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 贯彻新理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旧课标比较

2022-08-10 08:05孙全军
中国德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标课程内容

■ 孙全军

2022年版新课标重新架构了课程标准的框架,形成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模块,各个模块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实现了对2011版三个课标的继承、优化与创新。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将之与过去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3”)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两版课程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把握正确的教育改革方向,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实践。

一、整体框架比较

2022年版新课标重新架构了课程标准的框架,形成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模块,各个模块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实现了对2011版三个课标的继承、优化与创新。

对新旧两版四个课标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从以下几点做了优化。

1.2022年版新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都包含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核心要素,2011年版课标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等课程核心问题集中在“前言”部分表述,阐述的力度相对较弱;而2022年版新课标则将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单列成章进行详细阐述,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系,符合新时代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

2.2022年版新课标将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分学段进行九年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是落实党中央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战略部署的应然之举。

3.2022年版新课标首次凝练课程核心素养,从五个方面建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确立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起了学段间有效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4.2011年版课标都只有“内容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新设“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框架和指向,有利于引导和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广度与深度,同时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5.2022年版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新设“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建议,旨在引导地方各级部门、师训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组织新课标的学习,引导教师围绕新课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而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水平。总体上,2022年版新课标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表述更加具体,实践引领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二、核心要素比较

(一)课程性质

2011年版的三个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首段共同强调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目的;2022年版新课标则从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的角度提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两版课程标准都将综合性作为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2022年版新课标“课程性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政治思想”“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表述都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属性,更是思政课的特质。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能用学理性弱化政治性,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二)课程理念

通过微词云软件对新旧两版四个课标的“课程理念”模块进行筛词分析与统计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学生”“生活”“课程”在两版课标的课程理念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这充分说明,教师要突破学科本位,增强课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生活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此外,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新课标“课程理念”中高频词更为集中,首次将“评价”列入课程理念,明确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旨在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次将“素养”列入课程理念,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旨在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中落地;首次将“教师”列入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旨在引导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理直气壮地上好新时代的思政课。

(三)课程目标

2011年版三个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基本都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而2022年版新课标则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2022年版新课标首次凝练的课程核心素养与2011年版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作为课程目标的每个核心素养都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在学生身上,核心素养体现出了整合性与整体性。2022年版新课标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界定的基础上,明晰了五大核心素养的总目标,并分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段目标,强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与进阶性。

(四)课程内容

2011年版三个课标都以模块形式呈现“课程内容”,2011年版课标1、2直接在模块的一级主题下条目式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链接具体知识,规定学生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其中2011年版课标2在每条课程内容的右侧提供了对应的“教学活动建议”;2011年版课标3在“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一级模块基础上又各分出三个二级主题,在二级主题下条目式地陈述具体内容的学习要求,右侧选择性地配置“活动建议”。2022年版新课标则更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人类文明”,分四个学段按学习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每个学段设置五个主题,注重学段衔接;课程内容的右侧模块提供了“教学提示”,是对2011年版课标“课程内容”中“教学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的优化改进,不仅包含学习活动建议,还涉及教学策略;每个学段“课程内容”部分首次明确规定“学业要求”,围绕课程核心素养,结合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对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作出规定,这与新课标新增“学业质量”一章遥相呼应,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谨防随意拔高教学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五)课程实施

新旧两版四个课标都在“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在内容表述上,2022年版新课标实现了多处创新与突破,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这能有效化解社会发展带来的课标内容滞后与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不一致的矛盾,引导教师与时俱进,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在“评价建议”部分,新增“学业水平考试”,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试性质与目的”“命题原则”作出科学界定,对“命题规划”“题目命制”进行技术指导,并针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三则参考样例,有利于命题人员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规范命题程序,提高命题质量,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提出“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建构内容”,注重学段纵向衔接,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的有效贯通;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提出“重视信息化环境下资源建设,精选、整理和加工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师生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标课程内容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