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雪洁,周刘德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生理痛苦,还降低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具有快速止痛、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势,获得患者及医师认可,临床应用逐渐增加。椎体后凸成形术为新型改良治疗方案,其可利用球囊扩张作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改善。但有研究[1]显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骨质疏松病情难以控制,可影响骨折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代谢的改善作用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优劣尚存在争议,既往研究[2]多集中于骨水泥渗漏和伤椎矫正度的对比,对骨代谢及腰椎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代谢及腰椎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每组各105例。椎体成形术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31±4.61)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5.20±0.61)d;骨质疏松分级[3]: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4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男52例,女53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1.26±4.38)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5.31±0.60)d;骨质疏松分级:一级39例,二级44例,三级22例。(1)纳入标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4]中的标准相符;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并于伤后7 d内完成手术者。(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合并暴裂骨折,椎体后壁破裂者;合并骨髓炎、椎体结核、脊柱手术史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椎体成形术组患者通过常规消毒铺巾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腹部稍垫高,取俯卧、胸腰段后伸体位,先行对抗牵引,双侧椎弓根入路,期间使用C形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伤椎双侧椎弓根体表,并进行投影标记。穿刺针与矢状面呈10~15°,在X线的监测下,穿刺进针在正位椎弓根体表投影的外上方。穿刺针尖依次通过骨质、椎体后缘皮质、椎弓根,在椎体前1/3处暂停,期间通过C形臂X线机对穿刺针位置进行确认。控制手术室温度为23℃,调制骨水泥至“团状期”,拔出穿刺针芯,然后在X线的监测下,通过骨水泥推杆向伤椎注入骨水泥至接近椎体后壁5 mm,尽可能使骨水泥填充满整个椎体,若期间通过监测发现骨水泥外渗立即停止推注。骨水泥完全硬化后旋转拔出注射针管,对穿刺孔进行清洁后无菌包扎。
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体位、消毒铺巾、手术入路、水泥注入注意事项、退针等方法均同椎体成形术组,并且全程通过正侧位X线对穿刺针进程、骨水泥注入量等进行透视。穿刺针穿过椎体后侧皮质3 mm后拔出,放入扩张钻。扩张钻扩张到末端位于棘突与椎弓根投影处之间,距伤椎前缘5 mm左右的骨质内,取出扩张钻。采用扩张球囊向双侧椎弓根注入造影剂至扩张球囊扩张至靠近椎体任一皮质缘后退出球囊,控制手术室温度为23℃,调制骨水泥至牙膏状,将骨水泥推至椎体中部,之后步骤过程同椎体成形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
(1)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2)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以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3)影像学指标及腰椎功能。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拍摄正侧位摄片,观察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采用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5]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共10个问题,得分范围为0~5分,加权后,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椎体成形术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手术时间低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骨水泥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s)
组别椎体成形术组(n=1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n=105)t值P值手术切口长度(mm)3.18±0.63 3.13±0.67 0.557 0.578术中透视次数(次)15.58±2.18 21.57±2.16 20.001<0.001治疗费用(万元)1.28±0.41 2.81±0.23 33.350<0.001骨水泥用量(mL)1.83±0.56 1.78±0.54 0.659 0.511手术时间(min)31.08±3.52 42.01±4.44 19.767<0.001
治疗后,两组血清N-MID、25-OH-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高于椎体成形术组,血清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低于椎体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情况(±s)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25-OH-D(nmol/L)β-CTX(ng/mL)N-MID(ng/mL)治疗前椎体成形术组(n=1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n=105)t值P值38.28±5.13 38.93±5.17 0.914 0.362 0.68±0.18 0.67±0.16 0.425 0.671 11.83±1.56 11.78±1.54 0.234 0.815治疗后椎体成形术组(n=1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n=105)t值P值45.15±6.61a 51.76±6.82a 7.132<0.001 0.51±0.06a 0.42±0.07a 10.003<0.001 15.83±2.43a 19.37±2.41a 10.599<0.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ODI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及腰椎功能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及腰椎功能情况(±s)
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ODI(分)Cobb角(°)治疗前椎体成形术组(n=1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n=105)t值P值31.08±2.52 31.01±2.44 0.204 0.838 36.91±4.35 36.89±4.38 0.033 0.974 25.61±3.18 25.80±3.07 0.440 0.660治疗后椎体成形术组(n=105)椎体后凸成形术组(n=105)t值P值12.49±3.38a 12.42±3.10a 0.156 0.876 12.16±2.47a 12.48±2.36a 0.960 0.338 11.37±2.89a 11.85±2.38a 1.314 0.190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骨量降低、骨关节微结构受损,可表现为腰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并增加骨折发生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其临床干预方案的探索成为关注的重点。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属于微创手术,可通过向骨折关节腔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的效果。椎体成形术为基础治疗方案,直接向伤椎内注入骨水泥,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先通过球囊对伤椎进行扩张,再注入骨水泥,骨水泥注入后可迅速在骨折椎体内锚定,固定微骨折,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椎体成形术手术操作更为简便,用时少,且降低手术应用耗材,减少治疗费用,而椎体后凸成形术扩张后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椎体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提高,尽快恢复椎体高度[6]。本研究中,椎体成形术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手术时间低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切口长度、骨水泥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ODI得分均显著降低,提示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但椎体成形术手术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为低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一方面存在骨骼钙质流失、骨小梁破损以及骨生物力学降低,另一方面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注入骨水泥可增加损伤胸腰椎周围应力,促进炎症因子受刺激分泌,增加对椎体内部神经的刺激,增加骨代谢紊乱。25-OH-D可促进骨质沉积,N-MID为骨形成代谢产物,均参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情进展及术后康复[7]。本研究中,治疗后,椎体后凸成形术组血清N-MID、25-OH-D水平高于椎体成形术组,椎体后凸成形术组血清β-CTX水平低于椎体成形术组,提示相较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骨代谢。分析其原因在于:(1)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产生的腔室使黏度相对较高,不易产生渗漏,在脊柱轴向负重时椎体局部会产生更低的集中应力,改善骨水泥与组织的渗透、交互耦合过程,刺激成骨细胞、骨衬细胞表面甲状旁腺激素受体,加速成骨细胞分裂、成熟。(2)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非骨折区骨小梁连续性和椎体松质骨结构破坏较低,避免生物力学载荷的反复加载,可抑制术后微骨折区域骨质吸收,进而改善机体骨代谢。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椎体成形术手术指标优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但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骨代谢,临床可根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病情进展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