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力 李剑峰 冉训 吴锋
人体一旦遭到微生物的感染后,易导致正常人的病情加重,给疾病的防治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且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部分人群由于未具备较强的卫生意识,且加之其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易增加感染的风险,如灰尘中和空气中的细菌感染,最终引起感染性疾病[1]。在临床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未能对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认为,对其进行早期诊断,能够尽快明确疾病程度,进而针对其疾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其临床治愈率得到提高。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以中性粒细胞和WBC 诊断最为常见,但由于WBC 可受到多种因素(温度、药物、情绪)的影响,进而导致对诊断的准确率较低[2]。CRP 检验具有可操作性强、操作简单和检验速度快等优势,但单独应用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综合参考患者CRP 与血常规的各项指标水平,对于上述指标水平升高的感染性疾病,需及时开展抗生素治疗。因此,选择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十分重要。随着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类型增多,不仅给医务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还增加了医疗成本,给医保支出带来了压力[3,4]。因此,本次研究对CRP 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4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4 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符合相关伦理标准;②临床各项基本资料均完整,且依从性较高者;③观察组临床症状符合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脏器疾病者;②临床各项基本资料不完整,且配合度较差;③伴有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无法进行沟通者。观察组: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40.21±7.26) 岁;男54 例、女50 例。对照组:年龄21~60 岁,平均年龄(40.17±7.29)岁;男56 例、女4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促凝管采集2 ml 静脉血用于WBC、CRP、PCT 检验。WBC 和CRP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BC-5390CRP),依据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验;PCT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CL-6000i),依据磁性微粒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所有检验均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包括CRP、PCT、WBC 水平;对比观察组CRP、血常规单一及联合检验阳性检出情况。判定标准: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若>10×109/L 则表示为阳性;CRP 正常值为0~5 mg/L,若>5 mg/L 表示为阳性;PCT 正常值为0~0.5 ng/ml,若>0.5 ng/ml 表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CRP(36.19±15.14)mg/L、PCT(6.21±1.54)ng/ml、WBC(12.25±1.65)×109/L 均高于对照组的(4.26±0.21)mg/L、(0.41±0.01)ng/ml、(7.55±1.0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观察组各检验阳性检出情况对比 104 例患者中,CRP 检验阳性检出率为76.92%(80/104),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为77.88%(81/104),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为96.15%(100/104)。CRP 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高于CRP、血常规单一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及环境的不断改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较多,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导致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若未能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则可能导致重度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检验方法为常规检验[6],主要是通过WBC 升高对其进行判断,但由于部分患者在出现感染性疾病时未出现WBC 上升的现象,且较多原因均可导致患者WBC 升高,如剧烈运动、大量失血、外伤、生理波动及妊娠后期等,因此采用WBC 对患者病理情况进行诊断未能达到明显的效果,因此,选择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尤为重要。
临床对于感染的评估指标较多,比如WBC、CRP、PCT 等,但上述指标若单一应用,无法将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特异度充分反映,且WBC 并非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准确性较低,且无法反映预后情况[7]。PCT 为降钙素前肽,无生物学活性,在人体感染状态下,内分泌细胞、单核细胞、肝、肺易产生PCT。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人体肝脏合成,为临床上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较高的指标,能促进人体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人体参与自身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研究显示,在健康人群中,PCT和CRP 水平较低,在人体发生感染性疾病时,其PCT和CRP 水平显著升高,由此提示,CRP、PCT 检测对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对CRP 水平进行测定[8],具有多种优势,能对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显著提高特异度及灵敏度,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果更佳,是能够检验低水平炎性反应最为灵敏的指标,对于临床上感染尤为适用[9]。
对于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应对疾病进行确诊后再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0]。而在检验过程中,CRP 的优势在于:由于CRP 属于一类炎症标志物,其主要受多种炎性因子进行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在正常机体中,CRP 的水平较低,若机体内发生炎症反应后,易导致其CRP 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肝脏与炎性因子进行合成,进而产生大量的CRP[11,12],其水平在24~48 h 内能够达到峰值,同时根据炎症的程度加重而会出现持续上升现象。除此之外,CRP 能够在床旁进行检验,具有较多优势,如操作简便、快捷、灵敏,且不会受到血压、呼吸和心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述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各具有优劣[13,14],但是多项研究显示单一诊断效果不佳,而通过将上述指标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有效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而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通过将CRP 与血常规检验联合应用,能够特异的识别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优于单项指标检验,使疾病的诊断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RP、PCT、WBC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 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高于CRP、血常规单一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联合检验方式诊断价值更为显著。究其原因:单独采用血常规检验时,其易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心理状态、进食、体温和药物等。若患者体温较高,易增加WBC,即便患者未受到感染,也可导致WBC 检验结果升高。一般情况下,若患者伴有细菌感染,其CRP 水平不断升高;若患者伴有病毒感染,其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若患者存在痢疾、恶性肿瘤、风湿热和白血病时,患者CRP 结果以阳性为主。故此,无论单独应用上述哪种检验方式均存在一定误差,而通过将血常规联合CRP 检验,在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具有显著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应用CRP 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联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