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炳俊,成欣,蒋波逸,周立建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骨科,江苏丹阳 212300)
肱骨近端骨折(HPF)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 型之一,临床常表现为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当前临床治疗HPF 以手术为主,包括骨近端髓内钉、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能够恢复正常骨关节解剖结构。但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加之老年患者机体耐受能力及修复能力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其预后康复。相关研究表明[3-4],HPF 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仅与手术疗效有关,还受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因此,骨折术后早期进行系统康复锻炼,在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运动针法是一种将运动与针刺相结合的康复措施,具有行气活血之效,可调动患者自身治疗疾病的潜能。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PF 患者为对象,探讨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收治的86 例老年HPF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 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 例;年龄61~83 岁,平均年龄(72.25±1.18)岁;Neer 分型:Ⅱ型16 例,Ⅲ型16 例,Ⅳ型1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61~84 岁,平均年龄(72.28±1.21)岁;Neer 分型:Ⅱ型17 例,Ⅲ型16 例,Ⅳ型10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HPF;单侧骨折;年龄≥60 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同意。(2)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既往肩关节活动受限或有肩关节手术史;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难以配合完成本研究。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常规向其宣教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嘱其积极配合;术后早期行关节制动,并结合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康复指导,包括被动运动练习、加强肌力训练等,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内容如下:(1)早期系统康复锻炼:①麻醉苏醒至术后2 d:麻醉苏醒后,指导患者行握拳训练,反复握拳、松拳为1 次,500 次/d;术后2 d,指导患者佩戴颈腕固定带,协助其进行屈肘训练,包括前臂的旋前、旋后练习,并逐渐由被动过渡至主动的肘关节屈伸训练,屈肘训练15~20 次为1 组,2 组/d。②术后3 d~1 周:术后3 d 指导患者取去枕仰卧位,患侧臂屈肘90°放于体侧,康复师一手托住患者患侧肘关节,一手握紧其大拇指及大鱼际,于肩胛平面做无痛、缓慢、被动的前屈训练,训练范围应<90°,5 次为1 组,2 组/d。③术后2~6 周: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肩关节进行前屈、后伸、内外旋等活动,控制活动范围在90°以内,并嘱其结合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以能够耐受疼痛且无明显肌肉对抗为宜,20~30 min/次,2~4 次/d。④术后7~12 周:增加肌肉牵拉及抗阻力训练,并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患肢,但应注意禁止进行剧烈运动。(2)运动针法:指导患者取侧卧位,使用1.5 寸亳针直刺中平穴、阳陵泉穴,捻转得气后,嘱其主动行肩关节的前屈、外展、搭肩运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10 min/次,2~3 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术后12 周。
(1)对比两组关节功能。于术后1、12 周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5]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35 分,共5 个维度,包括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 分、10 分、5 分、5分、5 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2)统计两组患者伤口感染、愈合畸形、肱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于术后1、12 周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6]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8 个维度,共计36 个项目,采用6 级评分法,换算为百分制,满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 周,两组各维度UCLA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的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UCLA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UCLA 评分对比[(),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术后1 周,两组SF-36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周,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SF-36 评分对比[(),分]
HPF 多发于老年人群,其发病因素主要是骨质疏松及跌倒损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HPF 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7]。手术是治疗HPF 的重要方式,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术后不可避免存在一定并发症,不利于预后,临床应在患者术后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提高其关节功能。
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内容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在患者关节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够理想[8-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 周,观察组的疼痛、功能、前屈角度、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系统康复锻炼结合运动针法在老年HPF 术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早期系统康复锻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根据老年HPF 术后患者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训练方案,更具针对性,不仅可满足不同患者的训练需求,还可保障训练安全性,确保训练的顺利开展。待患者麻醉苏醒后即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结合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内容与训练强度,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至主动运动,可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与淋巴液回流,促使血肿消散、骨痂生长,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同时,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可通过加压作用持续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恢复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前提进行锻炼强度与频率的适当调整,保障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预后。运动针法是在施针刺的基础上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等作用。本研究根据老年HPF 术后患者情况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其中中平穴有调理脏腑、消炎止痛的作用;肩部为手足少阳经脉所过,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为八会穴之筋会,有统领少阳经气之功。针刺中平、阳陵泉可通经活络,疏利筋肉,使得气血通畅,进而减轻肩部疼痛程度,为肩关节功能训练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10-12]。早期系统康复锻炼与运动针法相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老年HPF 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疾病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康复锻炼联合运动针法能够促进老年HPF 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