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娟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液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承担病区普通药物、化疗、抗生素药物配置职责,是医院病区的关键所在[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较多,配药过程复杂,且日常工作量大,配药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差错,如药物配置差错、溶媒选择不当等,不仅增大日常工作量,还会引起用药风险,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引起不必要医疗纠纷[2-3]。加强药物调配工作管理,提高药物安全性能,落实配置药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增强用药安全性尤为重要[4]。常规管理模式下主要分为两项,护理部由护理工作者管理,药剂科管理日常工作,但存在制度执行不当,差错过多,操作不熟练,缺乏工作热情等问题。正性激励不断给予积极暗示,大大提高患者治疗中舒适度,降低焦虑不安心理,减少抗拒心态,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本研究针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液中心112 例患者,探讨正性激励应用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静脉配液中心112 例护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均为经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配的药物处方,排除合并沟通障碍者。对照组:男29 例,女27 例;年龄13~79 岁,平均年龄(36.58±3.49)岁;内科处方18例、外科处方15例、妇产科处方14例、儿科处方9例。观察组:男33 例,女23 例;年龄12~82 岁,平均年龄(37.62±3.50)岁;内科处方16 例、外科处方17 例、妇产科处方13 例、儿科处方10 例。两组医护人员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处方类型)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批通过。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检查配置室消毒合规与否,摆放物品位置,及时规范医护人员行为,强化医护人员配置剂量监管。定期定时举行药物配置学习,例会总结配置中心护理工作问题,强调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工作人员职责分明,熟悉、掌握质量、风险管理内容,定期记录检查结果,进行配置工作,复核无误。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正性激励。(1)成立质量组。责任组长对药物配置每一环节进行监控,组员应科学合理进行任务分配。建立鼓励管理模式,维护每个医护人员个体价值,科学合理排班,确保每个医护人员休息充分。(2)定期举行医护人员培训工作,由经验丰富医护人员带领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一对一培训指导。至少三个月培训期,督促组员掌握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落实组员考核工作。每周组织考核,落实良好工作者,会上表扬,当众发放奖金,鼓励其他医护人员学习,激发医护人员工作认真负责性。(3)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型药物知识理论,熟悉新进药物知识学习,熟悉药物成分、剂量、使用方法,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强化安全教育。所有医护人员熟悉防护技巧,鼓励参与,对护理两个月内未出错者,给予表扬、鼓励其他人员学习,连续出错两次者,进行批评和降薪处理,言语激励考核不佳者,安排与成绩优异者成组,纠正错处,肯定医护人员进步,进行持续性激励措施,使其获得心理成就感。
(1)护理差错率:记录对比两组医护人员摆药环节、退药环节、配置环节护理差错率。(2)护理管理效果: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评估量表,包括无菌操作、溶媒选择、剂量控制、药物配置和药品发放五个方面,各项总分均为0~10分,护理工作效果越好,分数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估两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5 个级别,非常不满意:0~37 分,不满意:38~56 分,一般满意:57~75 分,满意:76~94 分,非常满意:95 分及以上。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计入护理满意度。(4)护士职业认同感:自行设计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每组发放问卷均为15份,回收15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职业压力、工作兴趣、精神状态、归属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主观能动性、同事关系和创造力,共10个方面,每项10分,由被调查者自行打分,评分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感越强。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护人员护理差错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差错情况 例(%)
观察组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溶媒选择、剂量控制、药物配置、药品发放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管理效果(±s) 分
表2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管理效果(±s) 分
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6)t值P值无菌操作9.38±0.21溶媒选择9.25±0.32剂量控制9.44±0.18药物配置9.40±0.13药品发放9.36±0.27 7.52±0.15 53.935<0.001 7.38±0.14 40.064<0.001 7.36±0.16 64.631<0.001 7.69±0.15 64.468<0.001 7.47±0.19 42.839<0.001
观察组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96.43%较对照组85.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情况(±s) 分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56)对照组(n=56)χ2值P值非常不满意0(0)2(3.57)不满意1(1.79)2(3.57)一般满意1(1.79)4(7.14)满意26(46.43)23(41.07)非常满意28(50.00)25(44.64)满意度54(96.43)48(85.71)3.953 0.047
观察组护士职业压力、工作兴趣、精神状态、归属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主观能动性、同事关系、创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士职业认同感 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基于静脉配置药物配置模式改善建立的,对护士在病区中配置药物质量要求高,经由专业培训护理者共同完成药品配置,如细胞毒性、抗生素等药物配置,有助临床科学合理用药[5]。静脉药物配置对配置合理性、安全性要求高,常规护理模式下对输液配置,易形成微粒致药物污染,进而损害患者供养细胞、终末动脉[6]。
正性激励可通过鼓励医护者,给予正能量鼓励,培养医护人员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情,做好静脉配药安全性,给患者提供质量保障[7]。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差错率低。分析其原因在于,该方案下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学习干预,鼓励医护人员培训,由经验丰富者领导新入岗员工,一对一零距离指导,迅速提升医护人员关于静脉药物配置理论知识储备,利用培训期,考核医护人员工作状况,工作良好者进行表扬,发放奖金,可提高医护人员对工作尽责、尽心精神,进而减少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护理差错率低[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菌操作、溶媒选择、剂量控制、药物配置、药品发放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改善无菌操作、溶媒选择、剂量控制状况。分析其原因在于,该护理方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药物理论,熟悉药物剂量、使用方法,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自身了解防护技巧,可改善护理管理效果,规范操作,安排考核成绩不佳者与成绩优异者同组,一对一帮扶,可极大促进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定期组织团建,进行静脉配药知识问答,促医护人员静脉配药知识丰富,对无菌化操作、溶媒选择、剂量控制均能有显著改善[9]。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采用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采用正性激励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构建鼓励管理模式,尊重医护人员个体价值,合理排班,医护人员休息充分,工作精力得到提升,静脉药物配置时工作效率上升,减少差错率,缩短耗时,减少医患矛盾,责任组长对配置药物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医护组员任务分配均等,保证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减少消极怠工情绪滋生,对护理两月未出差错者表扬,鼓励其他医护人员学习,可树立医护人员信心,增强工作认知,提高积极性,保持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护患医疗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职业认同感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常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比较简单机械,专业技术能力不能获得应有的发挥,自我价值感较低,且护士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工作热情、主观能动性不佳,促使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工作质量等均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不稳定因素,导致护理管理质量低下。正性激励实施过程中能较好地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通过合理排班、培训学习、定期团建等多种方式,保持护士休息充分的同时,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及工作热情,从而增强个人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采用正性激励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可提高护理管理效果,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士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