牙髓会被推向牙根尖组织,从而导致牙本质感染。若出现欠充情况,则会导致残留微生物在根管内繁殖,引发感染[7]。
传统的多次法根管充填由于治疗次数较多,不仅消耗时间及人力,还给患者带来多次疼痛经历,且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多次封药消炎,容易引起牙髓继发性感染,甚至牙髓周围组织及根尖受到破坏,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8]。而一次法根管填充治疗是以高效机械切削根管内感染、彻底消毒为基础,将牙本质侧壁切削,并杂家根管上1/3锥度,进而为根管内化学预备提供了引流路径,达到一次性治疗的目的。结合一次法根管填充治疗的特点,考虑将其用于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复诊次数、疗程均低于对照组,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说明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疗效更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根管充填后发生疼痛的原因包括根管内部残留的细菌、部分内容物从根尖孔被推出、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与内压等,且牙髓被拔出后,有多种介质从根尖部的牙髓组织中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经末梢受到压迫,引起治疗后疼痛,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的消毒、扩大及充填[9]。因此,根管充填技术被不断改进。目前一次法根管充填,将根管准备、消毒及充填一次性完成,不仅减少治疗及就诊时疼痛次数,还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性[10]。而一次法与多次法均可达到相同的疗效,是因为糊剂密封性高,且一次法的充填能起到杀菌、防腐的作用,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渗出[11]。多次法因反复操作,可引起根管内感染物扩散,进入牙髓,从而引起细菌混合感染,而一次法避免了这一可能的发生,但由于一次法单次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应激反应较大[12]。一次法治疗时应注意量取根管长度应准确,采用逐步后退法减轻刺激,避免损坏根尖,根管准备完成后应清理管壁及管内坏死无,减少残留,从而预防继发性感染[13]。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咬合力高于对照组,说明一次法根管填充治疗可改善慢性牙髓炎患者咀嚼功能。考虑主要是由于一次法根管填充可减少对患者根尖系统的损伤,减轻对根管刺激,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牙齿功能,促进牙根尖修复程度,而且还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功能[14]。
综上所述,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可明显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降低感染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首先纳入的患者均为单颗患牙的慢性牙髓炎患者,未观察一次法根管填充在多发患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次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未来仍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